一周科技

发布时间:2025-05-13 17:00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一周科技”由知识分子组稿发布,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授权转发,本期为2025.05.04-2025.05.10科技新闻。

一、辅助驾驶技术究竟会让车祸致死风险降低多少?


图片来源:pixabay.com

车祸是造成人类死亡的重要杀手。疲劳驾驶、酒后驾车等均可能会导致致命车祸,车况、车龄也是影响车祸发生的关键因素。逐渐兴起的驾驶员辅助技术给降低车祸发生带来了希望。近日,美国阿比盖尔·韦克斯纳研究所(Abigail Wexner Research Institute)伤害研究与政策中心Jingzhen Yang通过分析81145名发生致死车祸的驾驶员驾车行驶数据后发现,年轻人驾驶超15年车龄汽车的比例(27.6%)要高于中年驾驶员(22.8%);驾驶车龄在6~15年车辆和车龄大于15年车辆比车龄不足5年车辆发生致死车祸的风险分别高出19%和31%,这与驾驶员年龄无关。也就是说,车辆越“老”,车况可能更差,发生车祸的风险越高。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驾驶员辅助技术能使驾车人在发生致死车祸时的死亡风险降低6%左右。相关论文于5月7日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杂志。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1/jamanetworkopen.2025.8942  

二、禁食还能提高抗生素的杀菌效果


图片来源:pixabay.com

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是机体遭受感染后出现的保护性反应。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Liang-Dong Lyu团队研究发现,禁食可以增强药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和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引起的小鼠败血症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细菌清除率,改善宿主免疫反应和存活率。研究人员证实,这种作用基于禁食诱导的生酮反应,因此,通过联合使用抗生素和酮体也能达到提高抗生素效力的目的。进一步地,该团队发现,酮体乙酰乙酸能提高细菌外膜和内膜的通透性,使细菌对抗生素更加敏感,增强了抗生素的杀菌效果。此外,乙酰乙酸会消耗菌体氨基酸,特别是带正电的氨基酸和腐胺,引发细菌细胞膜功能障碍。相关论文于5月1日发表在《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杂志。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5.04.006  

三、可以清除体内甲基汞的工程菌


图片来源:pixabay.com

甲基汞(MeHg)是一种神经毒性物质,长期接触会引发神经和代谢疾病。近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Elaine Y. Hsiao团队从被汞污染的矿山中的“抗汞”细菌中获得了有机汞裂合酶(MerB)和汞还原酶(MerA)基因,并将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整合到人类共生肠道细菌多形拟杆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中。经过改造的多形拟杆菌BtmerA/B可表达MerB和MerA,进而清除甲基汞。该团队发现,BtmerA/B能对环境中的甲基汞以及小鼠“误食”入肠道的甲基汞进行脱甲基处理。在暴露于膳食甲基汞的怀孕小鼠中,BtmerA/B显著降低了母体肝脏、大脑、胎盘和胎儿大脑中甲基汞的积累,并缓解了胎儿大脑中细胞应激基因的表达。相关论文于4月24日发表在《细胞·宿主&微生物》(Cell Host & Microbe)杂志。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hom.2025.04.009

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在社交媒体上花的时间更多


图片来源:pixabay.com

使用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一直是全社会所关心的问题,但大家的关注点多聚焦在健康青少年,少有研究分析社交媒体使用和临床确诊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之间的关系。近日,剑桥大学精神心理学系Luisa Fassi 团队整理分析了3340名年龄在11至19岁之间的英国青少年社交媒体的使用数据,这些青少年中一部分就被专业医生认定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研究人员发现,患有内化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等)的青少年自我报告显示,他们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更多(每天比健康青少年多50分钟左右),参与的社会比较更多,对在线朋友数量的幸福感较低,也不愿进行自我表达。相比之下,那些有外化问题(如多动症、攻击倾向、破坏行为)的青少年只提到自己花更长的时间使用社交媒体。相关论文于5月5日发表在《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ur)杂志。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62-025-02134-4   

五、这种化脓性细菌竟能以医疗塑料为食


图片来源:pixabay.com

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经从环境中分离出多种编码塑料降解酶的细菌。医院是塑料制品使用相对密集的场所:小到手术缝合线(PCL制成),大到呼吸机气管插管(PVC制成)。那么,医院中是否存在能降解塑料的细菌呢?近日,伦敦布鲁内尔大学健康与生命科学学院Ronan R. McCarthy团队就从一名病患的伤口分离到一株特殊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又名绿脓杆菌)。这株细菌能靠一种名为Pap1的酶在7天内将医疗器械常用的塑料聚己内酯(PCL)降解78%,而PCL的降解也为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提供了唯一碳源。此外,Pap1还可以促进铜绿假单胞菌在塑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增加其致病性。该研究解释了为何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环境如此常见,也强调了筛查以医用塑料为食的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性。相关论文于5月7日发表在《细胞·报告》(Cell Reports)杂志。

►文章链接:https://www.cell.com/cell-reports/fulltext/S2211-1247(25)00421-8   

六、什么才是影响减肥效果的关键因素?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减肥是大家日常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但人们总会发现,减肥之路一直存在艰难险阻,可谓困难重重。近日,哈佛大学医学院睡眠医学部Marta Garaulet团队完成了一项1810名志愿者参与的肥胖认知-行为治疗试验,并运用机器学习分析了影响志愿者减肥效果的因素。总的来说,减肥持续时间和初始BMI是影响最终减肥效果的关键因素,而减肥过程中需要逾越的最大障碍是减肥动力,也就是减肥的毅力。数据显示,保持动力的参与者比在减肥期间失去动力的参与者多减掉了1.4%的初始体重。影响体重下降的第二和第三个关键因素是“自我督促”和“减肥期间的饮食习惯”(尤其是较高的零食摄入量)。更多的体育锻炼是减肥速度更快的关键变量。相关论文于5月6日发表在《国际肥胖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66-025-01766-w  

撰文:姚湧  小学森  庐州月
来源:知识分子

网址:一周科技 http://c.mxgxt.com/news/view/1169217

相关内容

科创热榜前沿科技周报
北京科技周的明星机器人“小科”:有一点幽默
AI 推动未来科学 晶泰科技共襄未来科学大奖周
摩根科技前沿混合A近一周上涨15.58%
一周复盘   中粮科技本周累计下跌0.79%,农牧饲渔板块上涨1.36%
优版权上线一周年,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IP→产业链→生态:一场“科技+娱乐”盛典背后的一下科技
荣科科技(300290)
解密科技
王源喊你关注首届中国重庆科技电影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