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者归来·返乡的乌镇人(10)】戏剧“乌青”演绎追梦狂想曲

发布时间:2025-05-07 00:28

又到一年乌镇时间,来自全世界的互联网观念在千年古镇激荡。十几公里外的桐乡梧桐街道排练室,一个因乌镇而生的话剧团,昨天下午正在排练展现桐乡百年变化的话剧《忆桐年》。

乌青剧社社长吕安迪时而顿首,时而皱眉,认真看着演员们排练。剧社的导演、他的妻子吴晓婷,在一旁同样专注。

从白天到黑夜,辗转在各个舞台、排练室,吕安迪用一部部话剧来分割自己的时间。

舞台上,他是一个为戏痴迷的话剧演员,天大地大没有戏大;舞台下,他是话剧社的“大家长”,把所有繁琐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生活中,他是因为话剧离开,又因为话剧归来的少年郎。

“乌镇本身就是一曲狂想,一出好戏。”在他看来,乌镇能满足人们所有想象,又给人带来惊喜。

人物名片:

吕安迪,90后,大学主修表演专业,2016年回到家乡创办嘉兴首个民间职业剧团——乌青剧社,曾在省文旅厅举办的“新松计划”青年话剧演员大赛中获得全省最高奖项“浙江舞台艺术·兰花奖”。

小演员和大明星

今年4岁的乌青剧社是嘉兴首个民间职业剧团,在嘉兴小有名气。

吕安迪的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不论走到哪里,外表清秀的他总是人群中的焦点。这两年流行“小鲜肉”,而他在几年前差点就“出道”了。

“小时候就喜欢看《曲苑杂坛》,喜欢跟着哼唱。”爱好表演的他小时候没有太多展现的舞台。

一部电视剧《似水年华》让全国观众认识了桐乡乌镇,但是他对小桥流水的古镇习以为常,从小就打定主意要出去闯闯。

高中毕业后,吕安迪入读西南大学影视学院表演专业。因为喜爱,也因为投入,他的演艺道路顺利了起来。当时,他已经在重庆当地的电台当主持人,还参加了重庆电视台制作的一档演员选秀节目。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在重庆扎根。

但就在那时,他“撞”见了乌镇戏剧节。

2013年,首届乌镇戏剧节举行。在外读书的吕安迪并没有回来参加,“听说了,但是我对乌镇太熟悉了,没想到会有什么特别。”

但是,恰是乌镇,惊艳了他。

在新闻里,他看到自己最迷恋的导演孟京辉出现在乌镇。不但有国内话剧“大明星”出现,还有许多国际殿堂级的话剧团扎堆聚集在乌镇。吕安迪第一次萌生了回乌镇追星的冲动!

次年,第二届乌镇戏剧节,吕安迪了解到没有本土的剧团参与乌镇戏剧节,他就自己组了一个剧团。此后每一年,他都会作为一名演员加入到乌镇戏剧节这个大狂欢中。

在乌镇西栅的青石板路上,一个个服饰夸张、外表迥异的人,或是携带着道具表演,或是在小河古桥旁悠然自得,话剧让乌镇成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全世界话剧人的乌托邦。

“以前都不敢想,在乌镇和国际最顶尖的话剧团一起演出。”吕安迪总会回味每一次的乌镇戏剧节,这些年来,他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也在其中不断打破思想禁锢,不断涅槃重生。

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世界的目光聚焦乌镇。通过互联网认识乌镇的人又来关注乌镇戏剧节,话剧成为更大众的艺术。

身在其中,吕安迪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话剧梦。

守得住和新起点

2016年,吕安迪大学毕业,他坚定地回来创立了乌青剧社。在此之前,只有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才有专业的民间话剧团。

乌青,在他看来有多个含义:乌镇青年;一群热爱话剧表演的青年想建立一个艺术的乌托邦;现在的乌镇包含了曾经名为青镇的另外一个小镇,而青镇是他妻子吴晓婷的老家……

吴晓婷也是学表演的,两人却是回到乌镇后相识相爱的。以乌镇命名剧团,因为乌镇不仅仅是妻子的家乡,更是他们追梦的起点和归宿。

剧团里专职演员有8人,全部是80后和90后,吴晓婷任导演,吕安迪任制作人。剧团规模小,常常一个人要顶多个岗位,不论多辛苦,热爱是坚持下去的理由。

幸好,虽然跌跌撞撞,却一往无前。

2016年,乌青剧社的首部作品《当》亮相,故事取材于乌镇的汇源当铺。2017年《三跳相声大会》,2018年《白马鸣》《乌托邦青年相声大会》,2019年把《白马鸣》修改提升后以《蚕花开处白马鸣》重演,2020年《爱在这个城市》,乌青剧社做到了每年一部大戏。值得一提的是,《蚕花开处白马鸣》在乌镇戏剧节连演12场,各国观众反响热烈。

乌青剧社的剧,灵感大多来源于他们所站立的这片土地。吕安迪对此颇感骄傲,他们不断挖掘本土文化,融入他们的话剧。

什么是最本土的戏剧?刚刚毕业回来的吕安迪就尝试着寻找答案。他拜老艺人邱立红为师,学习桐乡传统的民间曲艺“三跳”。

“三跳”传说是京杭大运河上的纤夫边敲边唱的“纤板书”,是濒临失传的“非遗”。邱立红也没想到,他会收到一个90后徒弟,“老头老太太才喜欢‘三跳’,年轻人都不喜欢。”

吕安迪却学得起劲,并且把“三跳”融入了自己的表演。在他看来,要学习的并不是“三跳”的剧本,而是形式技巧,甚至于将其演出的过程融入话剧。

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曾解说自己对“传承”的理解:传,是老师传授,是传递;承,既是承前启后,也是“承受”得住。

正是在乌镇,青石板砖的细缝中也有嫩草蓬勃生长,新与旧深入交织,传统和现代交融得那么自然。

如今,吕安迪和吴晓婷的孩子6个月大了,在乌镇这片土地上,又有一个生命开始旺盛成长。

互联网和造梦地

吕安迪还记得,2016年乌青剧社为世界互联网大会表彰大会创作过一部情景剧《乌镇节奏》,通过乌镇三代人对互联网的认知展现乌镇的变化。

因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跳动着两个截然不同又相互重叠的节奏,一个是千年古镇的慢,一个是互联网世界的快。

事实上,互联网的思维早就融入乌镇日常。在吕安迪看来,不论什么年纪的乌镇人,都不会排斥新鲜的东西,这或许是世界互联网大会带给普通百姓最大的影响。

话剧来源于生活,乌镇互联网元素同样充斥在剧本、演员、演出之中。在剧社成立之初,成员就尝试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直播,和粉丝互动。之后,他们在微博、微信、视频号上发布新剧的预告,还专门制作广播剧。

乌青剧社的成员也走出剧场,走进短视频等时新的表现形式,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认可。

戏剧节有落幕的时候,但是互联网永远不会落幕;剧场能够容纳的观众是有限的,但在互联网的平台上观众是无限的。

在乌镇,吕安迪感觉自己身处话剧世界的中央。他不是一个人在追梦,世界各地的剧友、剧迷都因互联网而相聚在一起。

最近吕安迪正在构思2021年的“大戏”,他们要把茅盾文学生涯中唯一一部话剧作品《清明前后》排出来,这部作品此前从未在新中国舞台上演出过。

乌镇又一次成为他的造梦地,他要将乌镇元素搬上舞台,通过属于90后的方式,让世界看到乌镇的基因。

他无比庆幸当初回乡追梦的选择,在这里他站上了乌镇戏剧节的国际舞台,在这里他寻到真爱孕育了一个可爱的孩子,在这里他也重新认识他最熟悉的故乡,“乌镇依然在为我造梦,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乌镇会带给你什么惊喜。”(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image.png

◆记者手记:

如幻 如戏 乌镇

做梦 造梦 未来

真的热爱,是会在不经意间通过眼神、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看吕安迪排戏,相信每一个人都会被这样的热忱感染。

年轻人总会带着梦去“外面”闯荡,但是乡愁其实烙印在每一个人的童年,浸润着每一个人的血脉,在某一个特殊的节点爆发。

就像吕安迪说的,你永远不知道乌镇会带给你什么惊喜。而这样的惊喜,有的根植于乌镇的传统文化,有的来自于世界互联网大会带来的新的文化,这样的多元才吸引了吕安迪这样的年轻人归来。

在乌镇的土地上,每天都上演着如梦如幻的大戏,传统的基因碰撞创新的基因,孕育出崭新的乌镇,为每一个人造梦。

时间在古镇的河流中沉淀,又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奔涌,乌镇带着一个个梦想,创造一个个未来。这样的乌镇,才魅力无限。

编辑:智羊

网址:【网者归来·返乡的乌镇人(10)】戏剧“乌青”演绎追梦狂想曲 http://c.mxgxt.com/news/view/1022745

相关内容

乌镇戏剧节:千年水乡搭起文化沟通桥梁
“非遗国风秀”亮相乌镇戏剧节
2024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揭晓,将上演11个国家24部剧目
定好闹钟!8月17日10:00,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正式开票
以戏剧致生活!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如磐”开启报名通道
11个国家24部佳作86场演出!2024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北京环球影城再度闪现乌镇戏剧节,大片世界与戏剧盛宴共掀狂欢热潮
乌镇,全世界最像乌托邦的地方
蜜蜂直播间再赴乌镇戏剧节,公益直播传递戏剧艺术火种
黄磊、赖声川、黄渤等数位明星亮相,蜜蜂直播间迎来“乌镇戏剧节公益专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