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艺人与作品,当下音乐圈分析

发布时间:2025-05-08 21:39

对于全球唱片市场来说,已经过去的2016年是尤为重要的一年,几乎所有唱片公司和音乐版权代理商均迎来了不同程度的收入增长。

唱片市场的回暖很大程度得益于流媒体服务的快速增长,这一点并不让人感到意外。2015年,流媒体收入占唱片公司收入的23%,而到了去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34%。,不同唱片和音乐公司在2016年的发展状况也各有不同,用户曾经“一个App走天下”的日子也到头了。

太阳娱乐算是国内一家比较新的娱乐公司,拥有许志安、薛凯琪、邓丽欣、陈奂仁、陈慧敏、金韩一等众多艺人的加盟; 首先我要对他们的经营态度表示点赞,因为很少有这样情愿以捧新人为主的公司了; 不过今天我们还是以论述运营策略为目的,而不是来刻意赞扬或者批评谁的。

内地的一线艺人如那英、孙楠等,都是靠自己混了十多年才混成一线,而很少有艺人是公司包装短期从新人强推到一线。目前太阳娱乐就正在进行这个庞大的工程,所以他的案例研究将对内地公司包装新人的意义深远。

这个团队的处境现在比较尴尬,采用撒大网捕小鱼的策略,以期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公司在每组新人身上不惜血本、花费了巨资,目的是要把他们打造成像许志安一样的一线艺人。但是大多数始终半红不紫,尽管有些已经算是二三线艺人,但是我们都清楚这绝不是公司想要的目的。每张专辑的制作和宣传都是重金打造,并且也都采取综艺节目、影视剧等立体推进的方式来带,各种方式都用尽了,不管是公司推,还是一线歌手带,但是为什么总也捧不起来。是不是内地公司包装艺人就不可能成功?只有港台公司才可能包装出来?

我们来举例分析一下金韩一运营失误的几大原因:

艺人要红,必须满足两点,一是有野心,然后是正确的运营。现在公司有足够的野心要捧红金韩一,问题就在于运营环节,也就是定位出了问题。如果不指出来,金韩一可能到死都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能大红。

金韩一目前的定位失误:

如果定位准确,以金韩一的外形条件和公司的投入,早就捧到一线了。而目前金韩一的名气只是在圈内虚幻的人气,还没有被大众所接受。根据著名的Rogers“创新传播”理论,在一个产品唯有跨越阻挡在早期采用者与一般大众之间的鸿沟(16%的位置),科技公司才可摆脱小众市场而进入主流大众市场。如果无法跨越,科技产品只能是小众产品,许多科技大厂却无法走过这个阶段而退出舞台。现在内地流行音乐中摇滚、RB、布鲁斯、爵士等许多风格恰恰是处于最前端的16%之中,可能也包括金韩一所定位的风格。因此,这种风格无论如何宣传,都跨越不过这个鸿沟,只要一停止宣传,艺人的寿命也就等于淡出了。

所以金韩一如果要立志成为一线艺人,就必须有所转变。否则按现在的运作套路,公司再花几千万也难以捧出来。在内地唱片运营一线歌手必须具备以下最关键的两点,否则花多少钱也做不出来。

1、歌手定位要适合内地市场

2、掌握歌曲走红基因,推出走红歌曲。

金韩一首先在第一点“歌手定位要适合内地市场”上,就严重失败。要成为一线歌手,必须要选择一个市场最大化的定位。而金韩一找了一个不可能成为一线艺人的定位,其目前定位的空间最多也只能成为小众艺人。

定位失误原因:以弹丸之地的成功经验来大陆操作。

金韩一的定位失败,是港台公司来内地操作一贯的水土不服,或者是受港台模式影响、又不了解内地市场的公司一贯的失败。

内地市场和港台、以及新加坡市场不同。很多中国国情是港台或新加坡操盘手不能理解的,也是四大唱片在内地一直做不起来的原因。

在港台,艺人的宣传期为3个月,因为3个月就能覆盖到所有媒体,歌曲在3个月内是否走红就已经见分晓了。因此唱片公司在港台的做法就是拿出几百万来个媒体大轰炸,成就成,不成就换人。这种办法是有可能让一个不太容易走红的歌手和歌曲走红的。

港台面积小,人口少,宣传媒体也很单一。香港600多万人口,一共只要搞定香港的四大电视台就可以了。在台湾,2000多万人口,一共20、30个知名大学。歌手在宣传期只需1个月时间在各高校巡回一圈,就可以搞定了全台湾。但在内地,光北京海淀一个区的大学都有几十家。

内地的宣传期最起码要10个月到1年。这是因为内地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并且是一个典型的二元分化的市场,唱片公司的宣传渠道只能覆盖到大城市,而根本覆盖不到中小城市和农村。一首歌从城市传播到农村,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自发传播的过程。所以内地走红的歌曲都是因为歌曲本身就具备了走红的潜质,没有任何一首歌是可以靠高额宣传费用来砸火的。几百万宣传费在港台这样的小地方可以完全覆盖,但是在内地就如同大海里的一个水漂一样。

最重要的是,港台地区的人口结构都比较单一,高收入,社会文化背景都相似。但是到了内地就复杂的多,首先农村和城市二元分化市场,再有一个南北差异,其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媒体也参差不齐。所以这些差异不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去了解,唱片公司是不可能做出来适合内地的歌手和歌曲风格的。

内地消费者喜欢什么样的风格呢?

在内地,金韩一这样过于新潮的音乐定位吃不开。大众都喜欢复古一些的歌曲风格,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内地的音乐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首先从音乐作品来说,近十年来,内地音乐市场已经以男性歌迷居多逐渐转变为以年轻女性为主,但是用户喜欢一首歌的诉求,是因为这首歌宣泄了一个人的内在情愫。无论是音乐作品还是影视作品,文艺的核心还是内容,内容的根本是触动灵魂,浮夸的作品很难成功,因为无论何种宣传模式它的根本还是在推销作品。或者是怀旧的港台流行,或者是追忆青春岁月的校园民谣,亦或是国外范的英伦摇滚,只要你愉悦了听众的耳朵或者打动了大家的内心,你就有机会造成病毒式的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歌曲的走红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没有底限的媒体堆积,而是因为歌曲本身就具备了走红的基因,在这个基础上只要给它一个良好的传播环境,它就会引爆流行,那么如何才算具备了走红基因?说白了就是复古,复古不是抄袭,而是借鉴;如果你细心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其实所有大火的歌曲都具备一个特点,就是流行句的反复,让你听几遍就可以学会,TFBOY的歌曲其实也是属于复古的类型,在新鲜感的同时让你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商业的定义并不是低俗,而是它具备了诸多的走红基因。

然后从艺人定位来说,在竞争激烈的娱乐市场,在众多繁多的艺人风格中,能竞争出位、得到大众关注的,几率最大的是那些有鲜明个性的人。但是这种个性必须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来实现,也就是你必须成为大众中的小众,纯碎的小众注定要失败,因为他失去了广大群体的支撑。一个艺人或者作品的成败,消费者拥有最终决定权。

经典作品的影响

一个最大化的结果必然需要最大化的消费群体来支撑,八零后、九零后两代人都是伴随着九十年代港台音乐最鼎盛的黄金时代成长起来的,儿时的音乐启蒙对于人的一生都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我们心目中所谓的经典音乐,或者说我们现在喜欢听的歌曲风格还是小时候听过的那些音乐。即便是现在的后起之秀零零后,也是无奈的赶上了彩铃歌曲最盛行的时代,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不见得比八零九零强多少;因此,模仿邓丽君是不行的,紧跟潮流做韩日曲风也有风险,英伦/RNB当下也还只能算是小众,下一个能产生最大化影响的曲风一定是脱离不了90年代曲风的影子。

最后内地演出市场上来说,不管是夜场和主旋律晚会都喜欢能大合唱的歌曲。内地人也多喜欢大场面(例如春晚)和强烈气氛的场合。所以这都决定了歌手的风格。

所以,个性不鲜明、作品不杀人的歌手在内地是非常吃亏的。其实金韩一这样的定位就算是在港台也很难走到一线, 当然,大家可以辩解说为什么一定要和现成的艺人一样,为什么不推新引领潮流?这是典型的无知者无畏的人的说话。只有周杰伦这样的风格才是引领潮流类型的。金韩一的风格是很普通的定位,只是一个会扮酷的小清新,这个风格自古以来就不缺。

另外还是那句话,我国还处于音乐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还达不到欧美那么前端的境界,即便是到了那个境界,第一个先试鲜的一定会死的很惨,抢先一步是先驱,抢先两步就是先烈了。即便是TFBOYS这么火的一组艺人,针对的消费群体还是零零后,他们也没敢把步子迈得太大,事实证明,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究竟应该大众还是时尚

总之,尽管也会有小部分人喜欢新潮,但是这一部分人数量较小,也不占话语权和影响力。所以单独定位这个市场的艺人比较狭小,支撑不起来主流艺人。只能支撑小众艺人的空间。

一句话,主流艺人必须是得到数量最大众,社会影响力也最大的群体支持。否则市场空间最多是成为不入流的小众艺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市场、艺人与作品,当下音乐圈分析 http://c.mxgxt.com/news/view/1065520

相关内容

如何分析一个艺人的市场
艺人管理行业市场分析.pptx
艺人经纪市场分析报告:全能、专业型艺人将受综艺市场青睐
数字音乐行业发展模式 数字音乐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李宁市场与产品分析.ppt
知名音乐作品欣赏与分析的大班音乐教案
音乐产业市场现状及产业链分析
音乐作品深度解析.pptx
娱乐传媒市场分析报告.pptx
演艺娱乐行业最新市场分析报告XU.pptx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