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教授:留学回国数万人,能拿到“帽子”的每年只有几百人

发布时间:2025-05-08 09:04

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国内人才也好,国外留学回国人才也罢,想在国内科研圈长期混下去的人,都要经历几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失败、评“国家大奖”落空、“人才帽子”评不上。

科研圈里面流传这样一句话:“科研做得再好,没有人脉关系也是寸步难行,难以发展。”这意味着科研圈的基本规则是:想“混”国内科研圈,凭的不仅是学术能力,更是交际能力,既要像明星科学家那样出色,还要当一个出色的“外交家”。

这几年有人竟然戏称没有人脉的博士、教授群体为:“科研孤儿”!

如何拓展人脉?如何突破人脉带来的学术生涯发展瓶颈?这已经成为每一位海龟或本土青年学者必须经历的阵痛。

东部某一所“双一流大学”的引进人才王某,在短短一年时间内,经历了科技部重大专项的失败,也经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的落选,更经历了国家科技大奖的无缘,这接二连三的重大打击,让王某不得不开始斟酌一位好心专家的善意提醒:“你的科研论文和基础都做得很好,只可惜不会跟别人打交道。”在王某看来,要是这些成果拿去国外报奖,不需要什么人脉,成功的概率都能达到90%以上。

王某还突然反省过来,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8位博士,依靠王某这颗“大树”,如今已经在各自的单位混得风生水起。


这样的“科研孤儿”绝不是王某这样一个人才有的,就算是国内院士亲自培养出来的博士,也一样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中南大学教授喻海良,对此现象曾经评论道:留学回国数万人,能拿到“帽子”的每年只有区区几百人,竞争不大才怪。

有教授分析说:“国内高校毕业的博士,因为导师和国内同行都比较熟悉,会比较容易获得推荐,从而比海龟留学归来的博士更加容易得到职位晋升和各类国家项目。”这话说到底还是要靠人脉。

留学回国的海归博士,科研论文、专利这些硬件也不会比国内本土博士差,就算比国内本土博士好一个档次,在申报同一个项目或者职位晋升的时候,如果国内同行都没有对这个海归博士有所了解,这个海归博士未必有任何优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中南大学教授:留学回国数万人,能拿到“帽子”的每年只有几百人 http://c.mxgxt.com/news/view/1053529

相关内容

北大美女教授,拒美国百万年薪回国,北大学生:美、温柔、耐心
北大助理教授教授5年后能留在北大吗? , 北京大学助理教授与副教授区别
顶尖数学天才回国,还是韦东奕的学长,如今成为北大教授
花百万海外留学回国年薪不到十万,难道都是留学惹的祸?
之子所奉,授以洋洋——专访数学学院杨洋副教授
苏炳添除了能跑,还是大学副教授,在学校他的级别待遇如何呢?
日本留学:如何联系教授,与教授交往
湖南大学副教授火了,看到学历让人难以置信,靠4个字变人生赢家
南开教授顾沛给明星讲数学之美
“星星”金秀贤变大众情人 “学渣”都教授大学考四次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