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马克·吐温》将在5月下旬上市;杜阿·利帕或成最佳的作家访谈主持人;纪德人生三部曲最后一部新译本出版

发布时间:2025-05-08 13:48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共读书目

⬆️点击阅读⬆️

⬆️ 文穴创始人新译作已上架浙人小店 ⬆️

特别提示

文穴首档文化资讯类播客已上线

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Podcast

APP内搜索 【文穴观察】

每个工作日早晨,一览全球文化资讯

传记《马克·吐温》将在5月下旬上市

据悉,传记《马克·吐温》将在5月下旬上市,引发全球读者关注,其作者正是以《汉密尔顿传》《华盛顿传》而享誉文坛的传记作家罗恩·彻诺。此次他则将笔锋转向美国首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学巨匠——马克·吐温。

据悉在1835年,这位狂放不羁的作家以塞缪尔·克莱门斯之名降生于哈雷彗星划过天际之年。年少时,他离开故乡密苏里,在密西西比河上掌舵汽船,又于银矿热潮中闯至内华达。不久后,他成为当地报社记者,以犀利评论、荒诞恶作剧掀起舆论波澜。移居旧金山后,他则以笔名“马克·吐温”发表的粗粝幽默之作轰动全国——这个笔名最终也永载史册。

彻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这位毫不掩饰追名逐利,却又精心雕琢公众形象的天才。吐温最终与妻子及三个女儿定居哈特福德,在此创作了《汤姆·索亚历险记》(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Life on the Mississippi)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等传世之作,同时他积极投身美国政治,成为最具影响力的社会评论家。然而当他的写作与演讲才华臻于巅峰时,疯狂商业投资却令他破产,迫使全家在欧洲流寓九年。晚年接连丧妻丧女,生命的最后阶段充满心碎、政治抗争与古怪行径——这些表象下往往暗涌着更晦暗的潜流。

据悉,在这本书中彻诺深入挖掘吐温浩繁的档案资料:五十本笔记、数千封书信与数百部未刊手稿,精彩呈现了这位作家与西进运动、工业革命和海外战争共振的一生。此外,同时代白人作家中,无人像他这般深刻反思南北战争后的奴隶制遗产,也无人对美国非裔文化怀抱如此热忱。逝世百余年后,吐温的作品仍在被阅读、争论与引用。而这部传记既是对作家才华与人性的动人礼赞,也揭示了这位美国史上最特立独行灵魂的辉煌与癫狂。

那么,你会对这本书感兴趣吗?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聊聊你的看法。

-

杜阿·利帕或成最佳的作家访谈主持人

据《卫报》报道,知名歌手杜阿·利帕或成为最佳的作家访谈主持人。报道指出,这位歌坛巨星不仅创办了成功的“线上读书会”——隶属于个人生活方式品牌Service 95,她采访普利策奖作家的视频近期又圈粉无数。

利帕与迪亚斯访谈

报道援引了一位文学博主的视频。这位博主名为布莱克·勒弗雷(Blake Lefray),视频中提到他“当时在研究不同平台的文学访谈质量,打算做一期视频”,偶然看到利帕对普利策奖小说《信任》(Trust)的作者埃尔南·迪亚斯(Hernan Diaz)的采访,感到“相当震撼”。尽管他看过迪亚斯多次接受记者和电视主持人的采访,但利帕的访谈“明显是最好的”。

他坦言:“起初,我认为把杜阿·利帕封为当下最佳小说家访谈人是荒谬的标题党行为——但看得越多,我越意识到,对我个人而言,她确实是目前最出色的那一个。她的提问既聪明又充满共情与好奇。”此后,勒夫雷还对比了利帕的访谈与其他知名访谈包括(吉米秀、奥普拉书友会以及主流文学期刊/机构主办的访谈),他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访谈人要么对作品和受访者一无所知,要么在那里自我表达,再者就是访谈完全成了新书营销活动,而相比之下利帕的访谈不仅展现了其丰富的阅读量和对受访者的作品了解及尊重,同时也展现了她对小说的热情。

那么你看过利帕的采访吗?对此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的观点和看法。

-

纪德人生三部曲最后一部新译本出版

近日,纪德人生三部曲中的最后一本《遣悲怀》新译本出版,这本书由野Spring出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也是自2013年北京时代华文书局的聂华苓译本出版后时隔十余年的新简中译本。

据悉《遣悲怀》是这位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献给自己灵魂伴侣,也是创作原型玛德莱娜的作品。纪德曾写道““我的所有作品都向她致意;没有任何书写像我的这般源自如此私密的动机”。这次这本书还收录了横跨34年的《纪德日记》选,这包含了纪德一生创作的核心注脚,横跨其人生各个重大阶段。

说起纪德,大家可能都不陌生。据资料显示,纪德少年时期对表姐玛德莱娜产生的精神恋慕贯穿其创作生涯,后以这段复杂情感为原型创作了《帕吕德》《背德者》《窄门》等经典作品。1909年,参与创立《新法兰西评论》,系统地推介了普鲁斯特、克洛岱尔等作家,塑造了20世纪法国文学的坐标系。1951年他因肺炎在巴黎病逝,葬于亡妻玛德莱娜墓旁;逝世后,《遣悲怀》据其生前指示出版了完整版。1952年,其作品因拆解教条框架,倡导追寻自由天性的全新伦理观,曾被教会列为禁书,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得以解禁。

那么你读过这部作品吗?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的阅读体验。

-

【文穴观察】

文穴观察:杜阿·利帕做了最好的文学访谈节目?

今天的文穴观察,我们来聊一聊为什么流行歌手杜阿·利帕对小说家的采访视频备受推崇,甚至被勒弗雷认为是超越了所有的主流作家访谈。

首先,值得关注的是文化舆论和媒体的叙事方式,勇者斗恶龙的故事往往会被大众津津乐道,黑马出圈逆袭诸多行业大咖的叙事往往会让人们兴奋,毕竟凭天赋和真诚打破资历和门槛限制的叙事往往给人希望,也通常能构成新闻。反之,巨星陨落或少年变恶龙的故事则从反面吸引大众。

文学在某种意义上,既是一个低门槛又是一个高门槛的领域。就像每个人都可以拿起笔来画画,但并非每个人的画作都能得到认可。小说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小说,甚至可以讲述精彩的故事,但并非每个人的作品都能得到读者的推崇和青睐。这就是艺术的有趣之处。

文学本身的柔韧性能使少年创作出杰作,但也可能让知名作家因新作沦为笑柄。不过艺术看似不问出处,但是行业未必如此。

舆论往往少有自己真正的倾向而更多时候像是天平,只为获得持续的存在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它们永远渴望年少的英雄与邪恶的巨龙。

在讨论利帕的过程中,我们似乎也能觉察到这样的倾向:少年凭借真诚和努力过关斩将让人惊叹,而那些随着时间,资历不断积累的人,反而可能成为被批评的对象,被认为模式陈旧、缺乏创新,或失去了原有的水准。一个专家的一句荒诞言论往往会让他几十年的努力毁于一旦,而一个新人的一句妙语往往会让人们奉为先知,这既是现实的残酷之处,也是舆论的有趣之处。先锋的作家到头来可能成为先锋的最大敌人,这样的叙事屡见不鲜,因为它既有事实的例证,也有舆论塑造的影子。

不过在利帕的访谈受到大众关注这件事上,我们似乎也能发现一个新的趋势,那就是当下的读者希望在文学讨论中获得真实感和新鲜感。

可以说文学并不是一个靠资历积累就能成功的领域。至少从读者的观感上来说不是。倘若文学活动逐渐失真或者形式化,那它就离被弃绝不远了。

而利帕为何能吸引大家的关注,本质上也是因为这2个原因:第一,她本身的歌坛巨星身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第二,她真诚的阅读行为和不错的表达沟通技巧。

两者缺一不可。

杜阿·利帕与托卡尔丘克

虽说很多明星也创立了自己的读书会,但杜阿利帕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她没有将其当作除自己明星身份的另一重背书,试图塑造一个全能天才的人设,也没有希望给自己加个作家或者文学家的斜杠标签,来提升自己在文化领域的声誉,而是选择在采访中做一名真诚的读者,这给她赢得很多的好感,包括受访作家的感谢。

人们因为她的巨星身份而关注到她以及她的内容,但是又因为她真诚的阅读行为以及高超的访谈沟通技巧而对她的访谈产生好感,这是她的访谈受到好评的关键,当然值得关注的还有人们对于跨行业者的低预期。

如果是一位知名的小说家(比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来做访谈,人们对其的预期会非常高,仿佛这样的访谈理所应当是高水准的,反而其失误会被不断放大,正如勒弗雷视频中对其他访谈主持人做的那样。

杜阿·利帕作为一个年轻的流行歌手,同时站在时尚和潮流的前沿。诚然她的专业领域在音乐和演绎层面,她已经获得了足够的社会尊重,在自己的领域丝毫不亚于萨莉·鲁尼在小说创作领域的影响力,而她依旧有很大的阅读量且能在采访中对作家保持尊重的同时提出关键的问题,极大地超越了大众对其的预期。

这种反差感既是她的访谈被赞许的原因,也是人们愿意讨论她的原因,因为这样往往能讽刺原本死气沉沉的行业领域,从而推动一些革新或使得讨论主题和客体获得新的舆论关注。

这种现象其实很常见。比如先前奢侈品牌葆蝶家与余秀华的诗集联名活动,虽说整场活动被不少参与者诟病,但是它作为一种模式本身构建了反差,将商业奢侈品与颇受争议的民间诗歌艺术联系在一起,构建了某种极端的反差感,从而引发人们对于文学和生活本身的关注。

先前的许多话题也是如此,比如某某演艺圈的人喜欢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某文学名著在金融圈被奉为经典;Booktok成了新潮流……

一方面当然是媒体制造舆论效果,但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这种反差感让大家意识到文学与我们的生活是相关的,它是鲜活的,不是死板的;它是真实的,不是虚伪的;它是开放自由的,不是傲慢封闭的。

此外,反差感的背后实际上也意味着对原有秩序的反叛。这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事。如果你放在一个学校的规范之下,很多形式上的东西会强加给读者,比如今天你一定要去读完某部作品,很多人就会产生一种天然的反感。但是,如果你在网络游戏或日常生活中遇到了这一作品,场景变换之后,反而会给你一种亲切感和新奇感。

很多职场人反而在远离学院之后才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天天在学校里被迫研究小说的学者反而总想着接触一些与艺术无关的事物。

文学的魅力恰恰在专业环境中容易被隐藏,而大众读者实际上渴望看到的是文学的美和鲜活的一面,而不是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毕竟文学无限接近现实,又与现实保持距离;无限拓展生命又局限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之中。

所以杜阿·利帕的访谈能让人眼前一亮并不意外,除了她本身对小说浓厚的兴趣之外,她的明星身份让这件事受关注成为必然,而她对小说的关注和对访谈的真诚才构建了这件事的可持续性,倘若哪天访谈逐渐沦为形式,那么她就会被当成如今的奥普拉一样受到批判,这件事泰勒·斯威夫特来做也是一样。

作为访谈的主持人,只要她持续做下去就需要理清楚做这件事对她自己的意义本身,并不断面对观众预期越来越高的挑战。

虽说利帕不能算是新手,但是诚然作为尚未在行业内拥有广泛知名度的文化品牌创始人,她依旧处在新手保护期。

能否数十年如一日地保持采访水准,并持续获得大众认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诚然这不是说她一定做不到,只是说这条路并不简单,需要不断自我革新和提升。当大众对她的预期不断提高后,她是否还能保持更高的水准,并持续突破自我,打破读者预期?这实际上不仅是对杜阿·利帕,也是对所有文化活动主持人和策划者的考验。

那么以上也只是观点一种,对此,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也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你的观点和看法。

采编:蛮蛮

审校:文穴编辑部

来源:service95、卫报、Goodreads等

文章内容仅供个人阅读、交流

不代表平台立场

⬇️本期共读⬇️

CCR01E01

《诗经》

网址:传记《马克·吐温》将在5月下旬上市;杜阿·利帕或成最佳的作家访谈主持人;纪德人生三部曲最后一部新译本出版 http://c.mxgxt.com/news/view/1058239

相关内容

《重于天堂》:这是传奇摇滚音乐人柯本公认最好的一部传记
书荐丨《奥斯卡·王尔德:一部传记》——奥斯卡·王尔德研究领域最新力作
《再见爱人4》或将拍成电影;毕赣新作《狂野时代》已拿到全球发行保底|一周要闻
伦纳德为何要离开马刺?帕克一席话成最后一根稻草,他到底说了啥
卡夫卡逝世百年:译林出版社推出5部作品
最近10年的诺贝尔获奖作家作品,你看过吗?
最近10年的诺贝尔获奖作家作品你都看过吗?
值得N刷的10部传记电影,部部高分,带你领略不同人生
《纽约三部曲》作者保罗·奥斯特逝世,被视为美国当代最勇于创新的小说家之一
费利特·奥尔罕·帕慕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