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榜:用角色打破偏见的“演技破壁人”
1. 吴越:从“恶女”到“国民妈妈”的去标签化
代表角色:《我的前半生》凌玲(2017)、《县委大院》艾鲜枝(2022)
早年因“小三专业户”被定型,2023年却凭《不止不休》中隐忍的乙肝患者母亲一角,被业内评价为“撕掉脸谱化标签的教科书”。
其参演的现实主义剧集豆瓣均分达7.8,比流量明星主演剧集高2.3分,但微博话题热度仅为后者1/5。
某选角导演透露:“找吴越拍戏,投资方总担心‘不够吸睛’,但她能让10分钟的配角戏成为全片灵魂,这就是演技派的隐形价值。”
2. 张小斐:从喜剧咖到青衣的逆袭密码
2021年《你好,李焕英》票房54亿,让这位35岁“春晚常客”一夜跻身一线,但随之而来的是“只能演妈”的质疑。
2023年《拯救嫌疑人》中饰演律师陈智琪,用12分钟法庭戏展现从崩溃到决绝的三层情绪递进,被《人民日报》点评为“喜剧演员的演技觉醒”。
3. 周迅:灵气派的“中年危机”与和解
2018年《如懿传》首播时,44岁的周迅因“少女感不足”被群嘲“灵气耗尽”,但剧集收官时,其“眼尾纹里都是戏”的评价反转登顶热搜。
2022年舞台剧《如梦之梦》中饰演50岁癌症患者,全程210分钟无间断演出,用台词功底与肢体控制力重塑“演技匠人”形象。
导演李少红曾感慨:“观众对周迅的严苛,本质是对‘女演员年龄焦虑’的投射。当她不再演‘少女’,反而找到了更辽阔的表演天地。”
4. 闫妮:从“佟掌柜”到“西北祥林嫂”的颠覆
《武林外传》佟湘玉的喜剧形象深入人心,导致其十年内接戏重复率超60%,被业内调侃为“陕西女娃只能演泼辣老板娘”。
2020年《装台》中饰演城中村妇女蔡素芬,用“含胸驼背+眼神怯懦”的细节塑造,让观众忘记她曾是“风情万种的佟掌柜”,获白玉兰最佳女主角奖。
5. 惠英红:武侠打女的演技正名之路
作为香港金像奖史上首位“打女”影后,早年被质疑“会打不会演”,2017年《血观音》中饰演操控权谋的棠夫人,用“嘴角微颤藏杀机”的表演横扫两岸三地奖项。
2023年担任金鸡奖评委时直言:“打戏需要肌肉记忆,文戏需要灵魂共鸣,谁说动作演员不能拿演技奖?”其言论推动《九龙城寨》等动作片增加演技考核比重。
因拒绝使用AI换脸技术,在《谯国夫人》拍摄中坚持亲自完成80%打戏,导致进度延期两周,却获剧组全体演员联名支持:“这才是演员该有的态度。”
黑榜:被演技标签反噬的“塌方艺人”
1. 刘涛:“国民贤妻”人设下的表演困境
2015年《琅琊榜》霓凰郡主被赞“英气逼人”,但2020年后《清平乐》《星辰大海》等剧中,其“瞪眼式演技”“配音出戏”问题频发,被网友制作“刘涛演技八大翻车名场面”合集,播放量超5000万。
某表演老师在《演员请就位》中犀利点评:“刘涛的表演像在完成任务清单——该哭的时候掉眼泪,该笑的时候咧开嘴,但观众感受不到角色的心跳。”
其主演剧集近三年豆瓣均分仅5.2,却凭借“贤妻”人设维持年接15个代言,被质疑“演技不够,人设来凑”。
2. 唐嫣:“傻白甜”专业户的转型失败
《克拉恋人》《何以笙箫默》等剧中“瞪眼咬唇”的表演模式被固化,2022年《繁花》试镜失败后,网友翻出其2016年《锦绣未央》片段,对比发现“六年演技零进步”。
2023年主演职场剧《我们的当打之年》,却因“38岁演刚毕业大学生”引发年龄争议,剧中“职场精英喝奶茶卖萌”的桥段被群嘲“悬浮于真实生活”。
3. 杨颖(Angelababy):“抠图女王”的演技救赎战
2017年《孤芳不自赏》中70%镜头使用抠图,被行业协会点名批评,引发“演技派与流量派”的正面论战。
2021年参演《摩天大楼》,饰演被家暴的钟美宝,凭借“眼神里的恐惧与隐忍”获部分认可,但豆瓣短评中“进步了但有限”仍占热评前三。
4. 欧阳娜娜:“天才少女”人设的崩塌与挣扎
14岁以《北京爱情故事》出道,被赞“大提琴才女+演技新星”,但2018年《是!尚先生》中“鹿小葵加油”片段成为全网群嘲素材,豆瓣评分2.8刷新下限。
2023年参加演技综艺《无限超越班》,因“台词功底差”“情绪表达生硬”被导师尔冬升批评“没有演员信念感”,其工作室随后宣布“暂停影视工作,专注音乐”。
5. 倪妮:高级感背后的表演同质化
从《金陵十三钗》玉墨的旗袍风情到《流金岁月》朱锁锁的都市丽人,倪妮被业内称为“行走的氛围感教科书”,但2023年《西出玉门》中“瞪眼+歪头”的表演被指“十年如一日”。
根据“骨朵网络影视”统计,其近五年饰演角色中“冷艳御姐”占比达82%,观众评论出现“倪妮=红毯女王+角色重复”的高频联想。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