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和影视手牵手,IP+明星的套路可以改改了
2010年,一部以Facebook这样世界级科技公司为题材的《社交网络》在网上走红,好比吴晓波频道写《腾讯传》一样,影视行业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记录这个时代的改变与发展。
影视行业通过引入科技话题和内容,与时代中最有意思的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譬如,AI潮流盛行之下,今年的哥伦比亚大学电影节上,”换AI假脑“以及”换AI假眼“的两部科技情节短片《Horizon》、《Hello World!》,就获得GiGadgets创意基金的青睐,分别斩获技术奖和制作奖。
的确,科技也正在引领电影行业不断创新与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科技影视这一全新的领域也正吸引着年轻人为之不懈探索。科技行业因为有了电影人的诠释,也快速被大众市场所了解和接受。
用拍电影的方式,推动技术改变世界的效率
目前而言,科技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出现了许多稀奇古怪的方法,比如说2015年雨果文学奖中将最佳长篇小说奖颁给了刘慈欣的《三体》,这是一部典型的硬科幻作品;还有社交科技、全民倡导的AI科技及区块链技术、金融方面有FinTech等。
事实上,拍电影也是发展科学技术的一种途径,他们对科技的推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是利用先进的拍摄技术和手段。比如说松江科技影都主攻特效工业,精制顶尖影棚,主打的是技术以及视觉营造;前不久,青岛国际VR影像则是完全从技术层面,展示当前VR领域最前沿的沉浸体验内容;而猫眼则利用最新的AI技术,推动着影视内容分发层面的数据创新。
其实电影史也是科技应用发展史,从米埃尔兄弟到现在最新的技术,借助科技的力量,电影业变得越来越先进。比如3d电影、杜比声效等等。
第二,电影行业追求新科技的方法并不局限在用最新的拍摄技术和手段,更重要的是讲述科技故事和科技设想等。像卓天祺发起的GiGadgets创意基金,实则是其通过文科生的方式,借电影人的脑洞去寻找未来科技发展的有趣方向,来推动技术改变世界的效率。
在诠释科学设想与科学故事的娱乐领域,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形式:
1、大力提倡“每个时代总有英雄站在人类探索的最前端”(the frontier of humankind)这个价值观,比如《火星救援》、《星际迷航》等影片。
2、利用电影情节渲染形式,将科学和科技行业的一些故事讲出来,比如《社交网络》、《美丽心灵》;
3、像综艺节目,通过剧情式设计展现最新科技讯息,比如央视的《机智过人》、优酷的《这就是铁甲》、爱奇艺的《机器人争霸》等。
更能彰显时尚感的“科技影视”,缺乏创意人才
科技本身的严肃、艰涩、潮流特征与电影解释的直观、简单、易懂优势形成了天然的互补,用电影语言来讲述科技题材的内容,去体现这个时代的时尚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像《Hello World!》以及《Horizon》,都是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冲突,来体现人类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时候将会面临的生活景象与可能性。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让普通老百姓能够一下子将“人工智能”这样一个高深的概念跟自己的生活结合在一起。
因此,影视在推动科技发展的潮流中,在诠释科技的深层次内涵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来说,科技影视题材内容主要有两大类:
1、不论是从影视制作技术还是内容呈现层面上讲,都呈现着科幻特征。例如《阿凡达》、《变形金刚》等,这些电影不仅需要创作人拥有大脑洞,整部电影更是大特技场面、特效动画、3D技术、120帧厉害的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大集合,乃至于即将呈现的VR电影、4D、5D电影等,都是重科技、重创意类型,非常考验影视制作人员的整体实力。
2、影视呈现科技的另一种方式则是影片整体的题材取自于科学,但是其核心表达的往往是主题性突出的社会性内容,反馈的是某种社会现象。例如《社交网络》谈的是Facebook的事情、《催眠大师》反馈的是当时的医疗领域“麻痹中枢神经”的进展、《依然爱丽丝》反映的是“老年痴呆病”等等,像这一类关于科学/技术的故事片(喜剧、恐怖片、动作、人物传记、文艺等),可能成本会很小,但是本身的内容是关于人类已掌握或者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科学事实。
第一种类型的影视拍摄,主要还局限在美国的一些科幻大片中,这可能和美国的科技环境有关。尽管这类影片呈现给观众的视觉效果很酷很炫,市场回报率也很好,但并没有受到国内大型影视集团的重视,即便是唐德影视也只是在着力改善科技场景的拍摄环境,并没有将太多的精力和资源放在这一类型的拍摄上。响铃分析,可能局限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好剧本缺乏;第二,技术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因为,即便是美国凭借《暮光之城》走红的好莱坞女星斯图尔特用AI去创作自己执导的首部影片《Come Swim》,用到的前沿技术也只是皮毛。
后者则归于科学科普电影,主要从科学这一事实中引出了一些情感的故事,比如《Hello World!》,讲述的就是关于爷爷奶奶通过冻脑技术来顺利延续记忆和生命的概率,以及由此产生的后果,这就是典型的第二类。因为,这整个影片内容和冻脑技术的关系不大,着重谈的还是感情。
相对而言,后者较之前者要相对容易些,属于轻投入型。其实,从北美这个最大的科技自媒体GiGadgets在设置电影奖项(《制作奖》和《技术奖》)的思路中,可以发现业内一些相对失衡的状态:影视机构在技术和资本方面占据相对优势,创新创意者缺乏资金和技术,而成熟的机构则亟需科技电影题材和优秀的电影人,观众需要的是走心的内容。
问题的症结点,则集中在科技故事创意的缺乏。科技行业变化极快,只有深刻理解这个行业,才能够拍出与科技热点节拍能保持一致同步推出的电影和视频作品。
“IP+明星”套路泛滥,科技素材赛点要重视创投环境
自2014年以来,网络点击量排名第一的均为“IP+明星”的剧目,诸如《芈月传》、《楚乔传》、《青云志》、《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花千骨》等,题材多为爱情及人物传,主打女性群体感情牌。常年以相同的风格呈现难免给观众造成一种官感疲态,因此,站在影视行业发展的客观位置上看,“IP+明星”的模式需要新的素材推动。
各大主流影视集团也在采取各类措施应对,比如唐德影视有出海策略以及在科技驱动影视方面加大了投入;慈文影视拍摄国产科幻片《三体》等,开始对科技题材进行尝试。
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上的科技热剧还多是美片。比如今年5月份推出的《复仇者联盟3:无限竞争》这一科幻题材剧就赢得了良好的反响,以8.2分排名搜狗电影最热榜,并且还与电竞游戏进行了联动。这给“IP+明星”影片多为情感剧的现状突破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尝试,但是,拥有精品内容制作能力的头部公司对科技题材影视的逐步关注以及影视题材剧良好的市场反响,也在提醒着业内需要加大对优秀科技题材电影人的储备力度。
受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影响,影视行业的另一个趋势是受众群体更趋年轻化,因此,大多网络视频平台在选剧时更注重年轻人偏好。年轻人对于科技的敏感度更高,比如说百度全资收购的渡鸦科技,创始人吕骋是90后;开发出世界顶尖的人脸识别技术,折腾出价值120亿大生意的印奇年仅28岁;去年杀青的一部中美合拍院线电影《五彩缤纷》讲述失读症儿童的生活和康复过程,尝试这种科技素材拍摄的卓天祺也是一名90后。年轻人更懂年轻人,影视领域科技素材的赛点更需要关注年轻人的创投环境。
然而,相比其他科技领域,“科技影视”的创投环境不容乐观。响铃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国内关注于科技素材影视的制作机构并不多。像头部公司唐德影视、慈文传媒虽有所关注,但大部分的资源都放在了盈利模式清晰的IP剧上;“诠释科学题材”的重担往往落到了像爱奇艺、优酷、央视等综艺节目上,也就是整体的氛围并没有完全营造起来。
第二,对科技有着深度理解的电影人并不多。国内研究前沿科技的要么是技术大咖,要么是媒体人,懂科技的电影人在现行的环境下还相对缺乏。这也是卓天祺当时在面对丰田的聘任邀请时,毅然拒绝选择和哥大的同学一起创业的原因之一,懂科技的人才缺乏也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
第三,平台流量的集中。国内视频流量集中在“腾讯、爱奇艺、优酷”三大视频之上,占据着70%的流量资源,这些平台主要的力度还是放在“IP+明星”的娱乐剧打造上,偏冷门的科技题材剧相对来说没有太多的宣发优势。尽管,爱奇艺、优酷等平台对科技题材等垂直细分领域有所侧重,但政策下发到宣传形成气候再到资本反应还需要一段时间。
但是,在IP领域细化的环境下,科技素材也被市场证明是有潜力的影视赛点。科技引领影视行业进行创新,最终还是这些人才的竞争。因此,拥有1400万Faccebook订阅用户、平均每个视频播放量达到200万的GiGadgets愿意开设基金资助那些有科技影视梦想的年轻人,本质上也是一种互惠行为,只是他们的步伐更快。
推荐阅读:
打破“错配”,管理口碑,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量在哪里?
阿里影业樊路远:《我不是药神》会火,最重要是电影本身质量过硬
《扶摇》的厉与利:靠着杨幂,阅文集团撑住了“IP培育”的下半场?
网址:科技和影视手牵手,IP+明星的套路可以改改了 http://c.mxgxt.com/news/view/1074282
相关内容
明星可以修改百科吗?明星修改百科技巧和注意事项网络文学IP影视化的现状与改善
明星、翻拍、IP,《长安十二时辰》带来的IP改编启发
文学IP影视化风险收益并存 改编如何处理时代关系?
四大名著IP化,改好了成《黑神话》,改不好是《金玉良缘》
S级手游有三宝IP影视明星炒 手游现状何去何从
158部潜力IP,阅文“TOP影游改编价值书单”传递了怎样的行业信息?
国民IP“李雷和韩梅梅”受尽冷落,青春片的套路该如何拿捏?
于正新剧《烈火军校》又改变了电视剧的套路
亿佳牵手影视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