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麦郎复出巡演爆火,从草根到明星的蜕变之路

发布时间:2025-05-07 19:40

2025年3月28日晚,上海新歌空间livehouse迎来了一场特别的演出——庞麦郎的全国巡演第三站。这场演出门票售罄,票价100元预售价,全价120元,甚至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出现了标价130元的门票。尽管贵阳站只有9位观众,但上海站的成功迅速引发讨论。晒出庞麦郎演出的票根成为一股潮流。

无论是去线下看庞麦郎演出,还是在线上搜索收听他的作品,抱着猎奇心理的人总是占据多数。他们不在于欣赏音乐,而是为了从庞麦郎不正常的精神状态和他人出于调侃造出的梗中找点乐子。当然,也有人是单纯地欣赏他的作品,或者想要对他表达支持。

据澎湃新闻等媒体报道,购买上海站门票的观众中,有人之前就看过他的现场表演,能够将他所有单曲的歌词都背下来,这次也是从外地专程赶来观看演出的。并且,这个群体的规模还在扩大——不少人在经历了前两种状态后开始向这个阶段转变。他展现出的笨拙的真诚,成为“吸粉”的主要原因——贵阳站巡演时,他唱了12首歌,换了12套衣服。他的勇气与坚持,也为他带来了好评。

其实更早之前,庞麦郎就“策反”过一个录音师。那是2014年,《我的滑板鞋》还没有爆火,庞麦郎第一次走进录音棚。那次之后,这名录音师重新思考了音乐的标准:第一个提出理论的人也是跟着感觉走,那么,技术会比内心的感受更重要吗?然而,这样的反思在当时也是异类,更多的围观者则是抱着“猎奇”和“嘲弄”的心态在看待庞麦郎。

10年过去了,庞麦郎发生了很多事:他红了又过气了,做过短视频开过直播卖过鞋,进了精神病院又出院,出院以后接着做直播开演唱会。唯一没变的,是他十年如一日的五音不全。跟《我的滑板鞋》一样,《我的父亲是瓦匠》、《阻止你哭泣》这两首正在被广泛传播的歌曲,是作为某种“陷阱”式恶作剧,被大家用来整蛊自己的朋友。但与之前的走红不同,恶搞之外,庞麦郎迎来了一些真正的认同者。

一些走近庞麦郎的人肯定了他的才华。社交媒体上,关于庞麦郎的风评从前些年大面积的嘲笑演变为对他常年努力和草根出身的同情,歌词中切中人心的真实也被越来越多人看见。纪录片导演张景百慧在拍摄庞麦郎的纪录片时翻到了他的歌本,他对庞麦郎有了很大改观:他的歌词里是有才华的。

吴克群曾有过一次与庞麦郎深度交流的经历,看到他的歌本后,吴克群说:“他写的词超过很多人,甚至是他自己的想象,我都能看到很多隐喻,甚至一些他可能没办法讲清楚的话,但在他写的词里一直都有。”他给了庞麦郎一个很高的评价:困兽犹斗。“所有人都在嘲笑他,diss他,可是他是真正在做抗争的人。”

去年,小红书发布了年度关键词——抽象。用传播学教授刘海龙的观点解释,就是“预期违背”。投射到现实中,是“抽象派”主播小杨哥、k总,路遥赚得盆满钵满;抽象派rapper法老迎来泼水天流量;做鸡文学、发疯文学等创作手法迎来跟风热潮。在官方的解释里,这是年轻人面对生活的不如意,避重就轻笑对生活的态度,消解惯常交往规则的正统和严肃,以个性化表达展示鲜活自我。

简单说来,是一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风格——抽象本象。对应到现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就是淡淡的发癫。“你觉得你有才华吗?”吴克群曾问过庞麦郎这么一个问题,庞麦郎没有正面回答他,“我觉得我有进步就OK了”。已读乱回表述里的精神状态,谁说不是走在了时代前列呢?

从嘲讽到尊重,乃至称赞,庞麦郎风评的转向,映射着时代发生的部分变化。最能够直观感受到的是,人们对不正常这件事的看法发生了改变:荒诞的代名词“抽象”成为时代潮流,不合逻辑、特立独行不再是一件坏事,反而成为年轻人刻意追求的目标,与积极买单的对象。与之对应的是,玩梗、发疯的营销成为引流的有效方法。

产品端发生着同样的变化:好吃、好看不再是推动年轻消费者下单的第一要素,好玩才是。抽象的风,同样吹向了资本市场。一些公司的股价在没有明确、正当的理由下发生剧烈变动。比如公司早已申请破产清算,此后并未发生任何动态,恒大汽车的股价却在3月26日突然大幅上涨,涨幅一度达到236%。

但在搞抽象上,刻意为之的人还是比不过“天赋型选手”。因为荒诞没有定式,可预测性和可复制性都很低。一个人在不知道自己很抽象的情况下,无意做出的举动,诙谐程度会更上一层楼,抽象网红完颜慧德便是如此,源源不断地造梗后,她被网友捧上了极高的位置,获得了上百万粉丝。

庞麦郎显然也属于天赋型选手一列,他身上的最大特色是别人很难复制的奇特与怪异,而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身行为是荒诞的,虽然近期在接受采访时用“抽象”来形容自己,但他只将其解读为“独一无二”。但总之,曾为他带来严重外界攻击的不正常,此时已经不再直接指向贬义。

另一方面,他身上的一些特质在这个时代成为了稀有物。炫技的演唱和歌词毫无诚意的口水歌泛滥,庞麦郎的作品是市面上为数不多还保留着未经太多加工的朴素唱法和真情实感歌词的选择。此外,近几年,无论是影视作品的题材还是社交网络上人们讨论的话题,梦想在其中出现的频次越来越低。

当梦想成为一种普遍缺失的事物,有梦想且坚持追求它的人便显得很突兀。难免会有人不理解,但也会有人因这种行为难能可贵而产生触动。这些变化不止落在庞麦郎身上,在他重回大众视野之前,社交网络上已经上演过一次极为相似的成功故事:2024年,彝族说唱歌手“诺米么lodmemo”(简称“诺米”)因为抽象和对梦想的坚持,从名不见经传走向现象级出圈。

回到庞麦郎,他的故事走向,不像诺米一样,从一个点开始直线上升,获得全网近乎一边倒的支持,人们即使知道他在过去的十一年坚持追求音乐梦想,对他的看法还是存在争议,其中一个原因是,他的作品并不符合主流审美——本就不算优美的旋律搭配上他跑调、跟不上节拍的演唱,让许多人听完会自称“受害者”。但这一点招致来的攻击正在减少。

因过度在意他人眼光而内耗,进而身心俱疲之后,人们越发认同“为自己而活”的理念。庞麦郎的专注自我,反而成为一些人眼中学习的榜样。只是,即使外界的看法改变,他实现梦想的道路可能依然不会太顺利。对于追求梦想的人来说,能够自洽,享受过程本身就好。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做?评论区聊聊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庞麦郎复出巡演爆火,从草根到明星的蜕变之路 http://c.mxgxt.com/news/view/1041145

相关内容

庞麦郎回应复出巡演仅9名观众
拖鞋哥的逆袭之路:从草根歌手到明星的蜕变
庞麦郎:从《滑板鞋》到精神病院的十年沉浮,草根明星的困局与重生
孙小宝的传奇人生:从草根到明星的蜕变之路
张帅的篮球之路:从草根到明星的蜕变
41岁庞麦郎巡演上海站售罄:场地能容纳约400人
《夜行者》:美国版庞麦郎+卓伟=捏爆媒体的劣根
互联网时代 那些一夜爆红的草根明星之现状
庞麦郎巡演上海站全部售罄,网友:庞麦郎终于遇见了最懂他的一批人
2024年诺米:从草根到流行的蜕变之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