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戏聚天津”激活津门文旅新场景
天津日报记者 王洋 刘莉莉 高爽 摄影 姚文生
戏聚津城,处处舞台;文润人心,幕幕“津”彩。“五一”假期,海河两岸,音符跳动古今回响;街巷转角,戏剧人物走到身边;古建洋楼,厚重历史生动呈现……四海宾朋来到“河海津韵”的城市剧场,在移步换景间入戏,体验传统与现代的文旅交响,在全域沉浸中品味,感受津派文化的强劲脉动和独特魅力。
假期期间,游客在广东会馆参与沉浸式互动戏剧《大河向东》。
街巷转角 打造“城市剧场”新舞台
“五一”假期,“戏聚天津”主题活动以“无处不沉浸”的文旅新体验强势出圈,戏曲、曲艺、话剧等艺术形式突破传统剧场边界,通过“街角有戏”模式深度融入城市地标,吸引游客打卡,成为拉动假期人气与城市氛围的文化引擎。
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河西区文化和旅游局、天津市对外文化影视传媒协会承办,天津京剧院与天津歌舞剧院联袂呈现的“2025邂逅·天津——戏曲街角”活动,携京剧《西厢记》于5月1日至5日在人民公园上演。演员以婉转唱腔引导观众穿梭于玫瑰园、跨河廊桥等场景,实现“人在画中走、戏在景中演”的时空穿越。苏州游客吴国辉感叹:“在百年园林里看戏、听戏,这种体验太新颖了。”市民王骁表示:“第一次这么近距离体验京剧,还是在家门口的公园里。希望以后多一些这样的形式,在转角处‘邂逅’传统文化的鲜活与新生。”
天津大剧院歌剧厅与金街大铜钱广场同步呈现《日出》演出。5月2日下午,剧场内“梅花奖”得主张艳秋、“金狮奖”得主王世文等优秀演员的精湛演技赢得满堂喝彩;户外版沉浸式演出则依托历史场景活化与互动体验重构,通过街头片段式表演拉近经典与大众距离。
青砖灰瓦的古文化街戏楼前,竹板脆响融入市井喧嚣,天津市曲艺团“津门曲韵·快闪传承”演出以“街角有戏”的创新模式,将传统曲艺深度融入城市肌理。演出打破剧场边界,采用“短时高频、行进互动”的沉浸式设计,群口快板《花板唱响文化街》在游客间即兴开演,竹板节奏和着茶楼叫卖;相声演员以“参军戏”传统技法穿梭于人群,即兴包袱与古街风貌碰撞出别样喜感;天津时调悠扬婉转的唱腔萦绕老城砖墙,与街头糖画师傅的铜勺刮擦声交织成独特的城市韵律。内蒙古游客侯女士表示:“这才是真正的‘撂地’演出!演员在古香古色的戏楼演出,‘接地气’的表演让游人触摸到天津的文化脉搏。”
戏曲与园林共生、话剧与街巷对话、曲艺与戏楼共鸣,创新形式共同诠释“无处不沉浸”的文旅理念,构建起“城市即剧场”的新型观演关系。通过历史场景活化、互动体验重构与文化符号传播,既实现客流增长与消费转化,也让艺术基因深度融入城市文化生态,为“戏聚天津”品牌注入持久生命力。
海河两岸 唱响“音符跃动”交响诗
“五一”假期,“中银之声”2025天津音乐节在天津大剧院开启市民文化生活的新篇章,1日的《声生合鸣·山河回响》开幕式音乐会以宏大阵容奏响音乐节序章。“听到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主创者殷承宗的现场演奏,深深感受到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观众李娟动情地说。4日的“永远的小白杨”阎维文师生民族声乐音乐会又为音乐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了国际国内名家名团在音乐殿堂内呈现的剧场演出,本届音乐节致力于将高雅艺术从剧场拓展至多元场景,让高水准、多样化的音乐演出和文化活动融入城市生活。2日,音乐节首场沉浸式演出“钟楼雅颂·爵士音乐会”在五大道公园钟楼广场,以快闪表演的方式带来“音乐地标、建筑之美、城市漫步”三位一体的沉浸式体验。现场不少游客赞道:“赏花海,听钟声,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这才是地标建筑的沉浸式打卡方式。”
3日,“邂逅·天津最美街角”矩阵音乐会以沉浸式行进演出的创新形式,串联起天津利顺德大饭店、解放北园、泰安道“最美街角”与英国领事官邸旧址四大地标场景,用小提琴协奏曲《四季》的旋律,绘就了一幅建筑、音乐与生活共振的城市艺术画卷。“太浪漫了!下一站是哪儿?”在解放北园,两位上海游客在人群中小声地询问着,游客刘娜告诉记者:“我们是听着音乐声跑过来的,没想到古典建筑环绕的街道上还能看到演出。”
与此同时,“‘桥’见海河 邂逅浪漫”2025桥边音乐汇也在古文化街亲水平台上演,5场主题、风格各异的交响乐、民乐演出,让激昂的旋律与海河夜景交相辉映,打造出沉浸式的音乐体验。
古建洋楼 开启“穿越时空”对话窗
天津有着中西合璧、独具韵味的建筑文化风格,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历史风貌建筑见证着城市的日新月异。如今,借助演艺、解谜等元素在“老建筑”里推出的沉浸式体验“新玩法”,更加吸引人。
3日晚上,位于天津老城厢的清代建筑广东会馆里灯火辉煌。这边,“戏班学徒”跟着老师学习手眼身法步;那边,“建筑学生”齐心协力修复损毁建筑……沉浸式互动戏剧《大河向东》让天南海北的游客成为百年前风云变幻中的一员。
“这里是真正的历史建筑,很容易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这种角色扮演、互动体验的形式也让我感觉非常棒。”广东游客张慧高兴地说,“来到天津的广东会馆很亲切,也感受到了天津人的热情。”
在历经百年变迁的张园,这里见证过的推翻帝制、天津解放等一个个历史片段也“活”了起来。沉浸式演绎展《津门往事》中,讲解员扮成各年代的人物,与观众一起走入鲜活时代画卷。假期期间,《津门往事》每天上演9场,强烈的互动体验感广受好评,带动了游客量增长。北京游客袁静告诉记者:“这样的游览方式太新颖了,好像展板上的文字都立体化、动起来了。还有那些激荡人心的红色记忆,让我和孩子都深受教育。”
天津的戏剧氛围浓厚,戏剧大师曹禺正是从这里走出。位于河北区的曹禺故居,常常吸引着戏剧爱好者们慕名而来。假期期间,这里的游人忽然发现大师笔下经典人物“繁漪”“周萍”款款而来——一段段《雷雨》戏剧快闪带观众重回时空回廊。在毗邻的曹禺剧院,注入奇思妙想的感官戏剧《寻找戏剧家》让人在体验和想象中放飞思绪。“在曹禺先生曾经的住所看他创作的《雷雨》,仿佛穿越时空,感觉大师用戏剧带给我们的启迪历久弥新。创新的《寻找戏剧家》则让我更为延伸地感受了大师精神风范和戏剧的内在力量。”观众王威说。
来源:天津日报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网址:文化中国行|“戏聚天津”激活津门文旅新场景 http://c.mxgxt.com/news/view/1017911
相关内容
《今夕东丽湖》津门沉浸大戏试运营 打造天津文旅新地标天津文旅回应天津大爷跳水成景点:非景区 没法管
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将于金秋九月在天津盛装启幕
聚焦两会·开放团组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让津派文化“可感可及”
百面绘天津|津菜大师张伟津:赴一场舌尖上的天津文化之旅
津派文化研究中心在天津成立
运河文化|天津大运河文化阐微
天津蓟州鼓楼音乐汇启幕 千年古城激荡文旅科技新潮
天津人艺实验剧场不止周周有好戏……
「天津大爷」退出跳水,文旅部门如何承接长尾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