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断亲”的背后:追求独立还是无奈选择?

发布时间:2025-05-07 01:48

这个春节,你还在忙着走亲戚吗?恐怕答案是否定的。近年来,"断亲"现象在年轻人中愈演愈烈,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常态。90后、00后们纷纷表示:"不想走亲戚","不愿与亲戚来往"。

据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胡小武的研究显示,18岁以下群组中,高达63.1%的人"和家里如果没有事情几乎没有联系"。26-30岁的90后年轻人中,大多数人只是"偶尔与亲戚有联系"。

这种现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有人认为年轻人自私冷漠,也有人表示理解他们的选择。那么,年轻人为何会选择"断亲"?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城市化进程中的亲情流失

小明(化名)今年28岁,在杭州工作。他告诉记者:"小时候过年,一家人走亲戚可以坐几个小时,背诗歌、讲吉祥话。现在和亲戚在一起,只能聊聊天气,再多就尴尬了。"

小明的经历并非个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传统的家庭结构和社会关系被打散。年轻人不再像父辈那样生活在同一村落或社区,与老家亲戚之间的交往频率和情感联系逐渐减少。

城市的高节奏生活也让年轻人难以抽出时间维系亲戚关系。一位90后小伙坦言:"工作压力大,休息时间少,回老家一趟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实在力不从心。"

价值观冲突:代沟难以跨越

除了客观环境的变化,价值观的差异也是导致年轻人"断亲"的重要原因。

26岁的小张说:"每次回家,亲戚们就问我有没有对象、工资多少、买房了吗。这些问题让我觉得很不舒服,仿佛我的人生价值就只有这些。"

年轻人追求自我实现和个人发展,而传统观念中的"成家立业"对他们来说并非首要目标。这种价值观的冲突,让双方难以找到共同话题,甚至产生隔阂。

一位00后女生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我不想被传统观念束缚,更不想被亲戚的期待绑架。我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不需要别人指手画脚。"

原生家庭的阴影:断亲是一种自我保护?

然而,一些年轻人选择"断亲",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在一个心理学社群里,一位90后女性分享了自己的"断亲"经历。她表示,自己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承认对家人的憎恨,然后承认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最后在允许自己拥有这些情感的基础上,做出"断亲"的决定。

"表面看上去冷冰冰的'断亲',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她说,"我太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但往往只会带来失望,所以选择保持距离。"

这种情况在原生家庭存在问题的年轻人中尤为普遍。一位B站UP主发布的视频《今天母亲节,发现我妈把我拉黑了》引发了大量共鸣。视频中,UP主讲述了自己遭受重男轻女、区别对待的经历,最终导致她与弟弟断绝来往。

"断亲"并非冷酷无情

虽然"断亲"现象看似冷漠,但实际上反映了年轻人对健康人际关系的渴望。

人类学家项飚指出,当代家庭不应该过度侵犯个人的边界。他认为,现代的家庭概念应该是"无所不在,但不具侵略性",不应影响个人的发展。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汶蓉表示:"我不支持这样的行为但能够理解。青年群体处于生命历程的反抗期,自我主体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希望曾经的童年创伤能够得到重视。"

重构亲情:寻找新的平衡点

面对"断亲"现象,我们不应简单地谴责年轻人,而是要理解他们的需求,共同探索新型的亲缘关系模式。

#幸福的一家人#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王中汉认为,"断亲"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没有好坏之分。他指出:"我们应该思考它会给生活带来何种挑战,社会经济制度和政策又该如何作出反应和调整。"

对于年轻人来说,"断亲"并不等于"断绝亲情"。他们或许只是想远离那些没有"边界感"的亲戚关系,而对于有养育之恩的父辈祖辈、情投意合的兄弟姐妹,并不缺少亲情。

网址:年轻人“断亲”的背后:追求独立还是无奈选择? http://c.mxgxt.com/news/view/1023984

相关内容

“断亲”现象日益严重,亲情关系疏远,背后是年轻一代的无奈
亲情本应是铠甲却成为了拖累,年轻人断亲是无奈的现实
张国立与屠洪刚:1996年餐厅冲突背后的友情与选择
“断亲”背后,年轻人反感的究竟是什么?
吴越:从陈建斌的爱情背叛到选择嫁给自己,独立生活19年
为什么人到中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断亲断交”?
贾玲解散大碗娱乐:是明智之举还是无奈选择?背后真相令人唏嘘
杨二狗婚姻危机背后的无奈与抉择
郑伊健与蒙嘉慧:天才与美人分居背后的无奈与选择
李昇基与岳父母断绝关系:是痛苦的决定,还是无奈的选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