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角色的行动元与刻板印象
电影中经常出现一些明星,明星饰演某种角色,而这种角色似乎有着同质化倾向。演阴险小人的就经常演阴险小人,偶尔一次演好人,就让观众受不了,说他演得不好;演好人的就经常演好人,偶尔一次演了坏人,就让观众受不了,说他演得不像。那么,观众看过真正的坏人和好人?为什么会做出好与坏的评判?
观众们都有刻板印象,要通过早就形成的刻板印象来做出判断。资本并不会教育人们改变刻板印象,而是会投其所好。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刻板印象表现积极的一面就是总结经验教训,不用太多判断,直接形成结论,比较省事省力;消极的一面就是容易忽视个性差异,被自己蒙蔽。观众们并非都知道人有刻板印象,也不知道刻板印象是一种认知局限造成的,是人们不愿意动脑筋探索的结果。他们在电影中看到某位明星表演,扮演的是一个男子汉,具备铮铮铁骨,演得惟妙惟肖,就说这个明星演得好。而投资电影的投资方很快就会捕捉到信息,在另外一部片子里,让这位明星照样饰演一位具备铮铮铁骨的男子汉,继续塑造屏幕硬汉的形象。如此的强化刺激,会让他的硬汉形象深入人心。要是偶尔有一次,他演了一个奶油小生,即便演技再好,也不会被观众接受,说他自损形象,不会爱惜羽毛。
其实,他演得并不坏,只是触碰了观众的刻板印象而已。有鉴于此,电影投资方会记录一些明星饰演的角色,还有角色的行动元。饰演硬汉的就都饰演硬汉,饰演奶油小生的就都饰演奶油小生,饰演风尘女子的还饰演风尘女子,饰演奸邪小人的还饰演奸邪小人。如此一来,很多明星就有了角色定位,不会轻易跨越角色限制搞一些新的尝试,以免触碰观众的刻板印象,让电影赔了钱。也就是说,电影明星们都有自己的角色标签,塑造什么角色最成功的,投资方就会记住他们,让他们继续在别的电影里饰演那样的角色。而所谓的成功就是票房取得成功,而不是观众口碑很好。甚至投资方会强行给演员贴上角色标签,而不会让他客串很多角色。除了追求角色一致,就是行动元的一致了。饰演古代武术宗师的就一直饰演下去,出了第一部,还要再来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只要能赚钱就要一直拍下去。可是,越是这样,演员的角色标签就越明显,而行动元也就越单一,都是为了扬我国威,痛打外国人,最终赢得赞誉。甚至为了这种行动元,肆意编造故事,已经把武术宗师弄成了一个电影大IP,持续炒作下去,挖掘下去,也就有些资本游戏的意思了。还有一些女电影明星,因为演了风尘女子,演得非常到位,就被导演发现,也被投资方发现,给她们签约,让他们在别的电影里照样饰演风尘女子,除了依门卖笑,就是要赋予一些大事件中的意义,让他们左右男人,进而左右局势。这样的行动元经常引发争议,因为观众们看到一些小道消息,认为这样的女演员私生活混乱,很可能本人就是这样的人,不然不会演得如此逼真。如果某一天,他们演了一些正派女子的形象,就会引发新一轮的争议。人们会说她们败坏了好人形象,或者说他们演得不像。其实,他们演得并非不像,而是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她们演的角色以及她们自身都成了风尘女子,不可更改了。
为了适应资本的需要,一些老戏骨也不得不服从角色的需要,在好几部电影里面饰演相同角色,还都有一样的行动元,不是封建家长式的人物,要疯狂找老伴,就是脾气很倔,不想找老伴,几头牛都拉不回来。还有的老演员一直饰演正面角色,无论是古装剧还是现代剧,都是正面角色,而且都是剧中的主角,都要实现国家大业,迎合人们心目中的家国情怀。当然,还有的老戏骨一直都演反面角色,不管是古装剧还是现代剧,不管是玄幻片还是反特片,都是反面角色,让人一眼就能认出来。如此一来他们就会被角色和行动元牢牢束缚,而观众并不懂这些,只是凭借刻板印象来评价,还自以为是,其实已经被导演算计了。
导演选取角色的时候会像挑选货架上的商品一样挑选演员。他们知道哪些演员演过什么戏,演过什么角色,这些角色的行动元是什么。就像一个喜欢时装的妇女到商店里挑选衣服,看看衣服是什么款式的,试穿一下,看看穿出来是什么效果。又像人们到发廊理发,看到墙上贴着电影明星的发型广告,就想象自己理成那样的发型,是不是很漂亮。导演选角色,会了解他们曾经饰演的角色特征,拿来和电影里的角色做对比,要选取最适合演的演员,而不是要演员颠覆自己的角色特点,除非大演员碍于档期的限制,只是客串一下,就无所谓了,饰演什么角色都没什么关系,要是导演选取主角,就一定要符合角色身份定位,符合角色的行动元特征。
也就是说,导演选取角色的时候就已经考虑了观众的刻板印象,给每个演员贴上了角色标签和行动元标签。而演员演了一两部电影之后,就已经给自己贴上了角色和行动元标签,陈列在“货架”上,等待导演挑选了。无论是演员给自己贴角色标签,还是导演用了有角色标签的演员都是为了保证流量,获取高票房回报,同时也为了投资电影的资本增值。他们会顺应观众的刻板印象,而不会给观众造成出乎意外的惊喜。即便小鲜肉的演戏也被制定了角色和行动元的标签,任由导演选择。不过,他们大多有一张漂亮的脸,演戏的时候只是对口型,连台词都懒得背,面无表情,也就没什么角色标签限制了,即便如此,还是被贴了角色和行动元标签,成了陈列在“货架”上的商品,等待导演选角色了。
或许,这些角色和行动元标签应该去掉,给观众造成惊喜,才能真正培养出表演艺术家,不然只会让观众感觉似曾相识,却不一定能带来什么好的效果,当然也就不叫纯粹的艺术了,而是叫做操控流量的艺术。
网址:电影角色的行动元与刻板印象 http://c.mxgxt.com/news/view/1024460
相关内容
明星脸的继承与刻板印象《逆行人生》:迎合刻板印象的现实主义
影视IP间的相互转化,如何破解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影视剧中哪些经典角色让你印象深刻?你心中的TOP有没有?
193个影视角色,哪几个是你印象最深刻的角色呢?
影视剧中哪些经典角色令你印象深刻?这里的角色有你认可的吗?
这部剧中华妃的角色令人印象深刻
东西问·人物丨杨紫琼:她的工作打破了好莱坞的刻板印象
肖战真空上镜:透视娱乐圈的审美变迁与性别刻板印象
同时和张嘉译出道的他,虽然不火,但是每个角色都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