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挤碎玻璃更可怕的 是粉丝接机背后的灰色产业链

发布时间:2025-05-10 01:37

比挤碎玻璃更可怕的 是粉丝接机背后的灰色产业链

2019年04月23日 09:19   来源:文汇报   

  原标题:比挤碎玻璃更可怕的,是粉丝接机背后的灰色产业链

  上周末,来自各地的粉丝人群竟为明星接送机蜂拥机场,上演了将一排自动扶梯玻璃挤碎的闹剧。一地碎玻璃令人心有余悸,更令人忧心的是——不知从几时起,为偶像加油打气,表达喜爱之情的追星族,竟屡屡成为干扰社会秩序、破坏公共资源的“高危人群”。

  明星接送机似乎正在变成一种粉丝追星的“潜规则”,它们直接拉动视频网站的流量,按流量成本换算,商业利益已是一目了然。无论粉丝们如何争辩追星只是“个人行为”,但事实是,这种“个人行为”已演变成竞相效仿的集体行为,且越发丧失理智,盲目聚集追星的从众行为因其年轻冲动且人数众多,正在成为被商业逐利利用的燃爆力。以“机场追星”为例,其已然催生出一条灰色产业链:有人在线兜售明星航班行程信息;有人为明星组织接机制造“虚假人气”;也有人做起专业代拍,明星在机场戴口罩的高清照片也能卖个“好价钱”,至于明星在机场的签名照,在粉丝圈更是抢手货;更有“策划团队”开发出帮助粉丝购买全价机票再退票的“刷关业务”,这看似正常行使消费者未登机可退票的合法权益,实则是利用市场漏洞,丧失个人诚信,影响航空公司机票正常销售。更有甚者,甚至触及买卖明星身份证号、护照号等涉嫌违法行为。而对于整个行业,原本依靠作品与艺德赢得行业与公众认可的艺人,正逐步变成一种依赖粉丝“摇旗呐喊”“上下打点”的傀儡。

  遗憾的是,某些明星及其团队并不以为忤,反将其当作明星人气与市场号召力的标准,默许甚至助长这种现象愈演愈烈。缺少作品傍身的明星,还会自己组织假粉丝“买人气”,制造“追星事件”。表面上,他们或许会获得一时的关注,可纵容、参与这种不良现象,不仅欺骗公众、有损艺德,也埋下伤及明星人身安全的隐患。就在不久前,某明星由于没有接受礼物,被传遭粉丝“砸脖子”强送。

  长此以往,对明星的单纯喜爱演化成一种对行业的挟持,甚至与公序良俗的对峙,这种粉丝经济催生的不仅是畸形产品,其背后的灰色产业链更应该引起充分警觉。让人忧虑的是,在粉丝的“尖叫”背后,负面事件频发。这一次,所幸粉碎的只是玻璃,可如果不能及时从中得到教训与反思,那么下一次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邵希炜)

12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网址:比挤碎玻璃更可怕的 是粉丝接机背后的灰色产业链 http://c.mxgxt.com/news/view/1089297

相关内容

机场玻璃被粉丝挤碎:追星不能任性没边儿
虹桥机场玻璃被追星粉丝挤碎
粉丝追星挤碎机场玻璃 机场追星缘何停不下来
10多位明星现身同一机场,使众粉丝围堵,现场玻璃被挤碎!
机场追星缘何停不下来 上海虹桥机场粉丝为接机明星挤破玻璃
粉丝经济下的艺人隐私灰色产业链
写玻璃桥的作文7篇
你看到的热搜有多少是“机刷”的?警方起底背后灰色产业链
【唐山玻璃企业名录
玻璃碎片中的甜蜜…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