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而喻,年轻的歌手单依纯已经站稳了流行歌坛飙升较快的实力派热门歌手地位。出道一年整,凭借勤奋、好学、严谨、合作的务实态度,连续输出独唱合唱歌曲七十多首,登上各大播出平台、舞台十多个,用一首首完美、悦耳、惊艳的歌曲征服了上亿的歌迷。这对一名新晋歌手来说,成绩是斐然的,令人瞩目和赞叹的。
现在来看,单依纯的歌路很宽泛,抒情、爵士、R&B、轻摇滚、国风、嘻哈等都有涉猎。尽管刚刚开启演艺事业,但她的舞台风格、曲风唱法已趋向成熟。喜欢她的歌迷也是一路跟随,小确幸、小惊喜、惊叹、狂喜、狂热、直至不可收拾的地步。在新浪微博上,单依纯的粉丝906万,超话中的铁粉300多万,阅读量已过4亿多,这样的冲浪战绩不足以抗衡那些流量明星,但单依纯的吸粉大杀器却是无人能及的,她只凭歌声的魅力。既不炒作也不声张,也无影视剧触电的辅助资源,就像当初她怎么来的,依然是挥挥衣袖照直往前走的,不带走一片云彩。
单依纯的歌声确确实实耐听耐品,初听你不觉得她是十九、二十岁的学生妹,像极了台湾歌手A-Lin(黄丽玲),声音厚度宽度极具辨识度,在旋律的驱动下,又时不时地冒出点欧美歌手的滑音、转音、切音、尾音范儿,节奏上的把控更是到了精密准确和游刃有余的地步,音准方面完全可以做到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音乐大学、国家队、风韵犹存俱乐部、老年艺术家大学全程当音乐委员的境地。走过一年,你无法判定她到底像谁,其实单依纯就是单依纯,无出其右。如果把她比喻成乐器,那也是一把美妙绝伦、音色迷人的乐器皇后----小提琴。
那么,这把琴是用什么制成的?音乐人、评论家、成名艺人、剧作家、无数的网友都一窝蜂地参与进来,大家争执辩论,都想给自己找到那个最无懈可击的理由,为什么单依纯深深地吸引住了我?
争辩的时候,这把琴依旧被拉响,悠扬的旋律、欢快的技法、灵动的韵味游荡在歌迷们的心中。无力自拔者有之、音律中毒者不乏、迷幻沉醉者喃喃,如果这把琴奉为武林至尊,那单依纯恐怕早已经成为武林霸主了。
在歌迷的心里,不管怎么夸耀单依纯都不为过,既想成就偶像又想洗涤救赎自己。这样的洗礼一直徜徉在波光闪闪的赞美与荣耀的歌海里。
记得一位著名的歌唱家说过,歌者就是一个活体乐器,调好弦,熟练弓法,用情感与文化、阅历与经验去拉响心中的那首谱子,越纯熟就越感动,这便是歌者。这一观念来自于西洋,美声歌剧的固有认知。我不觉得这一观念适用于泱泱华夏,有几千年歌艺的中国歌唱界。可以这么说,乐器已经很多了,足够了,交响乐、室内乐、军乐,木管铜管、弦乐弹拨乐、击打乐没有百件也有上千件了,可是郭兰英、王昆、李光曦、邓丽君、李娜等歌者只是独立的一个,乐器可以上百年上千年地留存和演奏,歌者那?
我们的国度从来都是信奉以人为本的人文文化,人始终被至于天与地、神与鬼之间的顶天立地无上存在。乐器也好、音响也好、舞台也好、都是为歌者服务,作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辅助角色,歌者为主,其余均为副。就算能让每件乐器都变成活体,可它依然改变不了物件的属性,人才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记得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请教郭兰英老师,“您老在唱高音的时候,怎么像不费力似的,怎么做到的?”郭兰英老师笑着回答“没什么秘诀,就是用情唱,用眼睛唱,别忘了,眼睛可是心灵的窗户,技巧不是第一位。”自此,吴雁泽老师每日都在琴房里睁着大眼睛唱,不论黑夜还是白天,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眼前出现了千千万万的武汉人民,光着膀子流着汗大干社会主义建设,而此刻眼中难抑泪水,他激动地高声唱起劳动号子,这时的他发现,终于可以用眼睛唱歌了,于是这位号称“夜半歌手”的吴雁泽撸起袖子开始冲击西洋歌剧中的名曲,并一举成为中国歌剧业界的大咖。这样的事实说明一点,歌者不能把自己当成乐器,而要当成人类命运与情感交流的信使。
她不是一把琴,却被爱的炽烈烧灼的歌迷固执地当成一把无与伦比的琴去看待。一月份,她发出了G5的高音,惊喜中;二月份,她又发出了泛音的感觉,惊喜中;三月份,她连续出现下滑音,不,是转音啊,惊喜中;四月份,她声音的亮度提升了,惊喜中;五月份,她的吸气更合理了,惊喜中;六月份,她的真声与假声快分辨不出来了,混声能力破天啊,惊喜中;七月份,她一定是用了横隔膜的呼吸方法,不然怎么这样稳,底盘起作用了,惊喜中;八月份,她母音的转换太有特色了,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居然把声音振响从鼻咽腔共享到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了,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完全协调一致了,天衣无缝,更加灵活自如了,惊喜中;九月份,哇,听到了吗?她的高音快到C7哨音了,太惊喜了,可以唱大歌了......
写到这里,我很想问问我自己,到底在欣赏什么?
忽然想起来奥运会的一个经典项目,十米高台跳水。最早知道“压水花”这一概念是源于郭晶晶的夺冠比赛中。由于运动员身体笔直及手型的变化,使入水动作几乎没有水花溅起,响声也很小,“不见水花起,入水悄无声”,真是绝妙。可能比郭晶晶更牛叉的队员也有,不过这里不去考古了。这之后,但凡看到跳水比赛,我都是有意无意地看水花,对于直体两周半后空翻、曲体向下三周前空翻等什么B33、B30等技术难度系数忽略不计了,直到电视转播开启了慢镜头播放,我才关注技术难度系数,慢慢的,我看跳水比赛,已然成了半个裁判了。但随之而来的是,没有了当初的那份激情了,变得超理性,也不关注运动员的人性方面了,只要一个动作失误被我发现,我就会扭头离开。
可是我又想,如果没有慢镜头播放,我还能看清楚电光石火般地下落入水吗?就像歌唱,演唱者不可能被慢镜头糟蹋,等她张开嘴唱出一句词的时候,我能通过特写镜头观察她的声带闭合状态,观察她的咽腔运作科学性,甚至看到了小舌头啊,天啊,这还是欣赏艺术吗?我们不是声乐专家!不是裁判!更不是造琴的人!如果有一天,单依纯台上唱歌,上亿的歌迷都成了声乐评委,请问她怎么唱?我们又怎么听!如果没事闲的话,就帮我去喂喂马、剁草料,准备晚饭.....
那么到底该如何欣赏一名歌者的风采?
再次重复,单依纯不是一把琴,即使是,造琴的人也不是我们。她能在高音区拉出亮丽动人的旋律、中音区能拉出沁入心底的醇厚、低音区能拉出泪眼婆娑的深沉,也是因为弓好琴好,琴身又是世上最好材料制成。感谢的是造琴的人,感谢的是发现这把琴的人,感谢的是愿意听这把琴演奏的所有人。
单依纯就是一名歌者,她现在依然行处在磨合期。她所做的各种尝试都完美交卷了,还有多少尚未学习、开发、信心与勇气很关键,当然始终清醒自身条件不率性冒险也很关键。
我非常看好她的未来,人品、性格、精神、意志力都或多或少地露出些许光芒。她还在成长,不可能做到用精神与世间直联互通,她现在只有唱歌、唱歌、再唱歌去表达自己,捎带脚会悄悄地触摸未知的世界和人群。世间繁杂、世间也污秽不堪,但这些不能阻挡一名努力向上的歌者站出来完成歌唱的使命。情感交流,是人类无法阻隔、无法逃避的法则,用歌声舒缓我们彼此的紧张对视,用歌声激发我们团结向前,用歌声传达世界的万般美好,用歌声证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高愿景。她,需要准备好,需要尽早摆脱成长的烦恼,把所有的功夫练成,我们一直在不远的那一天等着她。
希望她带着微笑,带着信念,带着最美好的祝福,快一点,再快一点跑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