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调查》节目分析
《新闻调查》节目分析
新闻传播学院 10广电班 黄露 1006010138
节目形态
节目类型:深度新闻评论类节目。《新闻调查》的成立时建立在《东方时空》和
《焦点访谈》上的。当年由于《焦点访谈》节目播出时长太短,受客观原因限制,对新闻的调查不能够太深入,所以为了要成立一档能够深入调查新闻事实的栏目,《新闻调查》应运而生。
节目时长:45分钟,这较之前的《焦点访谈》多出了十几二十分钟,这使得记
者对新闻的采访深度和报道的张度都有所提高。
节目播出时间:(首播)周六21:30-22:15, (重播)周日0:15-1:00、2:45
-3:30、4:15-5:00 14:10—14:55
节目播出方式:录播形式。
节目口号: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
节目定位:比《焦点访谈》更深层次的解剖社会问题的大型深度节目。它以记者
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
查性报道为 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
拍摄方式:双机拍摄,一台拍采访对象,一台拍记者。这样,一方面能够真实地
记录下采访对象的行为言语,又能够客观地记录记者的提问和评论。拍摄后期也可以在两个机位之间相间选取画面剪辑拼接,如此可使得节目更加真实可信,提高了片子的记录性特点。
节目内容
选题:选题方向:《新闻调查》选取的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热
点问题作为节目的选题。主要有以下类型:1、全面深入的重大新闻事件背景调查 2、国计民生改革热点话题难点疑点解惑 3、大时代背景下一波三折的新闻故事。例如,98抗洪三部曲,在《新闻调查》历史上留下了里程碑式的记录。《保卫荆江》全国收视率排名第六,创下了《新闻调查》的收视纪录。
选题来源:l、 观众来信、来电、来访、手机短信、电子邮件。
2、通讯员及固定“线人”
3、自主策划
4、内参资料
5、各部委新闻办
6、各地联动媒体信息通报
7、互联网
8、报纸、电台等其他媒体
叙事方式:1、《新闻调查》的叙事方式是多角度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并进行递进
式分析的。比如当年《新闻调查》做了一期关于《宏志班》的节目,就将人们的关注点引到了城市贫困的问题上,这对于当时社会只关注农村贫困的问题是有突破性的,可以说它的叙事角度是很新颖的。而
且该期节目的主持人白岩松还就此提出了一个很有突破性的问题,就是“这些宏志班的孩子将来会不会成为‘明星’?”。他就是这样一步步深入到新闻事件的核心的。
2、当《新闻调查》选定一期节目的主题时,它会从中选择出最典型的事件作为载体来深化主题,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像讲故事一样去叙说该事件。该节目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还会把看问题的视角和最终的落脚点放在事件人物身上,由此形成了“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的叙事方式。
调查记者:《新闻调查》中的调查记者都是有着极高的业务素质和述评能力的。
从早期的白岩松、王志到现在的柴静、杨春、长江等,他们不仅对题材的把握能力以及现场评述能力很强,而且他们的提问尖锐程度绝不低于国际水平。在采访中总是能够不畏权势,勇敢地提出带有挑衅性的问题。
采访:《新闻调查》采用的是当年《东方之子》的采访方式,强调平视、客观和
带有一定之一色彩的访问态度。倡导真诚、平等的谈话氛围,而不像当时很多节目采访会考虑到采访对象的社会地位而采用不同的采访态度。
节目的出产与运营
节目工种设置:制片人、记者、编导、摄像、录音、策划、秘书、制片、统筹、后期制作等工种。
节目运营制度:20xx年9月18日开始,主持人中心制。以柴静、杨春、长江三个记者为核心,成立了三个制作小组,记者对选题有自己的否决权,记者不想做的选题,编导不能立项,加大了记者在节目中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
制作流程:选题遴选——选题申报——前期调查与拍摄——后期制作——样片送审——节目播出——总结评价
第二篇:新闻调查特点分析
浅析深度报道栏目《新闻调查》的特点
摘要:《新闻调查》是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从19xx年5月17日开播至今在受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新闻调查》本着探寻事实真相的宗旨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关注民生的选题以及新颖的节目结构等个性特点于众多新闻报道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在社会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媒体监督的作用。
关键词:精彩导视、叙事结构、处境风格
正文:深度报道是一种以“深”见长的新闻体裁,电视深度报道是运用电视符号手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揭示表象背后的事实真相的报道方式。它以记者的现场调查为结构主线,坚持用事实说话,通过讲述故事反映主题。深度报道具有内容的深刻性,思考的科学性,以及目标主流化的基本特征。《新闻调查》作为深度调查类节目的典范,本文将从《新闻调查》本身出发,从《新闻调查》的节目结构、选题特点、叙事方式以及采访风格四个方面来分析深度报道栏目的特点。
一.节目结构
《新闻调查》的节目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开头、导视、片名和分片头。
开头有12秒的画面,屏幕上不断闪现记者说话的脸和“新闻调查”四个字,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在强调节目的片名,加深受众的印象。同时记者说话的脸可以理解为用事实说话。紧接着是3D立体隧道样式的画面,隧道上出现代表选题内容的文字,同时不断向深处延伸,代表节目内容的深刻性。整个画面配以节奏感较强的音乐,体现出新闻调查团队的凝聚力和行动力。
其次是《新闻调查》的导视。本文将以《发泡餐盒沉浮记》为例进行分析。本期节目的导视有30秒,画面是成堆白色餐盒和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对话,穿插配以浑厚男声解说词:“一只小小餐盒,14年的沉浮,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无数的利益交错,一只轻轻的餐盒,如何承受难以承受之重,敬请收看《新闻调查》——发泡餐盒沉浮记”。由画面和导语引出本期主题和节目名称。片名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和导视融为一体的。每期节目都有一个精彩导视,用精练的解说词把片中最有震撼力的画面和最有表现力的语言组接到一起,以形成矛盾、制造悬念,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
最后是分片头,它用于一个叙事段落与下一个叙事段落的衔接与转折,画面还是“新闻调查”四个字,但文字解说是为事件的推动服务的,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闻调查》的节目结构层次清晰,每个部分都符合节目的定位和特点,也符合他的口号“正在发生的历史,新闻背后的新闻”。
二、选题特点
新闻调查的选题主要针对民生问题、被掩盖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民众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国际重大时事、社会矛盾等一系列问题。这里我选取新闻调查20xx年3个月的选题进行分析,《短命的居民楼》、《六年拆迁路》《夺命快递》《山村幼儿》《“雨人”们》《草坡乡搬迁记》《被延误的航班》《家有老人》《开往春天的地铁》《走廊医生》《H7N9禽流感之问》《护航亚丁湾》。根据抽样调查可以看出,新闻调查的选题侧重于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是一档为平民大众服务的调查类节目。这是由它的受众群体所
决定的,它的受众是极其广泛的,既有普通群众又有高端人士。选题内容的生活化,平民化,贴近性奠定了它经久不衰的影响力。
三、叙事方式
新闻调查的叙事具有极强的逻辑性。他的叙事结构大致分为:事件介绍——事件进展——事件内幕——意义阐释。记者的多方面现场采访推进事件的叙事进程,记者的现场评述,对事件多角度分析对事件进行递进式探究。以《短命的居民楼》为例,首先,简要叙事。“今年4月4号 浙江宁波奉化市的一栋居民楼忽然部分倒塌 6人受伤,一人死亡。”进而提出问题:“在一个现代城市里,一个竣工不过20年的楼会这样倒下,让人匪夷所思。楼倒塌的原因是什么?当时修建的时候是否存在质量问题?”然后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有条理地确定采访对象,今儿弄清楼倒塌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整个叙事过程条理清晰,不紧不慢,让受众在有限的45分钟里弄清事实的真相。这种叙事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四、采访风格 提到采访风格必然会联系到节目的出镜记者。《新闻调查》中有我们熟知的王志、董倩、柴静及杨春。这些记者风格各异,或睿智机敏或朴素大方或情感细腻或冷静理智。
1、简练精干的记者出镜风格。在《新闻调查》栏目中,主持人简单引入本期节目,一般是一分钟以内的导语——或交代播出由头,或简单勾勒背景,或关注人物命运,或预先提出问题,但不做评论。结尾时,在现场调查内容结束后,记者在室外简单总结,最多一分钟,或报告事态最新进展,或表明媒体立场,或提醒继续关注,但不下结论。
2.出镜记者的特殊角色。《新闻调查》使用出镜记者,节目既是拍摄采访对象,也是拍摄记者的活动,其真实性是不可替代的。《新闻调查》强调其调查性,而调查通过记者来完成。《新闻调查》的记者既是调查主体,同时也是一个节目的参与者、调查过程的表现者。所以,调查记者就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栏目的外化标志和品牌形象。
结语:《新闻调查》无论从节目结构、选题、叙事方式还是采访风格上都有其独特的优点,但同时他也有其自身固有的缺陷,比如在片花的运用上,一期节目至少会插入四次片花,造成赘余的效果,还有镜头重复运用过多的问题。我们以后在节目制作中要避免出现这类问题
参考文献: 央视国际网站《新闻调查》节目文本和视频资料
李莉,《也谈〈新闻调查〉的调查性报道带来了什么》
罗哲宇,《广播电视深度报道》,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网址:《新闻调查》节目分析 http://c.mxgxt.com/news/view/1047811
相关内容
新闻调查 节目分析[学子论文]我国“好声音”类电视节目受众视听心理调查分析
网红调查分析报告(3页)
师生互动调查分析
电视节目影评分析
大学生体育明星崇拜的调查与分析
原创综艺节目市场调研 2021年原创综艺节目行业前景及现状分析
本班学生偶像崇拜状况的调查与分析.doc
明星同款服装消费者分析调查问卷
关于当前网红现象的调查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