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娱乐圈再次掀起了巨大的波澜。起初,赵露思因抑郁症而公开求助,紧接着,“95后的二字男艺人”爆料让公众聚焦于明星的心理健康和舆论压力之间复杂的关系。虽然具体人物未被点名,但与“二字男艺人”及“冷暴力导致抑郁”等关键词相关的讨论,在网络上引起了一阵“侦探”热潮。适于、许凯、邓为等新生代男演员被卷入了这场舆论漩涡中。这个事件深刻反映了流量时代下艺人心理健康的脆弱与公众窥私欲的博弈。
事件的开端可以追溯到2023年8月,一位女网友声称与某95后男演员有过亲密关系,因而感染疾病,并表示对方的冷暴力导致自己抑郁,随后晒出了病历。尽管缺乏直接证据,不过网友根据“95年出生”“二字名字”“近期走红”等线索,迅速锁定多位男明星,其中主演《封神》的于适因改名和形象变化等“黑历史”成为了焦点。尽管没有听到当事人的回应,但舆论已形成了“有罪推定”,甚至引发了“塌房预警”的讨论。
这样的事情并非个例。2025年初,张颂文因家暴传言而卷入争议,尽管没有实锤证据,他的名声却因此受损;李明德与马天宇之间的剧组争议同样由于社交媒体上细节的曝光而导致双方形象受损。公众对明星私生活的好奇,常常让未被证实的爆料成为“心理凌迟”的工具,而艺人则在沉默与辩解间陷入艰难抉择。
艺人的心理健康危机早已浮出水面。2025年3月,喜剧演员权乐因突发脑血管疾病去世,享年仅32岁。他在生前长期失眠,却拒绝就医,留下的237个未完成段子无声地控诉着业内的激烈竞争。而赵露思因抑郁症出现了躯体化症状,体重直降至36.9公斤,甚至有了失语和关节疼痛等表现,其经纪公司承认她在剧组遭遇了不公对待。
这些案例揭示了行业的通病:高强度的工作、舆论压力及资本的裹挟让艺人身心疲惫。一位导演透露:“流量明星特别被动,一旦‘人设’崩塌,其商业价值便归零,这种焦虑足以摧毁人。”而面对爆料,公众的“破案式”围观虽然满足了猎奇心理,但也可能加重了当事人的心理负担。心理专家指出,抑郁症等心理问题需要专业介入,而不是成为舆论狂欢的素材。在行业层面,韩国已经推行了“演艺人员心理支援法案”,要求经纪公司定期给艺人提供心理咨询,而国内娱乐行业仍缺乏类似的保障机制。
在对于“二字男艺人”的风波中,保持理性态度极为重要。若爆料属实,应该让法律介入而非道德审判;若为谣言,则需警惕网络暴力对无辜者的影响。毕竟权乐的悲剧提醒我们:追逐八卦时,切勿忘记“人命大于天”的原则。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