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各类题材的综艺节目的繁荣发展,兴起了一股“跨界主持热”,又称跨界主持现象,指的是那些非科班出身,从不同的身份中暂时跳脱出来去尝试主持这一新领域,常见的“跨界主持人”大部分是歌手、演员、模特这类经常在幕前工作的公众人物。
如今,对于“跨界主持”这种常态化的出现形式,观众早已习惯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让综艺主持人青黄不接的窘境得到了缓解,不过,“跨界主持”不易,想要打造出与头部专业主持人相媲美的传播力,着实需要下一番苦功夫。
“跨界主持”发展早期:
延续了跨界前的风格和定位
其实,认真追溯起“跨界主持”这一现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经历了一段摸索、试水的过程。
2000年,老戏骨王刚主持中央电视台《朋友》栏目,之后主持鉴宝栏目《天下收藏》,王刚在影视剧中的形象,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他在节目中的定位,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主持风格;
2001年,歌手戴军与李静搭档主持娱乐访谈节目《超级访问》,节目从多角度挖掘明星的生活故事,他凭着着机智幽默的“连环拷问”和随机应变的处理能力收获了不少观众的喜爱;
2002年,女子组合S.H.E成员(任家萱)Selina与吴宗宪、阿雅共同主持《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之后接连主持了《快乐星期天》《康熙来了》《大学生了没》,在主持风格上,Selina延续了在组合中的甜美风格,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从早年“跨界主持人”的表现上来看,他们大多延续了跨界前的风格和定位,将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带到了主持这一行业中,可以尽快的去适应不同的工作带来的挑战,尤其对于演员来说,在大学期间接受了“声台形表”的教育和历练,能够更加迅速地适应主持人的身份。
“跨界主持”形式多样
个性化输出愈发明显
“跨界主持”这一现象进入2010年后,与早年单薄的形象对比,个性化输出愈发明显。不仅如此,主持人身份不再局限于仅仅只是串讲节目、访谈嘉宾,而是与节目进行高度融合,玩法多样。
2012年,著名舞蹈家金星主持电视脱口秀节目《金星撞火星》,之后又主持了让她名声大噪的《金星秀》,在这档节目中,金星凭借犀利的言辞和独到的观点屡屡引发话题热议,节目的收视表现一路上扬,从舞蹈家到主持人的转型过程里,金星无疑是成功的。同年,相声演员王自健主持了原创脱口秀节目《今晚80后脱口秀》,凭借诙谐幽默的段子收获了不少粉丝的喜爱,从他的主持能力上来看,独特的语言风格突破了不少常规化模式,个性鲜明。
2016年,演员陈赫与谢娜共同主持明星生活类脱口秀《拜托了衣橱》,节目每期将邀请两位人气明星,现场还原他们衣橱最原始的状态,展现明星最真实的生活,陈赫利用自身的搞怪性格去接梗、抛梗,让节目的氛围轻松活跃;之后与岳云鹏搭档主持年轻态喜剧综合秀《周六夜现场》,节目由明星开场脱口秀、情景剧、周六夜班车、VCR短剧、扎心金曲榜、卡司谢幕等环节组成,从这档节目的表现来看,对专业化的程度要求更高的时候,陈赫显然暴露出了自身的短板。
2017年,相声演员郭德纲主持脱口秀网综节目《一郭汇》,节目分为野史杂谈+趣闻问答两部分,包括热点事件、相声周边、野史杂谈、历史典故、民间传说、谈狐说鬼等等,结尾快问快答由郭德纲即兴回答网友提问,考验他如何灵敏应对网友的奇葩提问。
同年,老戏骨张国立主持棚内星素演技合作节目《演员的诞生》,同时还有另一重身份——推荐人,之后又主持了第二季节目《我就是演员》,除此之外,张国立还主持了《国家宝藏》《中国新相亲》《非凡匠心》多档节目,可谓是经验丰富,演戏主持两不误,大大增加了自己的曝光率。
2018年,85后花旦江疏影与蔡康永新鲜组局共同主持男女思维解谜节目《恕我直言》,每期邀请男女两位明星嘉宾,带领“直言家族”袒露心声,纵观江疏影在这档节目中的整体表现,第一次跨界做主持的她欠缺控场能力,但在输出自己的观点上让人印象深刻,为以后的跨界转型积累经验。
“跨界主持”并不局限于综艺节目中,不少演员已经在各大颁奖典礼、晚会中拿起了主持话筒,例如秦海璐、刘涛、张天爱、张若昀、关晓彤、刘昊然等人;而主持的工作形式也多变,譬如在老牌节目《歌手》里,每一季都会有歌手担纲“音乐串讲人”,从第一季的胡海泉,到张宇、古巨基、张韶涵、吴青峰等人,可以看到,他们的双重身份也成为了节目的一大看点。
可以看到,加入到“跨界主持”行列之中的艺人愈来愈多,他们本身在自己的领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抛开专业性的层面,能够提前为节目宣传造势,达到预热效果。
如何打造有效的传播力?
“返璞归真”是关键
“跨界主持”的风靡确实打破了一些节目的刻板印象,为它们增添了活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比起专业主持人的素养和技能,“跨界主持人”身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亟需找准努力的方向,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
“跨界主持人”想要打造有效的传播力,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思考:
首先,锻炼好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化自己的逻辑思维,这是主持人的基础功底,避免在节目上口误不断,造成不好的影响;
其次,选择节目时应衡量节目调性与自身能力的契合度,譬如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文化类节目、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需要过硬的知识底蕴和应变能力,否则“副业”不成功还会反噬原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奠定下的口碑;
最后,节目组启用艺人跨界主持,应与艺人达成良好的沟通互动,融合参考双方的建议,创新传播语境,让艺人尽量以“返璞归真”的状态面对观众,与节目碰撞出真实可感的火花,实现传播价值最大化。
“跨界主持”未来的发展会呈现怎样的态势,或许与传统主持人息息相关,但可以预见的是,在全媒体时代下,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能素养,才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转型成功做好铺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