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5年偶像应援史:被金钱浸染的「用爱发电」
作者 / 菠萝菠萝包
就在肖战发布「我不需要应援」声明的第二天,江苏宿迁市沭阳县教育局对“应援”老师做出了停职停课的处理。
在网上疯传的一则视频中,一群小学生在肖战新歌《光点》的背景音乐下喊加油口号,让人恍惚间回到数十年前搞偶像崇拜的年代。
粉丝应援方法千千万,号召学生为自己偶像打Call的并不在少数,甚至一度成为饭圈美谈。但作为顶级流量,肖战主动发声不认同类似过火行为,终于让饭圈以及大众意识到当应援超乎理性,不仅不会达到为偶像造势的效果,反而因为占用公共资源引发负面风评,让偶像深受其扰。
“肖战大概是被粉丝坑最多次的明星了,”有路人不禁感叹。
说来也是唏嘘,「应援」一词原指代战争中接受援助,作为为偶像加油助威的方式纯属舶来之物。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韩偶像文化兴盛,粉丝观看演唱会时身着统一服装、以统一口号为支持的艺人打气风靡一时。
在国内流行则始于2005年的超女选秀,不仅“玉米”、“凉粉”、“芝麻”、“雪梨”等粉丝名和组织应运而生,如今饭圈应援常见的打投、包场、抢占户外大屏等常见应援行为,在当年早有雏形。
应援本是助力明星尤其偶像事业发展的傍身利器,但这份“爱的供养”日益商业化、妖魔化时,似乎无人能掌控它的未来走向。
从发传单短信到卫星上天:
应援姿势变迁的15年
“那年我12岁,每周都去西单给周笔畅拉票,每次去拉票的笔亲人数都在50人以上,大概这辈子都不会再这么疯狂追星了。”
已为人父母的小A回忆往昔,依然心潮澎湃。如果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是现象级节目,与当年的“超女”总决赛直播的火爆程度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大部分当时追星的粉丝还在上学,音乐课会为放李宇春的歌还是周笔畅的歌而吵起来,文具店里卖着选手们的印花笔,蒙牛酸酸乳的海报被哄抢一空,支持谁夺冠甚至成为一个人价值观与审美的判断标准。
当时的应援打投主阵地在线下,方式非常朴素和直给:粉丝们在大马路上聚集喊口号、发传单、拉路人帮忙投票,甚至打个出租车都要顺道拉拢司机师傅,颇有些像如今在地铁和商场门口促销的,只不过“您扫个码”在彼时是“您发条短信”。
“现在还记得一大群人在街上游行举牌,大喊李宇春的名字,我爸以为是包工头欠钱不还农民工讨债,”有网友感慨。
父辈们的惊讶,一定程度说明了当时粉丝经济以及应援尚属稀罕之物。但也正是从05年超女、07、08届好男儿开始,粉丝逐渐发展为强社交互动、具备生产和消费能力的规模化组织,内部制造话题和宣传文案,组织投票,引导舆论造势,组织饭圈活动等功能一应俱全,俨然分工明确的小型社会系统。
和日韩一样,应援的基础是形成社群标签,比如拥有代表性的应援色、应援服和应援口号,这类宛如宗教的仪式性行为在外人看来不可理解,但却是形成粉丝凝聚力、同理心以及保持对偶像热诚和信念感的关键。
资深吃瓜群众可能还记得2010年快男温州巡演的“十里长街送武艺”——没错,如今是芒果台综艺常客的武艺,当年可是不亚于吴亦凡鹿晗的顶流。由于武艺的应援色为银色,数千名粉丝穿着白衣、打着白伞在街边等待偶像到来的场面,让不明真相的路人恍惚以为谁遭遇了不测。
粉丝组织的强大不仅在于强化偶像的公众印象,还包括令任何经纪公司以及品牌无法忽视的消费能力。花钱给偶像买排面,属于粉丝情感和态度的外化显现——进入21世纪以来,由观众自己用脚投票选出的偶像更为亲民,与粉丝之间的情感联结不仅是偶像崇拜,还多了些许亲人的意味:给自家娃花钱总归不亏。
需求创造市场,娱乐产业率先嗅到了好生意的味道,2014、2015年左右,o!what、爱豆、超级星饭团、摩点等粉丝平台纷纷创立,为粉丝应援集资组织化、专业化提前铺好路径。
在2016到2018年,围绕TFBOYS三小只的应援可谓上天入地般轰轰烈烈。王源17岁生日时,粉丝送了88项应援大礼包,其中不乏在乡村建信号塔等公益行为;王俊凯在张艺谋电影《长城》中露脸不超过1分钟,却换来粉丝超过500场包场观影。
18岁成年礼,因为王俊凯曾经在微博提到想看看宇宙什么样,粉丝就把他的照片通过卫星发射到了太空,更不用提承包世界各地地标性商圈的LED大屏幕——这早已成为流量偶像的应援标配,地铁灯箱也无法承载大家的爱,易烊千玺18岁生日时,粉丝直接承包了18架飞机和1128条航线,豪华“空中应援”令人叹为观止。
这个世界太疯狂?看不懂年轻人在搞什么的前浪其实无需焦虑。谁还没年轻过呢?也只有年轻人才愿意疯狂一把,在经济、时间和情感方面都超常投入给偶像并不计回报,当然与之相应他们获得了个体社会愈发稀缺的群体归属感,而且通过创造一次又一次惊世骇俗的应援,一定程度也建构起了自己生活和存在的意义。
偶像选秀的春天:
官方下场,应援成为经纪运作的一环
“您好,这是来自××家的小礼物,感谢您一直以来支持我们××!”
参加过明星出席的发布会的记者,应该都有过收到粉丝应援礼的体验。如果说早期的应援,更像是市场营销以及偶像形象提升的附属品,那么如今随着应援文化的出圈,应援的意义却反其道而行之,越发趋近于产业化运作——简言之由toC走向toB。
2018年以前如果你提到“打Call”,别人可能会以为你是二次元御宅族,对着AKB48挥动荧光棒喊口号的那种。但2018年随着《偶像练习生》、《创造1010》的横空出世,打Call成为年度流行语,粉丝应援不仅决定比赛结果,更是直接影响和左右着偶像的前途发展与商业价值:市场偏好人气高、粉丝多、影响力广的所谓流量偶像,因此提升热度与知名度就等于给偶像撒钱。
于是,线上应援中的打榜刷数据成为饭圈组织的日常,品牌进而想到可以将这股热情直接转化为销量,比如在综艺选秀中购买冠名商爸爸的产品就可以增加投票名额,粉丝自然为“买奶”而疯狂。
出道本质是资本的博弈,因此也少不了官方下场,就拿《青春有你2》来说,觉醒东方、嘉行、华策以及老玩家乐华,今年都破天荒为旗下训练生买奶打投,应援的官方化,意味着偶像经纪产业链的完善和补全。
有消费的地方就有应援,从为出道买单到发新歌、电影上映、代言产品上市,偶像的每一次商业行为,对粉丝而言都是没有硝烟的战役。
朱一龙“带货”的欧莱雅、TOM FORD、欧舒丹等产品直接断货,王一博《时装男士》杂志售出2500万,蔡徐坤专辑《YOUNG》销量突破6000万已是神话,但今年又被肖战新歌超越纪录.....让偶像断层碾压其他艺人,似乎成为了粉丝应援的终极目标与成就感来源。
网址:中国15年偶像应援史:被金钱浸染的「用爱发电」 http://c.mxgxt.com/news/view/106515
相关内容
“明星应援”文化下,到底是粉丝用爱发电还是真的有利可图?中国慈善明星榜趋势:粉丝公益应援成新风向
“爱豆”应该怎样当?两个爷爷辈偶像用实力说话
应援会是什么意思?指的是粉丝会么?
粉丝集资为明星朱一龙做应援,粉圈销金窟风气何时休?
中国英雄,才是我们的偶像
MBAer研究所第十一期:中国偶像明星粉丝及粉丝经济研究
乌克兰总理:欧盟援助的15亿俄冻结资产收益将被用于乌国防
媒体:何炅牵出明星应援产业链,粉丝团涉嫌诈骗金额达几百万
灯牌大战与追星battle:应援物如何定义粉丝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