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读报告│“1+2+3+4”=更加光明的未来!四大关键词读懂

发布时间:2024-12-09 05:10

未来的光明,将是一幅什么样的美好画卷? 1月11日,光明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光明区人民政府区长邱浩航代表光明区一届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对明日之光明既有鼓舞人心的畅想,也有脚踏实地的规划,提出本届政府将紧紧围绕区委“1+2+3+4”工作体系,重点在“科学、产业、城市、民生”四个方面抓好落实。


光明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

报告指出,在刚刚召开的区第二次党代会上,区委审时度势、统揽全局,提出了“1+2+3+4”工作体系:“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是一切工作的总方向、总牵引;“集中度显示度、高质量高颜值”是推进工作的总体要求、根本导向;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是光明科学城与生俱来的核心使命和决胜长远的战略抉择;“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是加快提升创新能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和必然路径。全区政府系统必须将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为“施工图”,坚定不移朝着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发展目标奋勇前进。

进一步增强光明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

报告提出,要紧紧围绕“科学”这一核心要素,加快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进一步增强光明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

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打造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大科学装置集群。启用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等设施。加快建设并启用鹏城云脑Ⅲ、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中国计量院深圳创新院,高标准建设国际科技信息中心。推动综合粒子设施、精准医学影像设施、特殊环境材料器件研究等装置设施立项并开工建设。建成全球领先的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支持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力争新引进2—3个代表国际前沿方向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持续增强科学集中度显示度。

大力引育大院大所。引进浙江大学大湾区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中国计算工程研究院等科研创新平台落户运营。争取落地1家国家实验室,引进3所以上高校研究中心,培育10所一流大学创新机构。


光明深耕细作“城市”这片主阵地。

坚定支持基础研究。围绕光明科学城三大主攻方向,结合“8+5”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卡脖子”问题,优化基础研究资源布局,发挥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南科大光明高等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主体作用,打造体系化基础研究力量。持续提升全社会研发支出占比,实现基础研发占R&D经费20%以上。

广泛汇聚科技人才。深入实施光明科学城“人才高地”计划,强化装置聚才、产业引才、环境留才。集聚院士团队超50个、顶尖科学家超百名、博士研究生超万名。

牢牢立起“产业”这根顶梁柱

谈到产业这根“顶梁柱”时,报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突出制造业当家,强化产业要素保障,形成科学特质凸显、产城紧密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

推动“8+5”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发展智能、新材料、生命科学等优势产业。全力打造2—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积极布局区块链、量子信息、可见光通信与光计算产业集群,支持推动一批创新成果、技术项目在光明转化孵化,并逐步产业化。

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实施“骨干企业百千亿攀登计划”,推动一批骨干企业加速成长为龙头企业、领军企业,打造百亿级企业20家左右,培育千亿级企业1—2家。实施“上市企业倍增计划”,加强上市指导服务,力争上市公司数量突破50家。新增国高企业400家以上。加大临规企业服务力度,培育规上企业1000家以上。形成更多“隐形冠军”“单项冠军”,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000家以上。

加大力度整备产业空间。加快“5+8”连片产业用地二次开发,完成上村莲塘、薯田埔等一批利益统筹项目,释放产业用地200公顷以上。

呈现一座既有“科学味”、又有“烟火气”的科学城

“这里高楼林立、灯火璀璨,这里青山远黛、近水含烟,这里花开阡陌、风吹稻浪,城市之美与自然之美相融交织,一座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区引领风尚,成为科学家与市民心中的理想家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光明这座城市的未来生活,有这样一段诗意、令人神往的描述。

如何深耕细作“城市”这片主阵地,加快建设独具魅力的深圳北部中心,推动实现与科学中心融合共生的城区发展新格局?光明区将立足光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面向未来科技蓝海,从规划到建设、从地上到地下、从硬件到软件、从人居环境到产业空间,对这座因科学而新生的城市进行更高水平的升级再造,为市民呈现一座既有“科学味”、又有“烟火气”的科学城。

统筹推进“一河两岸三引擎”开发建设。加快完成茅洲河一河两岸城市设计并进入实施阶段。围绕大科学装置集群打造北部创新驱动引擎,围绕光明中心区打造中部生态都会引擎,依托高端产业综合体打造南部产城融合引擎。

建设枢纽型交通强区。进一步完善高铁、地铁、高快速路网体系,构建“30分钟交通圈”,实现30分钟快速通达香港西九龙、广州南沙、松山湖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福田中心区、宝安机场、深圳北站等市内外重要节点。大力推动轨道6号线支线二期、13号线二期北延建成通车,推动轨道18号线、26号线、29号线和深莞增、深广中轴城际规划落地,推进轨道光明站与高铁光明城站“双枢纽”TOD综合开发。畅通高快速路体系,推动建成光明—松山湖科学城通道,协调加快龙大、南光高速市政化改造,构建“三横三纵”高快速路网。

建设全域文旅示范区。实施“山水连城”计划。建成绿道200公里、碧道40公里、郊野径150公里、骑行径150公里。打造虹桥公园—新城公园—开明公园—东坑水—茅洲河山水特色廊道,建成山水连城示范区。建设“公园里的光明”,新建提升科学公园等公园21个。

让幸福光明更有温度、更有质感

民为城之本,人心往之,城必兴焉。科学的发展、产业的兴旺、城市的繁荣,最终目的都是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光明区将深情演绎“民生”这首主旋律,加快打造高品质生活之区,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体验。


左岸科技公园。

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建成一批高质量教育基础设施,新增中小学24所、学位3.8万个。积极引进国际和港澳名校办学,建成1—2所高端国际化学校。

建设北部医疗中心。培育辖区“三甲”医院优势学科群,推动研究型医院建设。新增社康中心8家,力争千人床位数达8.4张。

全面提升住房品质。实施轨道引领等九大住房行动。多渠道筹集建设公共住房4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2.4万套,供应各类住房7.2万套。新增入市商品房400万平方米。完成8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

完善康养育幼体系。建成养老机构6家、养老床位数660张以上,实现长者食堂和助餐点社区100%全覆盖。进一步拓展托幼服务资源,建成托位5200个,其中普惠性托位4160个,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

明日之光明,科学之城必将加速崛起,一座蜚声国际、世界一流的创新高地屹立于湾区之畔;现代产业必将脉动磅礴,科研经济的光明大道越走越宽;魅力城区必将活力迸发,成为科学家与市民心中的理想家园;城市发展红利持续释放,每一个光明人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与荣光。

【策划】张光岩

【撰文】柳艳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热读报告│“1+2+3+4”=更加光明的未来!四大关键词读懂 http://c.mxgxt.com/news/view/105888

相关内容

佛山全民阅读|奖金高达3000元!首届佛山中小学生本土名家美文共读大会火热报名中
智慧乐园|读报闯关(0416)
读懂血常规报告单里的关键指标
朱熹、钱穆等带你读《论语》:国人必读必背的26章 | 深度阅读(1)
世界读书日:享受“悦”读的时光 遇见更好的自己
2024年3月舆情分析报告【整理版】
领读时代,“工”享未来,《领读者》世界读书日总展示活动圆满结束
小时候背过的诗词,是长大了才读懂的人生
朗读者
热搜:小红书被罚30万;Excel存在1+1=4问题;英雄联盟新游上线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