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原创音乐剧“破茧”

发布时间:2025-05-06 05:41

原创 胡伟洁 复旦商业知识

本文为节选,全文刊载于

《管理视野》2022.6

一曲终了,帷幕落下,掌声渐止。音乐带来的思绪还未消散,随之而来的是短暂的屏息。欢喜、悲伤、热血、希望……这一刻的情绪,在下一幕的舞台当中究竟是被进一步推高,还是被打落谷底,一切都在演员的“声台形表”之中。

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自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中国,直到近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2016年考上音乐剧专业之后,因为当时行情不好,所以长辈们并不看好就业与未来。但现在看来我的选择是对的。”在今年上半年东方卫视音乐剧推广综艺节目《爱乐之都》的舞台上,音乐剧演员方书剑感叹于自己的梦想幸运地乘上了国内音乐剧市场蓬勃向上的翅膀,而与其同组的音乐剧演员叶麒圣,作为一名相貌实力兼具的音乐剧新星,最多的时候一年参演八部戏,被称为“连打之王”。另外,在这档节目的录制之初,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大四学生蔡淇尚未毕业,就已经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百场演出,而这一现象在他的同学之中颇为普遍。环境、机遇、观众、演员……似乎各种因素均已就位,音乐剧的好时代已经上演。

01

舞台就位

自下而上的创作变革

多年来致力于打造“亚洲演艺之都”的上海,可谓是全国音乐剧市场的领军者。上海拥有国内最多的音乐剧观众、最丰富的作品剧目,因而拥有得以打造音乐剧产业链的优质环境。回望2021年,上海共举办营业性演出38366场,平均每天有超过100场的演出可供选择,包含了音乐剧、话剧、脱口秀、沉浸式戏剧、小剧场等各类舞台形式。自2019年以来,上海陆续发布了100个“非标准舞台”——演艺新空间,老建筑、商场、办公楼、书店、咖啡馆、游轮变身演艺舞台,囊括了从100平方米到数千平方米的各类表演场地,实现了“处处皆剧场,人人皆演员”,各种表演形式、新业态,在新空间成长壮大。

戴上“国际化”身份标签的“演艺之都”星光熠熠,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打击之下,上海演出市场也曾陷入“黑暗时刻”。就音乐剧而言,在原版音乐剧、音乐剧中文引进版占据超过半壁江山的局势下,境外的音乐剧团无法入境,给市场的作品供给留下了大片空白。再加上文化产业的市场性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仅仅由国有院团来做戏剧创作远不足够,于是自下而上的创作形式开始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上海文化广场作为上海标志性的艺术地标,拥有国际级水平的音乐剧演出硬件配套,至今上演了多部世界经典原版音乐剧,包括《剧院魅影》《猫》《悲惨世界》《罗密欧与朱丽叶》《乱世佳人》《巴黎圣母院》,也不乏百老汇、伦敦西区以及其他欧洲地区近年大热的音乐剧作品《律政俏佳人》《玛蒂尔达》《摇滚莫扎特》等。十年来,上海文化广场一方面作为“买手”,大力引进国际精品音乐剧,一方面又作为“推手”, 为华语音乐剧展演搭台,培育原创土壤。其中涌现了《赵氏孤儿》《白夜行》《在远方》等备受市场热议的音乐剧目。2019年,上海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作为发起人启动了“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致力于为国内的音乐剧产业链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与作品。“音乐剧孵化模式的意义在于给创作者不断试错的空间,孵化的目的就是帮助有成功基因的作品成长,提供一种自下而上的创作样式,给年轻的创作者们更多学习的机会,促进行业专业资源的有效配置。”费元洪介绍,首届孵化计划共收到将近 300 份作品投稿,经初筛有 2% 的优秀作品纳入孵化环节。但一部音乐剧作品的打磨周期需要 2-3 年,也需要多方协作完成。历经漫长的孵化,《生死签》《对不起,我忘了》《南唐后主》三部作品于2021年成功推向市场。在孵化的各个环节,上海文化广场均邀请了业界拥有声望的专业导师为创作者进行一对一指导,从初创阶段便有效推动作品打磨,催生更易获得市场认可的作品。

项目持续到第三届,自由孵化也面临瓶颈,为开辟更多孵化渠道,增加人才汇聚和创意成型的可能,在2022年的孵化计划中,上海文化广场联合了环球音乐以及爱奇艺星尘工作室,开辟了“点唱机音乐剧”“定向孵化”的新赛道,为创作者们提供了丰富的音乐版权以及多部影视IP的改编授权,多方位提升音乐剧孵化的成功率。

除了传统剧院的努力,一些国有院团也开始着手组建音乐剧团。但在上海这一市场,诸多实力强劲的民营制作公司早已入局,耕耘多年,百花齐放。它们更年轻、更尊重市场规律、善用各种营销方法、更易获得流量。

创办于2015年的缪时客在这个机遇下脱颖而出。创始人张志林曾经从事唱片行业。十年前,实体唱片行业逐渐式微,但张志林不甘愿放弃对于华语原创音乐的坚守,因而选择了音乐剧。他告诉我们,音乐剧是原创音乐更为立体的一种呈现方式,它同样是用音乐来讲故事,讲每个人物的感受和心情。而在这条赛道上,缪时客七年的探索也曾历经辗转坎坷,其间制作过爱情主题、红色主题的作品,也尝试过海外经典小说原著的改编。但张志林此时发现:“如果仅靠我们自己投入来完成剧本的创作,其中的难度和时间成本巨大,也很难发掘能与观众产生共鸣的题材。”

直到遇到了紫金陈,缪时客似乎找准了发力点。根据紫金陈的推理小说翻拍的网剧2020年在爱奇艺播出后名声大噪。两人经朋友介绍相识,紫金陈看到了缪时客在华语原创音乐剧领域的多年耕耘,于是两人一拍即合。2021年夏秋,改编自紫金陈“社会派推理三部曲”之《坏小孩》和《长夜难明》的原创音乐剧《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陆续登陆上海共舞台,立刻获得了市场的热烈反响。而最后一部《无证之罪》的音乐剧版也计划在今年推出。得益于原著故事本身的缜密逻辑和丰满立体的人物塑造,缪时客在悬疑推理音乐剧积累了成功经验,并且着手在这一类目开启了更多作品的开发。为了获得更多的势能,推动作品的持续生产,张志林始终致力于组建具有“战斗力”的主创团队。他坦言:“高产并不一定代表优质,我期望通过量产和标准化,实现保持高产的同时也做到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我们正在努力开拓耕耘。”

02

观众入场

体验式消费的一代

对于一部成功的华语原创音乐剧而言,除了作品自身能打之外,市场外因也十分关键,其中最重要的变量就是戏剧消费群体的成型。

对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的受众而言,他们从小免费观看国有院团制作的非商业戏剧,大部分人没有养成花钱看戏的习惯,因此戏剧消费意向十分薄弱。虽然音乐剧在中国的浸润有20多年,但由于戏剧文化生长的滞后性,音乐剧在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面前才逐渐开始发扬光大。年轻人生于互联网、活在社交网络,他们疯狂追星、喜欢养成“爱豆”(idol)、注重体验消费、复购率高,因此即使是小剧场,也能走出音乐剧明星演员。这里便必须提一个绕不开的名词——“亚洲大厦”。它原本是一座老旧的写字楼,于2020年华丽变身为时下演出密度最高的演艺场所。这一幢神秘的大楼如今已经与“小酒馆”“沉浸式”“脱口秀”“音乐剧”等关键词紧密联结,代表着当下上海戏剧文化的包容并蓄。有一则广为流传的媒体报道说,经常会有来自国内其他城市的年轻观众“打飞的”或坐高铁、拖着行李箱赶来这里,只为打卡亚洲大厦。而这一切都与社交媒体的传播脱不开关系。

戏剧形式在中国的转型与欧美、日韩都不一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互联网的影响。“中国音乐剧的发展远没有日韩那么快,很大的原因是剧场文化正面遭遇了互联网。”但费元洪认为,“剧场文化非常重要的是思想性,戏剧的本质就是触及观众的神经、刺激人性,而这是娱乐性演出消费所不能替代的。”传统戏剧是有“距离感”和“仪式感”的,而中国观众喜爱体验式、沉浸式戏剧有很多是出于猎奇的心态。观众一旦认同了戏剧文化,走进剧场才会成为一种文化消费的习惯,而非单纯的娱乐性消费。

03

演员亮相

流量与质量之间

欧美的音乐剧以戏剧本身为主导,注重演员真正的实力。到了亚洲,韩国的音乐剧文化后来者居上。在韩娱文化的熏陶下,韩国音乐剧分流为两个生态,一类是靠明星卡司(cast)带动票房的大制作,另一类则是集中在大学路小剧场,很少有明星登台。两者各自发展,各有市场。到了中国,这种“以人带戏”的趋势更为凸显。面对一部原版音乐剧,中国观众就会关注作品本身,一旦要面对中文版,特别对于大制作、大剧场戏而言,明星效应就显而易见了。但事实是,真正实力能打,足以撑起一场音乐剧的流量明星则屈指可数。

2018年,由湖南卫视制作的综艺《声入人心》将阿云嘎、郑云龙等专业音乐剧演员推入剧场以外的大众视线。他们各自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却专精于自身业务;他们至今活跃在各个音乐剧文化推广的节目中,也始终不会缺席音乐剧的舞台。他们的成功,为诸多音乐剧演员在行业内树立了样本。由于专注于音乐剧,他们就会收获大量戏剧文化层面的粉丝。从这一点来说,音乐剧专业演员既可以是“小众”的,也可以是“大众”的。

张志林以“鉴赏团”的身份于2022年参与了东方卫视音乐剧综艺节目《爱乐之都》的录制,他与节目舞台上多位演员均有过合作的经历。参赛选手中不乏从业将近20年的资深演员,也有初出茅庐、小有名气的新生代,抑或科班出身、闯荡过娱乐圈再次回到舞台的演员。在他看来,参加综艺节目是音乐剧演员从“小众”走向“大众”的一种探索,不论他们最终能否通过节目获得商业价值的提升,支撑他们坚持活跃在舞台上的重要原因,就是对音乐剧的热爱。他坚信,这一份热爱并不会因为成名而消退,只要演员素质过硬,他们在舞台上始终有可以发挥的角色。

04

帷幕不会落下

音乐剧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音乐剧能在上海这座城市得以发扬光大,要归因于上海对世界文化强大的包容性。目前市场上华语原创音乐剧题材丰富多元,而中国丰厚的历史积淀,也为华语原创音乐剧的创作提供了许多值得挖掘的题材。张志林说:“但要将这些内容整合为原创音乐剧的形式,在商业市场上让观众接受、喜欢并且愿意为票房买单,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发育和努力。”……

原标题:《华语原创音乐剧“破茧”》

阅读原文

网址:华语原创音乐剧“破茧” http://c.mxgxt.com/news/view/1005413

相关内容

华语乐坛100组原创「新生代」盘点推荐
破局原生家庭 《破茧》展现成长之痛
小花破茧成蝶:从合约斗争到音乐新星的成长之路
网易音乐人2023年度盘点发布,从作品层面回顾华语原创音乐全年表现
超百位音乐剧演员串烧28部音乐剧精华,第二届华语音乐剧大赏来袭
破茧2 破茧2
原创音乐剧如何走出“长阳”
本土原创音乐剧何时走进“繁盛的夏日”?
华语乐坛十大唱作人 华语音乐创作歌手排行榜 会作词作曲的歌手有哪些
国际经典与华语原创推动深圳音乐剧市场 莎拉·布莱曼将携《日落大道》首登大湾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