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饭圈”挟持的各个文化圈:满眼望去都是“圈”,都是“饭”!
上世纪90年代末,港台流行文化开始在内地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一些追星族出现开始模仿明星的穿衣打扮,大量购买囤积磁带,海报或者贴纸,亦或者是守在电视机前等待自己偶像的出现,有条件的则是去现场看自己喜欢的明星。这是粉丝群体刚刚开始在国内得到关注的时候。时至今日。粉丝个体几乎已经不存在,追星行为,从个体行为开始转化为团体活动。粉丝们把自己称为“饭”把粉丝团体称为“饭圈”。至此,饭圈出现,饭圈文化不断衍生。
而在近些年,饭圈开始向各个领域进军,许多领域的文化圈已经出现被“饭圈文化圈”同化和“征服”的迹象。各行各业都有“圈”,人人都能成为“饭”。任何的公众人物,行业代表,都可以偶像化,处事方式商业模式都能粉丝话。仔细想想的话,这其实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大家对于觉得听相声应该是什么样的?以前的相声,没有荧光棒,没有大合唱,没有各种各样的礼物,没有写着相声演员的灯牌。只有长袍马褂,一个小方桌,相声演员和一般只会鼓掌和较好的观众。于是在一次德云社的相声表演中,在看到台下大量的“德云女孩”挥舞荧光棒举着灯牌合唱《探清水河》之后,郭德纲调侃张云雷:把相声的把相声说成这样,也是欺了祖了。相声粉丝群体的形成,相声演员的偶像化。至此,饭圈文化正是入驻相声界。这是传统文化的突围和新生,也是饭圈文化的“入侵”。
你是因为喜欢打乒乓球而喜欢的张继科?还是有因为张继科而接触乒乓球?也许这对于张继科的“饭”们。这的确是个问题。可以这么说,这些年体育迷已经分为了两个种类。一个是传统体育迷,他们迷体育。而另一种,他们只迷体育明星。前几年开始,中国乒乓球国家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体育对化身男子偶像天团,在赛场,综艺节目,微博,娱乐节目不断吸粉。体育队员们的饭圈形成之后,也出现了饭圈文化的通病,那就是粉丝团体之间不断的“战争”。这些战争,用“腥风血雨”来形容也不为过。
不同“饭圈”之间的总是会有摩擦,甚至各种无底线的操作。而在涉及到游戏圈之后,电子竞技粉丝圈之间的冲突似乎也仅仅比娱乐明星粉丝圈之间的冲突少一点点。电子竞技饭圈的形成和国家各个运动队饭圈的形成有些类似。那就是,许多粉丝是真玩家,也有粉丝却是“云玩家”。且这两个圈子都是以体育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每一场比赛下来,都可以在弹幕区发现各种冲突,骂战,互黑。因为自己喜欢的职业选手“单杀”其他职业选手,都有可能被作为一场黑与被黑的根源。
除了前文所说的领域。“饭圈文化”已经入侵到了许多其他的领域,如手机,模特,脱口秀甚至配音界。每一个行业的翘楚人物,都有可能成为下一届偶像,并且不管是自身愿不愿意,想不想要,都会形成喜欢自己的饭圈。而如今追星方式的改变,势必会造成一个个饭圈的形成。solo粉丝减少,成为粉丝,基本上都会团队作业,分别成立各种组。打黑组,应援组,打榜组,剪辑组,外翻组甚至还有专门为“爱豆”创造流量的“气氛组”……
追星一直有,但是为什么在发展到“饭圈”的阶段的时候就开始让人们如此担心呢?甚至有人会说:“世界苦饭圈”等类似的言论。因为人们发现,饭圈文化经常会形成一种党同伐异的思维,遇事不问对错,看人看事之前先戴滤镜。这就非常危险。而且,在某种特殊情况之下,一群聚集起来的人将会呈现出新的特征,这些特征将是群体中某些人特征的放大版。而这些被放大的特征,许多都是无底线且负面的。
在参与到饭圈群体之后,个人的思维习惯和处事方式都会改变,负面情绪会在得到群体的力量之后而放大。且目前的粉丝圈多半比较低龄化,在尚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之前,长期浸淫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就做出让人瞠目结舌的举动。如评论区爆破,对骂,电话威胁,网络暴力和人身攻击。毕竟,当下饭圈之间的比拼,比的是谁人多,谁声音大,甚至是谁的手段更加无底线。P遗像,建黑粉群,爆破微博以及各种网络暴力都是他们的常规操作,甚至在保持理智的时候,都能成为被嘲笑的对象。
互联网快餐式的信息传递,导致许多人把它当成宣泄情绪的渠道。群体的情感表达,势必会放大情感甚至扭曲情感。畸形的饭圈文化,危害其实是非常大的。
当下,稍微红一点的圈子,都被饭圈侵蚀了,而饭圈男孩女孩们的心动之旅,依然在继续。
对此,您是怎么看的呢?欢迎评论区告诉小编您的看法。。。
网址:被“饭圈”挟持的各个文化圈:满眼望去都是“圈”,都是“饭”! http://c.mxgxt.com/news/view/1024527
相关内容
什么是饭圈文化的定义饭圈文化到底是个啥?
警惕资本裹挟下的“饭圈”文化对青年的影响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丨“饭圈文化”思与辨①
饭圈文化:从哪来 往哪去?
饭圈是什么意思?饭圈女孩是什么梗?饭圈文化介绍
饭圈文化
饭圈化
饭圈文化大白话解释
整治“饭圈”乱象|饭圈是什么?粉丝文化的定义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