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做综艺咖是险棋,能两头通吃的也就这么几位……
群雄逐鹿的五一档,虽说电影质量参差不齐,但观众对于演员演技是好评居多。然而,一些综艺咖(综艺节目里的成员,以适宜的言语方式来取悦观众)的表演却并不出彩。
频繁现身于综艺《真香啊!餐桌》《奔跑吧》第五季的沙溢,其饰演的角色在《悬崖之上》开场不久便被张宪臣(张译 饰)击毙;长期混迹《火星情报局》《百变大咖秀》的喜剧咖杨迪,在《阳光劫匪》里演了个“寂寞”。
沙溢(上图);杨迪(下图)
演艺圈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鄙视链:“拍电影的瞧不起拍电视剧的,拍电视剧的瞧不起拍综艺的。”因为综艺放大了艺人的娱乐属性,从而弱化了专业表演价值,综艺咖的身份总归和艺术家的身份不太相融。
随着影视产业化的推进,综艺也成为艺人塑造自身形象、增强商业价值的重要渠道,一些演员甚至将综艺当作叩响演艺事业的敲门砖。
专业不足,娱乐为王综艺节目对艺人的影响主要凸显在对其个人性格、商业价值的主观呈现与客观展示上,不同类型的综艺对艺人演艺事业的影响亦不同。
诸如《快乐大本营》之类的游戏类综艺,近年来成为影视作品的宣传阵地,其功能较为传统。近期景甜、张彬彬在节目中的互动,更多是给予《司藤》“CP粉”的福利。
综艺的娱乐性、大众性、综合性,易使艺人集中展示自己的魅力与才能。近年流行的演技竞技类综艺,是将娱乐属性与专业能力相结合的典型例子。如《我就是演员》《演员请就位》《我是女演员》等,在挖掘新生力量的同时,也通过前辈的点评、互动,呈现出演艺事业的传承关系。
然而,此类节目亦是双刃剑。随着粉丝经济的发展,参赛选手的流量价值更加突出,专业能力反而退居其后。
同时,导师的点评也逐渐流量化、热点化。相较于舞台上的表演,观众更关注导师们的唇枪舌剑。例如《演员请就位》中李诚儒的“三如”,尔冬升指责郭敬明等话题霸屏热搜。
另一方面,语言类、生活类的真人秀,通过对明星性格的真实呈现、对私下生活状态的展示,为明星自身的热度、流量加以赋值。
在《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等谈话、脱口秀节目中,张雨绮、黄奕、马思纯、马苏均有参加,在节目中畅所欲言、彰显个性。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女儿们的恋爱》《心动的信号》等明星恋爱真人秀中,章子怡、汪峰夫妇,陈建斌、蒋勤勤夫妇等,在屏幕前“晒幸福”。
《爸爸去哪儿》《极限挑战》《奔跑吧》等户外竞技类真人秀,更是将娱乐消遣的综艺属性发挥到最大。
从节目效果来看,综艺节目的确增加了演员们曝光度,为人气添砖加瓦,但节目中过多的自我表现,也暴露了演员们不为人知的B面,让许多观众打破了“演技滤镜”和“角色滤镜”。
竞技类综艺难以为传统表演体系输出专业演员,真人秀在实现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在消耗演员的时间精力,消解演员形象的可塑性。在观众眼中演员频繁参加综艺似乎就是“不务正业”。
那么,是不是只要演员碰上综艺,一定就“十恶不赦”,表演事业一落千丈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如何兼顾?艺人又是如何对待综艺咖身份与表演者形象间关系的呢?笔者觉得,存在着三种态度:事业上的兼顾、商业上的“游戏心态”,以及齐头并进式的互相促进。
首先是兼顾型综艺咖。艺人将综艺、表演都当作事业,认真对待,且品质都能保持在基准线以上,其中代表为黄渤。
虽然参加了《极限挑战》,但黄渤在影视方面也没闲着。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好戏》,以人类寓言,将困境下的人性呈现在观众面前。由其主演的《被光抓走的人》,在国内软科幻题材上有所突破。同时,关注认知障碍人群的公益综艺《忘不了餐厅》,也获得不俗的口碑。
如今,黄渤依旧没有松懈,在曹保平执导的犯罪电影《涉过愤怒的海》中,他再次将情绪拉满,以癫狂的表演诠释人性的挣扎。
其次,将综艺、表演当作一种商业手段。这类艺人多处于随心的状态,作品成色也是起伏不定。拿邓超来说,虽说一些电影口碑不尽如人意,但其综合能力也值得肯定。
2014年,被观众称为邓超的转折年。那一年,他参加了综艺《奔跑吧兄弟》。
2014年前,邓超出演的影视角色性格复杂多样,作品种类多元,如《李米的猜想》《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烈日灼心》《中国合伙人》等。
2014之后,邓超综艺中的搞笑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电影中的他也多以搞怪的喜剧形象示人,《分手大师》《恶棍天使》《美人鱼》《乘风破浪》皆是如此,作品类型相对单一。
但在这之后,他也不乏《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影》这样的电影作品。特别是张艺谋2018年执导的《影》,邓超在片中一人分饰两角,将沛国都督子虞的病态,以及替身境州前后的心理变化展现出来。当综艺对演艺事业产生影响后,能主动调节,再现辉煌时刻,也是一种能力。
再次,综艺有时候与演员的表演互相促进,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一众喜剧演员。由于综艺的大众娱乐属性,使喜剧综艺咖和喜剧演员在特性上产生交集,如沈腾。
从春晚中的“郝建”,到电影《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羞羞的铁拳》,沈腾的喜剧感被无限放大、深入人心,逐渐成为了喜剧电影票房的“扛把子”。
近期,沈腾在综艺《王牌对王牌》中担任常驻嘉宾,与此同时,其演艺事业则更上一层楼。《四海》《全民狂欢》《超能一家人》等大荧幕作品将陆续上映,并将在下一部“我和我的”系列续作《我和我的父辈》中担任导演。
与沈腾在《王牌对王牌》中搭档的贾玲,也没有止步于综艺。春节档票房冠军《你好,李焕英》就脱胎于其在《欢乐喜剧人》中的小品,感人至深的母女亲情让观众一度洒泪。
类似郭麒麟、岳云鹏等相声演员也是这般。演员选择与自身演艺风格相契合的综艺节目,综艺咖的身份也能够为其影视表演助力。
无论如何,综艺节目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剔除演员身上的神秘性,而影视表演要求演员在陌生的情境下塑造一个可信的角色。因此,对于从综艺和选秀中走出来,希望在影视剧中站稳脚跟的艺人来说,这条路就会更加艰难。
从演员的角度来说,当下的专业能力并不足以颠覆其深入人心的综艺形象,观众就很难代入影视作品的环境,想塑造人物更是难上加难。
那为何一些演员还会参演综艺节目呢?毕竟,演员具有商业属性,而综艺弥补了演员的空窗期。
当下从事影视表演的人,基本上都具有明星、演员两重身份。演员需要在表演上沉心专注,打磨自己的专业价值;而明星则需要打造人设,保持曝光度,提升商业价值。所以,在慢节奏与快节奏间,一些从业者难以保持平衡。
但也无需灰心,具备了足够的专业能力,演员也能通过综艺展示自身的多样性,获得粉丝的青睐。如贾乃亮在《我是特优声》中,一人切换《新神榜:哪吒重生》里敖广、敖丙两个角色,老年声、青年声无缝衔接。
贾乃亮配音敖广
遥望日本国宝级导演北野武,拍电影的功力足以让黑泽明将日本电影的未来交与他手,而在综艺上,北野武各种搞怪无下限,也广受观众喜爱。
所以,综艺咖与演员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只要有能力,综艺咖的演艺事业也会有春天。
【文/何思路】
网址:演员做综艺咖是险棋,能两头通吃的也就这么几位…… http://c.mxgxt.com/news/view/1015689
相关内容
这两位全能综艺咖,靠实力玩转各类综艺综艺保障明星都有?艺人:保险按咖位,最高保额800万
综艺保障明星都有?艺人:保险按咖位 最高保额800万
沙溢是什么咖位 他现在是纯综艺咖吗
综艺尽头,是等待真正的“大咖”
演员变“综艺咖”,赚钱是快,可得到的却是反噬
杨迪:认真当好“综艺咖” 不必强追“演员梦”
《我就是演员》收视第一,最“网生”的电视综艺导演如何炼成?|专访吴彤
综艺咖怎么了
全明星综艺的寒冬,“综艺咖”们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