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原声出演是本分
关注本文转自:辽宁日报
王海宁
“3·15”当天,一媒体公布了32位“顶流”演员使用原声的比率图。数据显示,不同演员使用原声的比例差距非常大——有的演员原声率100%,有的只有10%。10%意味着,有些演员塑造10个角色,只有一个是自己的原声。当天,“影视剧演员用自己声音很难吗”上了热搜。有网友认为,“配音”也应是演技打假的一部分,演员为角色“开口”没那么难。
配音演员原本是为译制片、广播剧、纪录片等类型剧的配音者,眼下却炙手可热。目下,台词,作为演员表演的一部分,交由配音演员完成的理由不尽相同。有的是为掩盖缺点——演员演技还行但台词说不好;有的纯粹是因为懒惰——演员不愿背台词全靠“1234567”应付过去;有的是图省钱——配音成本比现场收音低……凡此种种,无论配音演员功底多高超,与出镜演员配合得多么严丝合缝,都不能滥用配音。
原声演出与演员的表情、动作表演是个有机整体,原声演出的魅力,配音难以替代。想想火爆多年的《我爱我家》里面京味儿浓郁、现场感十足的表演,只有同期收录声音,才会有恰到好处的喜剧节奏。在剧中,打官腔的爷爷、油滑的志新、谨慎的志国、市井气十足的和平、南方口音的小保姆,话不落地的碰撞,激起诸多幽默火花。如果换成四平八稳的配音,整个剧光彩会大打折扣。
声音表演能力是考验演员演技是否全面的一道“考桩题”。拍摄于1963年的经典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当时摄制条件有限,演员王晓棠在剧中一人分饰双胞胎姐妹金环、银环两角。妆发造型不够把两个人区分开来,王晓棠出演时就特意把妹妹银环的声调提高一个度,变高变细变尖,为了区别于姐姐相对低沉沙哑的声音,这样即使两姐妹同时出场,不看屏幕,只听声音,观众也能区分姐妹俩。王晓棠正是靠着自己扎实的声音演出功底,成功塑造出两个鲜明的人物。相反的是,尽管银幕天使奥黛丽·赫本在《窈窕淑女》中成功模仿了伦敦口音说台词,奉献了精彩表演,但演唱部分用了配音,被评委否定,在最后大奖中折戟沉沙。
现代影视工业需要配音,但前提一定是原声表演具有专业性。一个演员如果有良好的表演基础,妥帖配音的加入算锦上添花。《甄嬛传》里的皇后宜修,反派角色深入人心,既可怜又可恨,扮演者蔡少芬讲粤语,无法采用原声。但是,在片场,蔡少芬总是努力用普通话说台词,声泪俱下时生动感人,这样即使后期配音,效果看起来也是天衣无缝毫不违和。
正如我们无法想象京剧、话剧、音乐剧的表演对口型一样,影视剧演员原声出演,是一个演员的本分,属于基础业务能力,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才艺,不值得夸赞。无论多大的“腕儿”,观众看剧还是会将原声出演视为一种诚意与敬业。最近一些“顶流”剧集,演员原声出演,居然被粉丝视为福利、恩赐,让人无语。一个演员出演10部剧,只有一部是原声,足见滥用配音已到了何种地步!难不成我们要回到默片时代?
影视剧行业要走好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呈现效果三者之间的平衡木,无可厚非。但是不到现场,可以抠图;台词效果不好,可以配音;那么表演行业的标准和底线在哪儿?强捧硬夸那些所谓的明星,只能是创可贴糊窗缝,效果一定会八面漏风。可以说,滥用配音本质上指向的仍是当前部分演员专业素养亟待提高的根本问题。真正解决不“开口”,还得是提高职业素养,锤炼基本功。无他。
发布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