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混血儿=黑人?本质论和种族偏见影响种族分类判断
文| 吕浥尘
以上这些明星,你认为他是黑人?白人?还是混血儿呢?
事实上,他们都是同时具有黑人和白人种族血统的跨种族个体,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黑白混血。
在美国,对这些跨种族个体具有一种分类偏见,通常会将其被视为是黑人,这一现象也被成为次血统(hypodescent)。对这一现象进行的研究主要都聚焦于社会动机,研究发现,平等的信念、多层级社会现状的威胁、种族歧视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可以有效预测分类偏见。但是很少有研究关注认知偏见的影响作用。因此,密西根大学的Ho,Roberts和Gelman(2015)三位研究者设计了两个研究,探讨本质论和黑人偏见对分类偏见的共同作用。
本质论认为,一个团体中的个体都共同具有先天的、稳定的、隐藏的“本质”,这些“本质”给予他们一个具体边界内的类别认同。本质具有明确的性质,并且被视为是遗传的、稳定的,所以这种类别的边界是不连续的,因此认同本质论的个体更倾向于做出全或无的划分,而非将其识别为多类别。那么,当面对一个具有一半黑人血统、一半白人血统的人时,本质论者会死板地将其归类为黑人。但是,本质论无法解释为什么会被分类为黑人而非白人。
研究者们认为,对黑人具有偏见的人在评估黑白混血时,会赋予黑人血统更多的权重。因为人们通常都会更加看重消极的部分,例如失去相同金额的金钱所感受到的悲伤远远大于获得等量金钱的快乐,并且消极事件对情绪的影响比积极事件的更大。综上所述,提出研究假设:当个体对黑人具有更多的负面评价时,本质论者会将黑白跨种族个体归类为黑人。为了证明这一假设,Arnold,Steven和Susan设计了两个研究。
研究者提出,基于以往研究,白人通常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支持白人/反对黑人”偏见,并且高社会地位个体的群体间偏见、态度和行为间的相互联系更具有一致性,因此选取美国高社会地位白人为研究对象,共计149人参与了研究一,其中54%为女性,平均年龄为35.9。
研究一主要采用调查的方法,通过种族概念量表(the Race Conceptions Scale, RCS)测量种族本质论倾向,用情感温度计(feeling thermometer)即面对黑人/白人时感到温暖的程度测量“支持白人/反对黑人”偏见,并设计了两个指标衡量被试的分类偏见(次血统现象)。指标1巧妙地测量了被试对黑人血脉和白人血脉的权重差值,让被试在7点量尺上评价“3/4白人血统1/4黑人血统混血”和“1/4白人血统3/4黑人血统混血”分别在多大程度上是黑人/白人。分值越高,表明被试更看重黑人血统。指标2则更加直接,要求被试评价1/2黑人1/2白人混血在多大程度上是黑人,得分越高说明更倾向于将其视为黑人。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本质论和黑人偏见两个因素共同影响分类偏见,如图1所示,对于黑人偏见较低的个体,种族本质论倾向与次血统现象无显著关系,而对于黑人偏见较高的个体,种族本质论倾向越强,次血统现象越明显。
图1 本质论和黑人偏见对次血统现象的影响作用
为了进一步研究其影响作用,研究二在研究一测量的基础上采用实验启动的方法操纵种族本质论倾向,并且更加贴合实际生活情况,让被试对跨种族个体的表现型(外貌)进行评价,而非根据血统进行分类。
研究二共有121名美国白人参加,平均年龄38.1岁,其中女性占62%。实验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依旧采用情感温度计测量被试的黑人偏见,第二个阶段在1-3周后的实验任务。实验中将被试随机分为基因组和控制组,两组被试均阅读一篇虚拟文章,分别为《科学家指出种族具有基因的基础》和《科学家揭露种族没有基因基础》,从而操被被试的种族本质论倾向。并设置了8个题目评估被试相信种族具有基因基础的程度,进行操作性检验。之后要求被试完成面口分类人物,对如图2所示的20个跨种族面孔进行分类,判断其为黑人、黑白混血、白人,将归类为黑人的面孔数量作为因变量进行分析。
图2 黑白混血的合成照片示例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启动有效,基因组(M=4.54)比控制组(M=3.63)更认同种族具有生物基础。并且获得了与研究一相似的结果:对于黑人偏见较低的个体,种族本质论倾向与黑人分类数无关,但是对于黑人偏见较高的个体,基因组的被试更倾向与将黑白混血归类为黑人。
图3 本质论启动和黑人偏见对次血统现象的影响作用
该研究通过一系列研究表明,群体歧视和本质论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更认同本质论、对黑人群体抱有负性态度的个体更可能将黑白跨种族个体归类为黑人。这是更加广泛的群体偏见——不仅仅歧视黑人,也对黑白混血个体表现出歧视。从这一角度来看,虽然我们通常都在强调黑人偏见的不合理之处,但是偏见并不是导致人们行为的唯一因素,种族本质论在其中发挥着作用。除此之外,本质论也与刻板印象、群体异质性的感知和帮助外群体的倾向相联系,本质论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们的亲社会行为。研究发现,种族本质论通常是与年龄发展相关的,与儿童相比成人更倾向于认同本质论,所以成人通常表现出更多的次血统现象,那么在发展阶段中儿童是何时形成种族本质论的呢?或许关于种族本质论的形成是未来解决广泛歧视的一条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Ho, A. K., Roberts, S. O., & Gelman, S. A. (2015). Essentialism and racial bias jointly contribute to the categorization of multiracial individuals. Psychological Science, 26(10), 1639-1645.
作者简介:吕浥尘,女,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2015级心理学硕士,健康心理学和EAP方向,导师为赵然教授。
本期编辑:窦东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