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季基本以及结束了
2019也已经接近尾声
大家的作品集都顺利递交了吗?
是不是觉得离梦校又近了一步呢?
回顾自己的学习音乐历程
一定默默付出了许多的辛苦
许多人都渴望站在舞台上
将音乐演奏给全世界听
成为万人瞩目的音乐家
今天来听听郎朗的故事
在郎朗的自传《千里之行:我的故事》中写到:
起先,我晚饭后练琴会到七点,后来延到八点,后来又到九点,
十点,甚至十一点。公寓楼的墙壁很薄,四周的邻居。甚至隔壁门楼的邻居,开始抱怨了!
“吵死人了!”
“你再不停下来,
我要打断你的手!”
父亲平静的回答:
“我会叫警察!别理他们继续练琴!”
——摘自郎朗《千里之行,我的故事》原文
郎朗:兴趣是练出来的!谢谢爸爸,逼我练琴!
你或许听说过,郎朗在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读书时,他练琴之勤奋使得学校破例延长琴房开放时间!但是,您知道他知道7岁时的练琴时间表吗?小编在这里推发这篇文章,不是宣扬每个琴童都要如此练琴,而是一种精神。如果你想成就,你从小就得学习磨练。从7岁上小学开始,郎朗的作息时间表就是这样的。
郎朗7岁时的练琴表:
早晨
5:45 起床, 练一小时琴
7:00 上学
中午
回家吃饭15分钟, 练琴45分钟
放学后, 练两小时琴,
晚上
吃晚饭时能看动画片,晚饭后 练两小时琴,然后做作业。
每天近6个小时练琴!
一到节假日和寒暑假就加倍练习,每天的时间几乎全部被钢琴占据!
那么,7岁的郎朗是一种什么心态练琴的呢?虽然郎朗父亲的虎爸教育举世闻名,并且引发争议,郎朗本人也曾委婉表示过,如果少挨一些父亲的压迫,那是更好的。但是,郎朗更说过:“如果没有我爸,肯定没有今天的我。”他现在懂得:“无论做什么,人要有追求,只要坚持,一定能取得成功。”而幸运的是,他是坚持过来的人。如果当年他想放弃的时候,郎爸爸同意了呢?
郎朗的恩师,格拉夫曼,就说过:学琴练琴,“有一定的压力和约束是好的,但很多情况下要因人而异。严厉的教育方式对郎朗是适合的,因为他有天分,而且喜欢弹琴。”
格拉夫曼自己也算个虎爸管教下学琴的大师。他4岁时开始学琴。“七八岁的时候,父亲也经常督促我练琴。比如规定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练琴,3∶05的时候,父亲就会催促我说‘你该练琴了’。”
教育,一定是有学习者要适应,从而感觉苦的部分的。轻易放弃,你或许失去的是一个郎朗。郎朗自己说过:“ 没有勤奋就没有一切!至于天才,我将其理解为一种无限的伸展性,也许一个人只要具备一丁点天才就可以扩展成很大。”
郎朗认为弹奏乐曲其实就是一个探索、寻找人生的过程,音乐是高级的语言交流。“必须在不失传统和灵魂的情况下加入新的见解,音乐才会有生命力。”他每天都在探索这个世界,尝试从新的角度看待同样的事情,他到各国去演出,把他的所感所思都融入到他的琴声中去。他的每一次演奏都充满激情,富于想象力。
探索人生、诠释音乐是没有止境的,目前郎朗在柏林师从巴伦博依姆,还定期去巴黎向埃森巴赫求教。他说:“我练琴时,会把今天所想的东西包括所有的内容弹进去,把自己融化在其中,这需要非常仔细和投入,完全按照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时的标准在练琴。”“把所有感情都倾注到琴键上,你就能让音乐很自然地流入观众的心中。”他相信,成功的秘诀就是做任何事都要用心去体会它,热爱它。
郎朗出生在一个充满音乐气氛的家庭。祖父曾经是位音乐教师,父亲郎国任是文艺兵,在部队里做过专业二胡演员,退役后进入公安局工作。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郎朗很小就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在父母为他买了一架国产的立式钢琴以后。
2岁的小郎朗,被动画片《猫和老鼠》(Tom&Jerry)中汤姆猫的演奏的《匈牙利狂想曲》所吸引,对钢琴家的手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自己也有这么双神奇的手。
一天,电视里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听到蒋大为演唱的《敢问路在何方》时,郎朗心里充满激情,立即沉浸到音乐之中。歌唱完了,但那奔放的旋律还在心头萦绕,于是,郎朗不知不觉地在钢琴上弹了起来。说来也怪,虽然没有学过音乐,歌也只听了一遍,郎朗却几乎把这首歌的大部分旋律都弹了出来,真是无师自通的小神童!爸爸妈妈非常高兴,决定送儿子去学钢琴。
幼年郎朗刚刚3岁,爸爸带郎朗去学钢琴,每次学习一两个小时,却不觉得累,非常喜欢学。爸爸发现 郎朗不仅有音乐天赋,还能吃苦。
练琴时,郎朗每隔一段时间,他都给自己定下新的目标。谁弹得最好,他就会记住他的名字,发誓超越。在超越他人的同时,琴技提高了,把琴练好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在全家人的支持下,郎朗渐渐养成了每天必弹钢琴的好习惯。每天清晨,只要郎朗的琴声——小郎朗在练琴响,邻居就知道该起床上班了,不然就要迟到了。
有一次,郎朗前一天晚上就跟着父母去了舅妈家。晚饭后,郎朗和舅妈家的几个孩子正玩得开心,爸爸突然对郎朗说:“不行,你得练琴了!”舅妈为难地说:“哎,我哪儿有琴啊?”爸爸说:“就让郎朗在地板上练习指法吧。”于是,郎朗就在地板上敲了起来。
郎朗5岁时,获得了沈阳市少儿钢琴比赛第一名。
在郎朗9岁的时候,爸爸让郎朗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琴,郎朗练琴每天上午去上文化课,下午去学琴。为了更多地了解钢琴知识,爸爸每节课都要站在郎朗教室外“偷听”,等下课回家后,父子俩是一边吃饭一边还在讨论老师教的课。10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
郎朗每天要完成8个小时的训练,渐渐地,他可以熟练地弹奏难度很高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还能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后来就连著名指挥家马泽尔都感到惊讶:“郎朗的钢琴基础在哪里打下的?”有人告诉他说:“郎朗是在中国学的。”
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后,郎朗获得了星海杯全国少儿钢琴比赛第一名。
不久,郎朗得到一个去德国参加音乐比赛的机会,可是,全家人的生活就靠郎朗的妈妈一个人来支撑,郎朗参加国际比赛,费用需要自付,必须拿出5万块钱来,这是多么艰难啊!爸爸瞒着郎朗向亲戚朋友借了5万块钱,陪郎朗来到了德国。
结果,12岁的郎朗获得了第一名!郎朗和赵屏国教授在台上欢呼、拥抱。
13岁,郎朗以公派的身份参加在日本举办的柴可夫斯基青年音乐家比赛,在在这项艰难的比赛中战胜国际众多好手,获得金奖。
在郎朗获得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第一名以后,爸爸让郎朗 从中央音乐学院退学,报考美国的科蒂斯音乐学院。郎朗又一次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美国这所著名的音乐学院。
在那里,郎朗一面学习各种课程,一面进入当地高中上文化课。除钢琴技艺日渐成熟之外,郎朗也从这里迈出了职业钢琴家的第一步,陆续获得了与克里夫兰交响乐、巴尔的摩交响乐团等大型乐团的合作机会,钢琴水平又获得了很大的提高。
“从一开始,我就一直在努力做得更多,”郎朗谈及他富有感情和表现力的演奏风格时说。GUS POWELL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郎 朗练琴1999年8月14日,刚满17岁的郎朗在美国芝加哥拉威尼亚音乐节的明星音乐会上一举成名。当时这场长达5小时之久的音乐盛典,邀请了5位世界著名的钢琴家加盟演出。确定与美国“五大”之一的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著名钢琴家安德烈·瓦茨急病退出,音乐会总监艾森巴赫急招郎朗替补上场,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令3万观众沸腾!《芝加哥论坛报》说:“郎朗是世界上最伟大、最令人激动的钢琴天才。”
我们都看到了郎朗的成功
却很少去关注他的努力坚持
爱因斯坦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但我们更多的注意是在那句
“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希望看了郎朗的成功故事之后的你
能够更加努力的练习
为自己的dream school而努力。
2020即将来临
愿各位同学可以拿到梦校offer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