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可以老龄化,但话事人必须是后浪,不然才是悲哀
最近孟美岐“点评”周传雄的事件,讨论得沸沸扬扬,当事人和节目平台都相继发声,做了说明。尤其以周传雄的发文,最为让人感动。
“没有谁应该是谁的导师”、“站在台上和坐在台下没有辈分优劣”、“每一个有新想法,有新突破的音乐人都应该受到尊重”.... 这些话充分体现了周先生的格局之大,修养之高,分析之通透,让人由衷钦佩。
但这件事在发酵过程中,体现出的另一面却让人有些不解。在孟美岐的点评风波刚出炉之际,在周先生尚未发表声明之前,网络上的气氛绝对是“怀旧”、“挺旧”为主流,大家都对新人孟美岐大加挞伐。
而挞伐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她说了什么、说得对不对(注:这里不讨论孟是不是“导师”身份、是不是真得对周有所所点评,是不是节目平台做了剪辑,这些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纠结这些细节的可以去看各方声明),而是更多的纠结在你这个新人有什么“资格”评论一位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经典之作的资深老艺人?最出名的言论之一,就是那句“你一个小学生,凭什么点评大学教授”?
在这里我们也不用多过强调孟美岐有什么才华,有哪些作品,即使这些都没有,作为一个受节目邀请的新秀嘉宾,就真没有“资格”评论(即使她真的有评论)台上的资深演出者吗?如果没有资格,请问节目组请她来是做背景墙吗?
如果网友们针对孟美岐所做“点评”的内容或态度,做各种批判,即使角度再刁钻,都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但可悲的是,舆论的走向并不是针对这些,而是所谓的“资格”。这就让人不敢苟同了,请问什么才是“有资格”? 是不是说,如果台上是一位50岁的资深艺人,那台下点评的嘉宾必须要60岁起步,这样才算有资格?台上的人出道30年,台下的评委必须出道40年起跳?大家要的是这种画面吗?
犹记得刚刚热播《上阳赋》的时候,片中的演员阵容也是被网友一顿诟病,原因刚好和这一次相反,是因为主创演员们“太资深”,41岁的章子怡被说装嫩,66岁的赵雅芝被批面部僵硬、只会摇头...
当我们自己做荧幕前的“评委”时,似乎没没考虑过“资格”问题(很多观众也都是年轻人,章赵也给大家带来过不少经典之作),可以畅所欲言,说自己想说的观点。这完全没毛病,各种角度都可以聊,本来就是娱乐,本来就要作为话题给大家讨论。但为什么被邀请做嘉宾的孟美岐就不能、就没有资格“点评”周传雄呢?
孟美岐当然有资格点评周传雄,正如周先生所说,这和“辈分”无关。每个人都可以批评她说得对不对、好不好,但唯独不能质疑她有没有“资格”。
在越来越开明的当今社会,如果是当事人,我们必定讨厌各个领域里的“论资排辈”,会认为这是阻碍进步、影响公平、扼杀年轻人出头的天敌。但为什么当我们作为旁观者的时候,却又总会有意无意地祭出这四个字当作“血滴子”,取人项上人头呢?
尊老敬贤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一点问题都没有,但这和论资排辈完全是两回事。相反,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因为新人不断挑战甚至颠覆老人,创新才得以实现,社会才得以进步。长江后浪推前浪,说得不正是这个道理吗,难道一定要后浪唯唯诺诺跟在前浪的屁股后面,顺从地给前浪做“马杀鸡”才算懂规矩吗? 如果是这样,各行各业,甚至整个社会,都只会是一潭死水,老气横秋。
尤其在娱乐圈,后浪不断掀翻、代替前浪,才是正常现象的,不然才是见鬼了(大家可以分析一下港台演艺圈之所以没落、新人断层,是不是也和他们老人太论资排辈、圈子太“规矩”有关?)。娱乐圈资深艺人、老前辈可以继续贡献才华,抚慰不同年龄层受众的心灵和情绪。但这个圈的主浪必须是年轻人,他们必须是话事人。如果连这个圈子都是老人当道,年轻人说句话都要先被质问“有没有资格”,那才是真正的悲哀,不止是娱乐圈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网址:娱乐圈可以老龄化,但话事人必须是后浪,不然才是悲哀 http://c.mxgxt.com/news/view/1079259
相关内容
60岁冯远征的“消失”,是娱乐圈的“悲哀”刘晓庆的“死活不服老”,揭露了娱乐圈的悲哀
王楚然与老公姐:一场具象化的闹剧,娱乐至死的悲哀
吴磊的“落魄”,是娱乐圈的“悲哀”
这6位老戏骨的“消失”,是娱乐圈的悲哀和损失
富大龙的“消失”,是娱乐圈的“悲哀”
华语娱乐圈是个养老院 后浪推不动前浪
张颂文的热度,昙花一现,是娱乐圈的悲哀
吴磊的“落魄”,是娱乐圈的“悲哀”!
从安嘉和到“隐身人”:冯远征的消失,是娱乐圈的悲哀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