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中,华语乐坛的格局一度非常鲜明,香港歌手们的影响力通常只局限于东南亚,若要谈及整个华语世界,始终还是有些遥不可及的距离。但1992年,四大天王的崛起,瞬间打破了这一壁垒,迎来了华语乐坛的“鱼龙变”——这场变革,堪称震撼娱乐史的一大事件。
那一年,郭富城的回归香港成为了突破口。他在尖沙咀新世界广场举行签约仪式,正式与华星唱片公司签约,并举行了他的首场迷你演唱会,宣布成立香港歌迷会。现场气氛堪称火爆,上千名歌迷推搡、尖叫、甚至晕倒,场面极为混乱,但也正是这份狂热,揭开了香港乐坛的崭新篇章。
当时,这份合约成了“定时炸弹”,不久后因为种种原因几乎被“引爆”。若不是小美的介入,郭富城的天王之路,恐怕也会多走些弯路。至于当时的详情,暂且放一放。
然而,这一年,郭富城的音乐成绩依然令人瞩目。他发布了首张粤语专辑和第四张普通话专辑,还发行了两张精选集,出演了五部电影,并与无线电视合作推出了电视剧《风之刀武林启示录》。他的专辑《跳不完·爱不完·唱不完》和精选集《请把我的情感带回家》分别突破三十万张的销量,创下了香港乐坛的销售记录。
在内地,他上一年度的普通话专辑《我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热销,迅速占据了销量榜的两个月冠军,七月更是断货一空。新加坡市场上,《到底有谁能够告诉我》更是连冠九周,缔造了六次的周冠记录,而他的一张新专辑《爱你》也获得了六冠的成就。
与此同时,郭富城代言的谢瑞麟珠宝,凭借一个简单的“情”字,风靡整个香港,创下了前所未有的销售纪录。而他主演的电影《九一神雕侠侣》也为他赢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毫无疑问,郭富城成为了当时香港娱乐圈的标志性人物,被封为“四大天王”之一。作为香港的传奇人物,他的音乐成就和影响力无可匹敌。
同样在1992年,刘德华的歌影双栖更是让人刮目相看。他发行了两张粤语专辑,一张普通话专辑,并出演了多达十四部电影,达到了职业生涯的巅峰。他的专辑《来生缘》成功打入内地市场,销量也喜人。
然而,尽管刘德华在电影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部分影片未能进入香港十大票房榜单,但他的音乐成就仍旧让他稳居天王之位,并凭借《五亿探长雷洛传》提名金像奖影帝,进一步巩固了他在香港娱乐圈的地位。
张学友则是这一年最具奖项收获的歌手之一,他的专辑《真情流露》在香港卖出了九白金的销量,而电影方面,虽然他仍以配角身份参与,但依然有着不小的曝光率。尽管如此,他依旧被业界认为是“歌神”的接班人,获得了无数荣誉。
再来说说黎明,这一年他发行了两张粤语专辑、一张普通话专辑,还参演了六部电影,且举办了自己的红馆演唱会。虽然他的音乐成绩相对平淡,但在电影领域却迎来了突破,主演的《神算》成功进入香港十大票房,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而在四大天王的地位排序问题上,尽管有不少人认为郭富城因成名稍晚,所以排名应该在后,但如果从华语乐坛的全局来看,郭富城无疑是最早在整个华语圈爆红的那位。尽管香港歌坛上,刘德华、张学友和黎明的成绩同样不容忽视,但在其他地区,郭富城几乎“一骑绝尘”,他们在香港之外的市场表现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总的来说,四大天王的崛起,不是人为“包装”或者“对抗”某一位歌手的结果,而是市场与歌迷的选择,唱片销量和庞大的人气足以证明这一切。
四大天王,凭借着音乐销量和热度,在华语乐坛书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