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甄选董宇辉事件中的饭圈文化是指什么?是怎么形成的?
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期引起轩然大波的东方放映董宇辉“小文章”事件仍在发酵中。该案例来自东方精选最新的“吉林行”预热视频。董宇辉读了一本《吉林》,受到网友好评,也有网友问是谁写的。随后,东方精选的编辑声称,董宇辉的部分“小作文”是团队撰写的。这一说法引起了部分董宇辉粉丝的不满,认为小编“刺伤”了董宇辉,无视了董宇辉对东方评选的贡献。
此事持续发酵,曾有传言称“东方精选CEO董宇辉将择其一”。俞敏洪回答:“没事,没那么严重。” 12月14日,东方精选发布了15日至17日全天直播宣传海报,董宇辉不在其中。事件最新进展是,东方放映CEO鞠躬致歉。事件仍在继续。
那么这里多次提到的“饭圈文化”指的是什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大米文化”起源于韩国,原指偶像歌手的粉丝群体。这个词来源于韩语中“fan”(한,fan)的发音,“圈子”意味着一群拥有共同兴趣或目标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中国也开始流行,并逐渐获得了更广泛的含义。
在中国,粉丝文化主要是指围绕明星、偶像、网红等公众人物形成的粉丝群体。这些粉丝通常通过在社交媒体上向他们最喜欢的名人发帖、购买商品、组织代言和其他活动来表达对偶像的支持。饭圈文化的特点如下:
强烈的归属感和忠诚度:粉丝往往对他们支持的偶像非常忠诚,并在粉丝群中形成了强烈的社区意识。
组织和竞争:粉丝圈内往往有严格的组织结构,粉丝们分担工作,共同努力提高偶像在各种排名中的地位。这种竞争有时会导致不同饭圈之间的冲突。
社交媒体活跃度:饭圈文化在社交媒体上非常活跃,粉丝在微博、抖音(抖音中文版)、微信等平台宣传自己的偶像。
消费驱动:饭圈文化往往伴随着很多消费行为,比如购买偶像专辑、周边、投票等。
但粉丝文化也存在矛盾,如过度行为、网络暴力、崇拜等问题。因此,这种文化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论和关注。
中国的“饭圈文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早期偶像文化(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
这一时期,随着经济开放和文化多元化,西方流行文化开始影响中国,包括音乐、电影、电视节目。第一批内地偶像,如F4、周杰伦等,开始寻找年轻人,并建立了早期的粉丝群体。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市场的逐步开放,台湾流行文化开始对大陆产生重大影响。这一时期,台湾电视剧和流行音乐在制作品质和创作内容上都相对成熟,吸引了大量中国大陆年轻观众的关注。
2001年,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在中国播出,并迅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该剧现代的都市环境、浪漫的爱情故事以及典型的人物设定非常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由剧中四位男主角组成的偶像团体F4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偶像之一。他们的音乐、形象和舆论迅速受到内地年轻人的欢迎。 F4专辑销量高,演唱会门票一票难求,他们的海报、周边等。它们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商品。 《流星花园》和F4的流行,不仅改变了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年轻人的娱乐消费习惯,也影响了他们的服装风格、发型,甚至言谈举止。
这一现象促进了中国流行文化的多元化,为后来的粉丝文化奠定了基础。这期间,粉丝们开始组织网络论坛、粉丝见面会等,分享信息、讨论偶像。这是中国粉丝文化的早期形式。
互联网时代的出现(2000年代中期):
2000年代中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中国网民数量迅速增长。这一时期,互联网开始成为信息、娱乐、社交的重要渠道。各种论坛、QQ、博客等社交媒体平台它们变得流行起来,为人们交流和聚集提供了新的空间。这些平台使粉丝群体可以轻松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来讨论和分享有关他们偶像的内容。
粉丝群体开始在论坛、QQ群等各种网络平台聚集,并设立专门的讨论区,分享最新的新闻、图片、视频等。他们的偶像。早期的网络饭圈就形成了。
在这些网络平台上,粉丝不仅分享信息,还组织各种活动,比如募捐购买偶像专辑、为偶像投票、应援活动等。更有组织性和目标导向的行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了新的粉丝文化。这种文化是去中心化的、自组织的、跨区域的。通过在线平台,粉丝建立了一个包含自己的语言、规则和行为准则的虚拟社区。网络平台上的粉丝群体不再局限于特定地区或社会群体,各种背景的人都可以加入。
偶像养成项目的受欢迎程度(2010年代初期):
2010年以后,电视选秀节目和偶像养成节目开始蓬勃发展。这类节目通常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将普通人或无名艺术家变成公众偶像,强调参与者的成长和转变。观众可以通过投票等方式参与偶像养成过程。这些节目都设计了短信投票、在线投票等多种观众互动环节,让观众可以直接影响节目的结果。
这一阶段,《快乐男声》、《超级女声》等节目的成功,以及后续《创造101》、《偶像练习生》等节目的成功,促进了粉丝文化的快速发展。
《快乐男声》和《超级女声》是中国非常成功的早期偶像发展星探。发掘了很多当红歌手和演员,如张杰、汪苏泷、李宇春、周笔畅等。这些节目的成功不仅改变了参与者的命运,也吸引了大批粉丝和粉丝。创造了强大的粉丝基础。
《创造101》和《偶像练习生》是2010年代末中国偶像养成节目的代表。 《创造101》是女团培养计划,《偶像练习生》是男团培养计划。借助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的力量,这些节目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形成了庞大的粉丝群体。
在这些节目中,参赛者在节目运行期间通常拥有自己的粉丝群体。粉丝通过多种方式支持自己喜欢的参赛者,比如为他们投票、购买相关产品、在社交媒体上做广告等等。这种后援会活动的组织和营销,有助于后援圈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这些节目不仅影响娱乐水平,还引起社会文化层面的广泛争论,比如偶像教育、青少年价值观、粉丝行为等问题。
粉丝文化的商业化和专业化(从2010年代中期至今):
随着娱乐产业的发展,粉丝的消费行为开始被视为偶像商业价值的重要指标。粉丝通过专辑、代言物品、演唱会门票等直接为偶像贡献经济收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排行榜文化”:为了提高偶像在各种排行榜中的地位,粉丝组织投票或购买专辑等活动。这种“上榜”行为不仅增加了偶像的知名度,也成为衡量偶像人气和市场价值的重要工具。偶像成为各种品牌的代言人,粉丝通过购买这些品牌的产品来支持他们的偶像。品牌也越来越重视偶像的粉丝群体,将其作为重要的营销策略。
这一阶段初期,饭圈内部出现了较为专业的组织架构,有不同的角色和分工,如“头条组”、“数据组”、“支持组”。这些组织通常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协调和管理,并表现出高度的组织性和专业性。粉丝群体不仅数量增加,而且活动范围更加广泛、组织性更强。例如,为偶像生日策划一场大型促销活动,包括在著名建筑投放广告、定制促销品等。随着粉丝圈文化的发展,粉丝群体内部开始形成一套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以维护偶像的形象和粉丝群体的秩序。
从2010年代末至今,饭圈文化的商业化、专业化已成为一个特点。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粉丝群体在娱乐市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年轻人文化和现代社会消费习惯的变化。同时,这一现象也引发了人们对健康粉丝文化和娱乐市场标准的深入反思。
饭圈文化已成为青少年的重要文化现象,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消费行为和社会风尚。随着粉丝文化的发展,相关行业标准和监管也在逐步完善,以解决粉丝行为的潜在负面影响。
网址:东方甄选董宇辉事件中的饭圈文化是指什么?是怎么形成的? http://c.mxgxt.com/news/view/1064397
相关内容
虐粉的董宇辉,拒粉的东方甄选,令人上头的饭圈文化当“饭圈文化”入侵直播界,董宇辉与东方甄选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东方甄选董宇辉事件,重新上演 顿顿公开指责 东方甄选 董宇辉小作文事件过去半年, 东方甄选 又出内讧了。6月26日, 东方甄选 主播顿顿直播时,竟然公...
董宇辉的“丈母娘”粉“叫板”东方甄选,背后远不止文案风波这么简单
东方甄选“去董宇辉化”只是时间问题?
“大腿”董宇辉,东方甄选的爱与痛
东方甄选“明杠”董宇辉,图啥?
东方甄选内讧,董宇辉危险了
风起“小作文”:董宇辉与东方甄选遭流量反噬
董宇辉事件越闹越大,俞敏洪出面发声,东方甄选能离开董宇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