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舆情解读:劣迹艺人从业出规定引发热议
2月5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新制定的《演出行业演艺人员从业自律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演艺人员应当自觉遵守的从业规范,涵盖遵守社会公德,坚守契约精神,尊重合作团队,与合作对象等十项义务。根据办法,“劣迹艺人”将受到协会会员单位1年、3年、5年期限至永久期限的联合抵制,且须在联合抵制期限届满前3个月内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才可继续从事演出活动。
该项规定一经发布迅速在业内以及互联网上引发热议,这也是公众受到郑爽事件冲击后呼吁对演艺明星从业更高的标准实施,由于明星公众人物曝光度高,一旦发生负面舆情事件,很容易带来错误的示范榜样作用。此次规定有利于公众人物提高自身的道德底线和职业素养,但发布之后也产生了众多的质疑声音,比如什么样的艺人错误可以归为劣迹艺人,有哪些约束作用等。通过舆情监测工具对该事件在网络上的传播进行简单分析。
网络热度发展趋势
从事件的整体热度发展趋势来看,经历了3个比较明显的热度波峰,2月5日该项规定发布后热度迅速上升,中国新闻周刊、环球时报先后报道这一规定迅速引发网友围观互动,同时相关网络话题设置如#劣迹艺人惩戒复出程序业内首次明确#、#违规艺人或被行业永久抵制#等为事件热度传播提高了效率,热度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便达到波峰,其中如何界定为劣迹艺人是广大网友关注的重点。
对于该项规定的发布,央视主流媒体也发表了热评“学艺先学德,演戏先做人。身为演艺人员,特别是那些知名度较高的艺人,更需严格自律,当好表率。一旦玩火,就会带来恶劣影响。端了演艺这碗饭,就要守住行业规范,在德艺上均有追求,演艺道路才能越走越宽敞。”官媒的发声为话题注入新的传播力量,说明主流对于劣迹艺人的严格约束作用,获得网友的大力支持,网民言论中不乏对网络环境中无良营销号蹭流量、带节奏的口诛笔伐,希望通过此话题一并获得社交平台方重视治理。
网民舆论关注中,劣迹艺人的标准规范一直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比如有的艺人因个人私生活道德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虽未触及法律界限,但仍带来了不好的社会影响,这也是网友追问迫切希望明晰的重点之一。对此,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秘书长潘燕通过新华社媒体回应社会关切,该规定自3月1日实施,明确艺人15项禁止行为,可谓是大快人心。近几年娱乐圈令无数年轻人趋之若鹜,然而对于行业从业标准规范却没有明确界定,在这项规定发布以后给演艺从业人员敲响警钟,也安抚了吃瓜群众焦灼心态。
从公众对于该事件的态度来看,对这项规定的发布正面情绪占比达到67%。由于社交媒体传播渠道的便捷性和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明星为主的娱乐新闻很容易吸引公众眼球,比如偶像崇拜、饭圈追星等流行趋势对于青少年群体思想观念影响较深。纵观近几年娱乐圈风气,素人转变为大众偶像的门槛越来越低,围绕偶像生成的饭圈文化不断在膨胀,公众人物的隐私受到挑战。艺人一旦爆出负面舆情,粉丝会下意识维护自身偶像而大众对于这类负面新闻缠身的艺人嗤之以鼻,形成两种对立的观点立场,然而艺人的热度仍在不断水涨船高,资本的逐利心理并未就此放弃,以此循环下去加剧行业乱象。该项规定的发布对于规范艺人行为,为大众树立正面积极的榜样有良好的约束效果。
负面情绪言论聚集主要是对过往劣迹艺人的抨击和认定,部分男艺人曾因出轨、劈腿等负面新闻受到大众的关注,在此话题下互联网记忆再次成为讨伐的工具,对于个别艺人的谩骂指责开始在评论区产生围观效应,也进而加剧了艺人事件二次舆情、群体暴力言论的传播。即使是作为看客的局外人身份,网民也会自发代入受害者视角产生宣泄情绪,艺人出轨面临的道德问题或许无法通过法律制裁,但难以避免舆论一时的口诛笔伐。
部分中立情绪趋于理性看待此规定的发布,希望通过行业规范减少劣迹艺人负面舆情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期盼塑造一个遵守公序良俗、清朗的亚文化空间。
(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侵权内容。电话:4006770986 邮箱:zhangming [at]eefung.com 负责人:张明)
网址:艺人舆情解读:劣迹艺人从业出规定引发热议 http://c.mxgxt.com/news/view/105590
相关内容
品牌方应对代言艺人舆论危机的法律难点及对策封杀劣迹艺人作品,正义使然还是矫枉过正?
蒋依依方辟谣偷税漏税传闻 并表示从未被认定为劣迹艺人
娱乐圈明星艺人舆情风险监测建议
陈根:封杀劣迹艺人作品,正义使然还是矫枉过正?
娱乐圈明星艺人舆情风险监测建议undefined
2021年8月明星相关舆情舆论事件盘点热点案例分析报告
签收《解除函》=解约?从段奥娟解约事件看艺人纠纷处理规则丨热点评析
舆情关注: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娱乐明星网上信息规范相关工作的通知》
学艺先学德!娱乐圈明星艺人艺德相关网络舆论倾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