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丨社媒狂侵私隐 5天「监视」用户200次 偷窥转卖资料
社交媒体与现代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你有没有想过使用有关软件时,个人资料及私隐可能暴露人前,甚至疑似被监视和监听?私隐专员公署昨日(12日)发表一份调查报告,检视10款港人最常用的社交媒体程序,营运者收集用户12至19类个人资料,以Facebook、Instagram最多,有程序更会追踪用户身处的位置。香港文汇报记者日前亦持续实测多个社交媒体及应用程序一星期,发现该署评分排行榜「包尾」的LINE,曾在6天内先后60次取用记者个人资料,包括电话簿及照片,以及监察记者上网活动。最令人咋舌的是记者利用另外一些具通话功能的软件,与几位朋友询问有关房租问题,约一小时后上网,网页即出现与租盘相关的广告。专家指出,程序营运者在「后台」收集用户生活习惯制成「大数据」,再卖予广告商制定营商策划,无疑是侵犯用户私隐。
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私隐似乎无所遁形,每当我们使用智能手机浏览网页、使用手机应用程序,都彷佛被一双眼及一对耳,悄悄偷看及偷听我们的一举一动。近月,一款手机推出新功能「记录App活动」,能「反侦查」各类手机应用程序有无「监察」用户。
现代人的生活是「机不离手」,但不少手机应用程序正监视、监听用户的生活及私隐。
评分最低者5天「监视」用户200次
香港文汇报记者日前利用该款手机的「记录App活动」功能持续实测多类应用程序一星期,私隐专员公署评分最低的LINE,记者特意下载,只用了一次、持续几分钟,但「记录App活动」功能显示,往后6天记者的手机先后被LINE取用60次数据,包括联络人信息(即电话簿)及照片,最长取用时间竟长达7分零4秒;更为夸张的是LINE「监视」记者的网络活动概况,曾在5天内被「监视」超过200次,其中3天被「监视」16小时,除了LINE外,知名串流平台Netflix等也存在多次「后台」监视情况。
记者查询LINE的隐私权政策发现,原来LINE不仅可以搜集用户主动填写的个人资料包括电话、第三方连接账号等,亦可以搜集用户发布的任何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和影片)以及通讯簿和位置讯息,而即便用户未授权位置讯息,LINE也可以通过网络IP地址估算用户身处的位置。
为令测试符合用户实际日常使用情况,香港文汇报记者使用手机测试自己的日常行为对网络广告推送的影响,其间仅经历过一次换机(由Android手机转iPhone手机),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手机浏览不同网站、使用不同App时,都影响到网络推送广告的规律,网络平台甚至根据记者浏览网络的习惯、与亲友通话的内容,转化为「大数据」再分析用户消费模式及意欲。
香港文汇报记者发现,自从一周前使用过一次LINE仅数分钟后,接下来每天,LINE都会取用联络人信息。
在持续一周的实测,香港文汇报记者透过一款具通话功能的应用软件,与几位朋友聊起房租的问题,不足一小时后,当记者用同一部手机打开一个网站时,全屏推送的第一条广告便是「服务式住宅月租9,000起 近港铁」,记者以往浏览是较少收到这类广告的。
网聊「垃圾食物」即送减肥广告
另一个实测例子是,记者使用两款通讯软件在数分钟内不断谈论与「汉堡包」及「快餐店」等「垃圾食物」有关的内容。一小时后,上网即收到「生酮饮食计划」等减肥计划的网上广告推送,之后打开多个讨论区,网站推送的网上广告全部都与减肥有关,但记者之前从未收过这类广告。应用程序无孔不入令人咋舌,记者之后曾购买西装、皮鞋等服饰,有次面对面向家人说:「还欠一条皮带未买。」当时手机未被开启,但两天后,记者浏览新闻网站时竟见到有关皮带的广告推送,一次可以说是巧合,但持续一周多次出现类似情况,情况不能用巧合来解释。(来源:香港文汇报)
网址:实测丨社媒狂侵私隐 5天「监视」用户200次 偷窥转卖资料 http://c.mxgxt.com/news/view/1067259
相关内容
广州地铁安检员竟是偷窥狂?私拍女乘客情趣用品,已开除移交警方屈楚萧开怼“私生饭”,深扒“500位明星资料5元打包卖”的灰色产业链
机场爆明星资料隐私遭贱卖
从杨蓉在家被偷拍,说说明星隐私权
转发明星微博算侵犯隐私吗
隐私被侵权怎么处理
跟踪、偷窥、偷拍!私生饭自私行为下的侵权危害
“私生饭”现象频发侵犯艺人隐私 折射行业不规范
“私生饭”现象频发侵犯艺人隐私 折射行业不规范
葛斯齐,偷窥别人隐私,怎么就成了正义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