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屠榜”:极端粉丝行为不可取
“我喜欢”是情绪表达,极端的粉丝行为,其实是强烈的情感冲动。好恶基于情感,是非基于理性,以好恶代替是非,情感盖过理性,可能是青少年人群的一个共性特征,是特定年龄段的一种情绪。类似“屠榜”的行为,不值得鼓励,也要看到,青少年情绪随着成长、随着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会逐渐趋于理性,不再偏执极端。
最近,偶像明星吴亦凡的粉丝“屠榜”iTunes的事件,引来“世界级”关注。事件中,坚持认为自己“没有错”的粉丝,也成为了舆论热议的对象。
这件事的本质,其实是“花钱”刷榜。但是,粉丝们坚持不承认自己破坏了公平。粉丝们说,花自己的钱支持自己喜欢的偶像,只要有助于偶像获得名气和收益,不管怎么做,都是合情合理的。这是以一己之好恶代替了是非,以喜欢的为“是”,以不喜欢的为“非”。
最近几年,“粉丝经济”蓬勃发展。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为自己喜欢的演艺人士捧场买单,这本身也并无问题,与为追看自己喜欢的导演、演员的作品没有太大不同。但是,粉丝中青少年居多,尤其是所谓“铁粉”,粉丝经济也可以说是青少年群体的经济现象、消费现象。
粉丝行为,有时容易走极端。比如“粉丝”变成了站队,而不是因为喜欢你的歌,欣赏你的演技。极端的粉丝行为,追求的是用一种极端的消费购买行为来“证明”我喜欢这个人,或者“证明”这个人值得喜欢。比如,为了增加偶像电影的上映率,粉丝就去“锁票”;偶像代言了一个产品,就算造成浪费,也要买到商品断货;不同粉丝之间,还会在网络上相互攻讦互怼。
这种极端的粉丝行为,也会得到商业力量的“配合”。比如,经纪公司会通过各种平台将粉丝们聚到“站点”里,不断抱团强化粉丝行为,在这种逻辑里,不顾一切地维护偶像便成为了粉丝的“使命”。
当粉丝们聚在了一起,“我喜欢”就变成了判断事物的标准。只要“我喜欢”,做什么都可以,只要“我喜欢”,做什么都是对的。“我喜欢”是情绪表达,极端的粉丝行为,其实是强烈的情感冲动。好恶基于情感,是非基于理性,以好恶代替是非,情感盖过理性,可能是青少年人群的一个共性特征,是特定年龄段的一种情绪。类似“屠榜”的行为,不值得鼓励,也要看到,青少年情绪随着成长、随着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会逐渐趋于理性,不再偏执极端。
“粉丝经济”是一种客观存在,除了粉丝,经纪公司、演艺明星等各种商业力量都是“局中人”,任何“经济”都要符合市场的规则,都应该讲底线,比如“屠榜”就涉嫌销量欺诈。对于青少年情绪,“局中人”都有责任加以引导,而不能恶意利用甚至煽动。健康的“粉丝经济”,应该是以演艺从业者的能力来衡量优劣,让每一个榜单都可以相对公正地体现演艺水平、制作水平和市场动向。
(责任编辑:年巍)
网址:粉丝“屠榜”:极端粉丝行为不可取 http://c.mxgxt.com/news/view/1044505
相关内容
【图片】赵雷粉丝极端行为【娱乐吧】明星自杀背后的粉丝极端行为代价
明星塌房后粉丝极端行为的心理解析
微博正式取消“明星势力榜”,粉丝:快点把超话排行也取消掉吧!
的明星粉丝排行榜
明星粉丝有哪些种类,最重要的粉丝排行榜
库里粉丝为了追星!冲倒酒店大门!上一次这么极端还是C罗粉丝!
张家辉被极端粉丝拦截签名合照,粉丝文化的双面镜
李雯雯遭极端国乒粉丝网暴
中央网信办:取消明星艺人榜单 不得诱导粉丝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