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近百家中小電影公司紮堆成立?遊戲派、文學派、明星派、導演派、高管派誰與争鋒?

发布时间:2025-05-09 09:58

作者:高慶秀 
編輯:鄭道森
制圖:伍娅倫

如果你身在電影圈,應該明顯感受到,各種各樣的“影業”越來越多了。

“58同城成立了58影業,聚美優品成立了聚美影業,連金融公司都成立影業了,我看距離分衆傳媒成立影業的日子也不遠了,電影宣傳都要用到分衆啊,幹嘛不自己成立一家影業?”一位業内的朋友向小娛這樣吐槽。

其實,互聯網公司成立影業并不新鮮,除了58和聚美之外,今年哔哩哔哩影業、小米影業、暴風影業也相繼成立。但在互聯網之外,近期又冒出更多新流派的電影公司。IP、藝人、導演、技術……這些電影行業的要素中,稍微占有其中的某一端,似乎都可以成立公司。

今年的上海電影節上,新公司的高調亮相也成爲主旋律。在“喜天之夜”上,喜天影視順勢推出新成立的喜天影業;幾天之後,在元力影業的發布會上,這家剛成立幾個月的公司喊出了要做“中國漫威+獅門”的口号;原搜狐暢遊公司CEO王韬和《大聖歸來》出品人路偉共同成立的“中影遊”在電影節期間亮相……

這些剛冒出的影視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形成一個小小“新派”影視江湖。娛樂資本論按照各自占有的資源類型,把它們劃分爲“遊戲派”“文學派”“明星派”“導演派”“高管創業派”5大門類。

遊戲派

影遊聯動真這麽容易?

今年上海電影節期間,娛樂資本論受邀參加“中影遊”高管的私密聚會。這家公司是由前搜狐暢遊CEO王韬和《大聖歸來》出品人路偉共同成立的一家遊戲公司。但在做遊戲的同時,中影遊也會投資一些高概念、高技術、高預算的動畫電影。

與這次私密聚會差不多同時,剛剛成立一個星期的巨人影業在電影節期間公布了最新影視産品計劃和首批合作夥伴。包括《球球大作戰》、《大主宰》、《武極天下》在内的諸多熱門遊戲及網文IP,其中《征途》将與阿裏影業一起合作。

更早之前,今年3月底,藍港互動成立了藍港影業,專門做電影。未來,藍港影業将圍繞《雪姬》漫畫展開網劇、電影、動漫劇以及遊戲全産業鏈的開發。更重要的是,公司自主IP《蒼穹之劍》系列遊戲影視劇化,并與安樂影業合作推出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冠軍《捉妖記》手遊。

就像動畫電影都盼望着成爲下一個《大聖歸來》,這些遊戲公司成立影業也夢想能做出下一款《花千骨》。但是,遊戲公司做電影真這麽容易?

在一位電影營銷公司的高管看來,遊戲公司手中握有大量遊戲IP,這是它們做電影公司的優勢,但撇開在“改編難”這些老掉牙的問題不談,遊戲和電影在觀衆群體上雖然有一定的重合,但用戶思維、創作思維都是不一樣的,遊戲公司自然有遊戲基因,但不能用這一套去做電影。

“遊戲公司成立影業不是藍港和巨人的首創,完美影視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完美世界手中也有不少知名遊戲IP,但這麽久了,一部遊戲改編的影視作品都沒有出來。”

明星派 

大部分還停留在傭金投資層面

在今年上海電影節的“喜天之夜”上,喜天影視不僅公布了公司首輪融資的情況,還宣布成立子公司喜天影業。與此同時,喜天影業所持有的IP矩陣首次亮相,其中包括簽下海棠、藍小汐等網絡人氣作家。接下來喜天影業将逐步對這些IP項目進行開發,探索包括影視版權、影遊互動、衍生品開發等多種盈利模式。

這說明,在當前明星經紀模式不斷變換的背景下,經紀公司也藝人資源之外尋求切入電影投資和制作的機會。但喜天并不是第一家成立影業的經紀公司。今年暑期檔即将上映的《陸垚知馬俐》背後有家投資方爲海甯壹線影視,這家公司正是鹿晗所在的經紀公司壹心娛樂成立的電影公司。剛成立不久的中南影業總裁常繼紅是中國四大金牌經紀人之一。

說起來,經紀公司做電影,最大的優勢是明星藝人資源,以及通過藝人跟其他電影公司的合作打通業内的關系。之前,已經有明星開始成立自己的電影公司,比如楊幂的嘉行傳媒。

但在一位制片人看來,經紀公司現在對藝人的控制力并沒有以前那麽強,很多大牌藝人更願意選擇與大型電影公司一起合作甚至成爲股東。假如經紀公司還停留在用藝人控制權去置換一些藝人出演的影片,這實際上還是經紀公司做的事情,而不是電影公司。

“打個比方說,隻是因爲你提供了木頭,就能說整套家具是你做的麽?當下經紀公司最大收入來源是傭金,經紀公司做電影,其實還是停留在用這些傭金進行投資的層面。”

文學派

需補足産品轉化能力

這類文學公司主要包括自己擁原創能力的編劇工作室,也包括知名作家成立的影視公司。比如在今年電影節期間宣布《蝴蝶公墓》、《荒村》、《最漫長的那一夜》等電影、網劇、網絡電影等泛“懸疑合作項目發布會“的浩林文化,就是一家由蔡駿工作室轉變而來。

當然,浩林文化并不是一家新公司。但在這之前,文學公司影視化的現象确實已經非常明顯。比如,奧飛動漫與江南共同成立的靈龍文化,主要就是依托江南手上的文學IP,比如《九州缥缈錄》、《龍族》等作品打造成爲影視作品。

但在一位上市影視公司項目開發總監看來,很多文學公司轉型的影視公司,手裏囤積有大量的IP,甚至以出售IP爲主營業務,而非電影開發。

“這也不能怪他們,有原創能力是一回事,能把這些作品開發成電影又是一回事,這些公司在資本層面上養活不了一隻開發團隊,隻能跟有制作能力的公司一起合作,最後的結果,有些就被大公司并購了。《三體》就是個典型案例。對于很多影視公司來說,《三體》無疑是個難得的大IP,但并不是每家影視公司都有能力将這樣的IP開發爲影視産品。”

還有一家與文學公司比較類似的公司,中彙影視。早年,這家公司的合夥人之一侯小強曾經買下包括東野圭吾《嫌疑人X的獻身》等多個IP。在此前中彙影視的一場發布會上,公布了以及網文經典作品《神遊》、《九功舞》等,分爲7大類型題材系列,共33個IP。

爲了開發這些項目,中彙影視甚至于侶皓吉吉、海岩以及高林豹等人導演分别成立了公司。還跟三七互娛達成了3億的借款協議,有消息稱,中彙影視有可能被三七互娛收購。若消息成立,中彙将與三七互娛一起開發旗下的這些IP。

其實,在這類公司中,運營最成功的要數郭敬明的最世文化。在成功打造了《小時代》系列電影之後,目前正在拍攝《爵迹》電影。但即便如此,最世文化也一度打算以1.8億的價格出售26%個華策影視。

除了最世文化之外,其他幾家公司成立的時間都比較短,到目前爲止,尚沒有開發出成功的影視作品問世。

導演派 

一定程度降低資源集中度,但風險偏高

在今年上海電影節衆多之夜中,還包括”暖流之夜“。暖流是賈樟柯在今年5月剛剛成立的一家專門拍商業電影的公司。在首批公布的片單中,2016年計劃開拍東野圭吾作品《悖論13》、李宇春導演處女作《人民路女神》和張大春的《狀元圖》等影片。

導演和明星成立影視公司已經不是新鮮事。此前,甯浩曾經成立了壞猴子工作室,後來改名爲壞猴子影業;徐峥和陶虹的工作室真樂道也改名爲真樂道文化傳播公司。

随着整個電影市場的擴大,創作資源變得稀缺,一些知名導演和藝人逐漸脫離大公司,并成爲資本追逐的對象。這在一定程度上稀釋了電影行業的資源集中度。

在這種情況下,優質的項目被分散到小電影公司手中,大公司有時候想拿好項目就必須和這些小公司合作,甚至不惜以保底的方式介入。比如今年春節檔的《美人魚》,在上映前,博納和華誼都曾經像周星馳的公司提出要保底發行。

但這類新公司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獨立制作公司在電影創作上把控能力很強,但他們在宣傳和發行方面需要更加專業的合作夥伴。

在上述項目開發總監看來,假如一家電影公司單純的依靠某一位導演,可能會增加公司風險。“一般情況下,導演的創作周期不會太短,有時候一部影片五六年也有可能,這期間,維持公司的運營和運轉和重要;另一方面,即便是知名導演,也不能保證自己的每一部影片都是爆款,萬一票房撲街,收不回成本怎麽辦?”

高管派 

成功幾率比較大

在文化創業大背景的召喚下,幾乎每隔幾天就有一條“某某高管離職創業”的消息,影業行業也不乏創業高管。比如去年前SMG高管蘇曉創辦的檸萌影業。

最近的,今年6月初,上影集團副總裁楊文紅創辦興格傳媒高調亮相,這家公司首輪融資3億,估值達15億。在今年的計劃中,除了開拍《逆襲之星光璀璨》、《将軍在上》等劇作之外,還參投了《九州天空城》和電影《鲛珠傳》。

在今年的上海電影節期間,兩家由高管創立的電影公司也高調亮相。一家是元力影業,這家公司由遊族影業高管、《三體》電影的總策劃楊璐和利歐股份共同成立,還不到半年的時間。在發布會上,不僅要請到了曾志偉站台,還一口氣發布了包括《混沌之城》、《新宋》、《求婚專家》等10多個項目,同事還與《美人魚》編劇設立元力千榮公司,與科幻作家墨熊設立元力璇玑公司,分别主打青春愛情喜劇與科幻IP的孵化。

另一家在上影節期間高調亮相的新公司是嘉映影業。這家公司由影視行業老兵、前星美傳媒集團董事長覃宏。在發布會上,覃宏陳可辛導演的《李娜》、編劇李樯監制的《影子的灰燼》《心理罪之暗河》等20多部作品。

在一位有十六年經驗的制片人看來,這些離職影視高管的創業比其他單純占有某一領域資源的電影公司可能更靠譜一些。”跟單純的開發電影項目不同,電影公司需要經營,需要跟電影産業鏈上中下遊都搞好關系。而這些從大電影公司離職的高管,一般都身上都有不少資源,碼盤比較容易一些。
在市場擴容的情況下,以後會有越來越多的高管出來創業。在競争情況下,要看誰拿到的項目好,最後也需要靠爆款影視作品說話。” 

總結 

未來5年,新流派電影公司如何改變行業格局?

在業内人士看來,這一批新公司數量不少,但真正具備項目開發能力的并不多,“真正的電影公司起碼要具備兩種能力,一種是電影宣發能力,另一種是項目研發能力;目前這些新公司隻是掌握一定的資源,在置換投資份額的時候有一定議價能力,這根本不叫電影公司,就是投資公司。”

但不得不看到,電影行業資源的集中程度确實正在被整個市場的擴大而稀釋。一方面,在渠道和觀衆擴大之後,原有的公司生産能力已經跟不上,新的導演、演員、公司等資源冒出來;另一方面,資本的進入,讓很多握有一定資源的人成立新公司,切入電影行業,一些大公司甚至要從這些小公司手中拿項目。

百花齊放是每個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而一段時間之後,影視行業将回歸穩定的市場格局。事實上,好萊塢六大也是經過行業多次調整之後才有現在的局面,未來幾年内,中國電影公司或将迎來一輪新的洗牌,也許現在的五大就不存在了,一些單純因爲資本催生的泡沫公司也會被擠掉。

“2000年前後,民營電影公司剛剛起步,華誼兄弟、橙天嘉禾、博納等這批公司是領頭羊,緊接着就是光線和樂視,但從2014年開始,新的一批電影公司又要出來了。他們拼命做業績,不是爲了現在有多牛逼,而是想在未來電影行業的新格局中有一席之地。”

网址:爲何近百家中小電影公司紮堆成立?遊戲派、文學派、明星派、導演派、高管派誰與争鋒? http://c.mxgxt.com/news/view/1077320

相关内容

誰來保護孩子:一群家長與《蛋仔派對》的“戰爭”
为何近百家中小电影公司扎堆成立?游戏派、文学派、明星派、导演派、高管派谁与争锋?
CBA全明星賽,你究竟爲誰而辦?
为何近百家中小电影公司扎堆成立?游戏派、文学派等谁与争锋?
王瑞恩:遊戲角色,人物檔案,詳細介紹,約會對話,
泰柬發生的外交危機 泰明星一句話成導火索
李程彬減重近百斤蛻變《七月與安生》校草家明
傳周迅赴港與謝霆鋒同居 張柏芝吃醋攜兒出走?
天蠍座A型血的明星有哪些?
赵薇范冰冰林心如关系好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