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介的网络粉丝社群,对外自我形象再生产的意义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5-10 03:56

文|小鱼

编辑|知文

克莱•舍基在《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中提出,“未来的本质是湿的,人与人之间具有黏性,如果把如工厂、机关那样强制性组织像衣服一样脱掉,人们会发现彼此之间还是会由于相同的兴趣、情感等因素聚集在一起,而不是靠传统组织那样以干巴巴的契约来维系。”

01

因为新媒体时代的粉丝文化具有参与性、组织化和破壁化,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粉丝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年龄。

因为对同一个偶像的喜爱,通过新媒体平台在线上进行连接,依靠情感契约链接形成大规模的非强制性但有生产力的社群。

“网络粉丝社群”作为粉丝生存的基本单元,也带来了“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新媒体时代的粉丝聚集的普遍路径是:粉丝个体——网络粉丝社群——现实粉丝团体。

换言之,从游兵散勇状态下的粉丝到现实中支持偶像的力量,网络粉丝社群基于粉丝个体的分享、协作、集体行动形成。

是粉丝力量聚集的中转站,也成为粉丝表达文化偏好、参与粉丝行动的组织基础。

依托于网络粉丝社群的形成了微型生产组织,这种微型生产组织受一定的目标与任务驱动,有明确分工协作的生产性创造力。

为了保障网络粉丝社群的高效管理达到为偶像助力的特定目标,其遵从何种传播规范和运作逻辑从而具有何种基本功能,促成粉丝社群在日常活动中完成对外自我形象的再生产。

网络粉丝社群的传播规范

异质性的粉丝个体通过网络粉丝社群得以聚集,个体之间的社会差异可以划分为年龄、职业、等级等属性不同的群体。

粉丝在同一社群内共处并朝着同一目标前行,离不开相应的社群传播规范保障各类粉丝活动有序进行。

这种传播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粉丝个体之间的情感连结,也形成了粉丝群体的行为气质、思考逻辑和价值观。

网络粉丝社群的传播规范主要包含两个部分,其一在具备广场性质的粉丝社区中,粉丝以群体成员的身份发言时如何进行有序有效的互动,其二如何成为一名被认可的合格粉丝。

02

首先,粉丝社群通过制定“粉丝行为指南”对粉丝进行教导和约束。在匿名化的网络空间中,粉丝的现实角色被头像和昵称所遮蔽。

因为对偶像的喜爱和认同常会在网络世界中外显化自身的粉丝属性,用偶像的照片做头像,将与偶像有关的文字化用为昵称,从而建构起自己可识别的粉丝身份,拥有相应的粉籍。

在网络粉丝社群中,身份可识别的粉丝拥有了共同的粉丝名称,共享了身份和形象。

共同的粉丝名称形成了传播规范强调粉丝的尊重与克制,同时加强粉丝社群内的群体监督,起到一种警戒的作用。此外,粉丝需要注重其作为偶像营销者身份,做出实际的行动。

一些粉丝团官微每天会发布“每日提醒”为粉丝进行指路,其中针对新粉丝有专门设有“新指南”“新数据指南”等,内容包括偶像作品、社交平台账号、公益基金项目、产品代言清单、打榜投票控评反黑的知识科普和技能教学。

号召粉丝参与社群内的重点任务,使得粉丝在重复规律的活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观点态度和行事方法。

在网络粉丝社群的传播规范的潜移默化下,作为一名合格粉丝应具备以下自我修养:

以粉丝名义发言时谨言慎行,对恶意引战保持高冷;对偶像的作品和经历如数家珍;购买偶像代言的产品,展现粉丝购买力;支持与偶像相关的公益项目, 展示社会责任感;为偶像打榜、控评、反黑,统称为给偶像“做数据”。

粉丝社群作为“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没有强制的明令要求必须去执行,不做也不会被“开除粉籍”遭受实质性的惩罚。

但为了让偶像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商业资源,粉丝社群中形成“一切为了偶像”的统一价值观,并且使粉丝将这种意识内化,再进而转化为参与社群活动的自驱动力。

03

网络粉丝社群的运行模式

首先,网络粉丝社群内部层级呈现出金字塔型的分布,粉丝个体之间的差异按付出和卷入程度可以划分为核心粉丝、普通粉丝和路人粉丝。

核心粉丝进行了较多 的情感与资金投入,在粉丝社群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往往在粉丝集体事件中扮演发起者或倡导者的角色,但核心粉丝只占少数是金字塔的顶部。

处于核心粉丝下一层级的是普通粉丝,他们与偶像有感情投射上的维系,在参与粉丝社群组织的活动中保持感情的黏性,但也会考虑现实条件决定是否进行更深的资金和情感投入,成为金字塔型稳定的中部。

核心粉丝与普通粉丝通过社群会影响到大量的路人粉丝,路人粉丝虽在金字塔的边缘但因数量庞大,积少成多则成为偶像相关产品所需购买力的主体。

在上述金字塔模式中核心粉丝在粉丝圈内凭借积累的经济和文化资本成为有影响力的“大粉”,是普通粉丝和路人粉丝的意见领袖,一些也发展成为粉丝社群的管理者。

处于金字塔型层级的粉丝社群中,粉丝要完成从社群边缘到中心的移动,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社群的互动和贡献。

需要经历一步步的提纯和上升过程。 其次,网络粉丝社群形成了以应援站为基础,以微博超级话题社区为中心的组织模式。

在核心粉丝的发动和管理下形成一个个以偶像为核心的站子,网络粉丝社群的日常活动在站子的组织下展开。

为了保障每个站子的效率和影响力,在其内部会划分为负责不同领域的的工作小组,各自拥有非常明细和独立的垂直分工。

粉丝站子有大有小,且数目众多。一些粉丝团作为圈内的应援大站,可以拥有上百万的微博粉丝关注,其存在横向的分工,包括美工组负责修图、制图和绘画。

视频组和资源组负责扒高清资源和剪辑;前线组负责人拍照录像,保障素材的产出;线下应援组负责组织并管理各种现场活动;公众号编辑组负责运营该站所属的公众号,进行主题选定以及排版发布。

还包括负责打投、控评的数据站和净化 举报的反黑站以及负责公益应援的公益站等。

04

另外,网络粉丝社群的日常互动与连结基于微博超级话题进行,超级话题具备开放性的广场性质,但也拥有等级运行机制,粉丝通过签到打卡、话题讨论、互动留言等方式获得等级提升,成为“粉丝大咖”。

偶像明星的微博超级话题的签到和讨论量是粉丝圈内衡量明星粉丝影响力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承载了对明星形象的塑造。

总体而言,网络粉丝社群是由核心领导且分工合作的模式维持运行的。

网络粉丝社群的基本功能

网络粉丝社群的基本功能包含对内和对外两个维度,对内为成员提供意义再生产与认同建构,并动员与规范成员的参与行为。

对外则代表粉丝共同体与外部组织或群体进行互动,以期达到约束粉丝言行,保证粉丝参与的效果,以下将具体阐释。

其一,网络粉丝社群对内向成员提供了信息增量,进行偶像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与意义的再生产。在社群中可以快速且全面地了解偶像的动态和信息,也可以和社 群成员一起讨论偶像最近作品的新闻,并在这个阐释性空间中对偶像本身的特质 进行偏向性解码,赋予其想象的意义。

当粉丝对相同的意义产生认同时也完成了“自家人”的建构,粉丝在网络社群内部的投入和意义互动,使内部产生了凝聚力。

其二,网络粉丝社群能规范和动员粉丝的参与行为,粉丝社群内部具有传播规范,教化和约束粉丝的言行,为偶像打榜、安利、反黑需要一腔热血的投入。

但也需要冷静的思考,引导粉丝对可控事件保持谨慎和冷静,让粉丝圈的发展轨迹不偏离主流价值观。

社群内部建构出的“粉丝行为,偶像买单”共识,成为粉丝自律的底线。粉丝为自身的谨言慎行找到自我说服的理由,粉丝的热情被放置到粉丝社群为其建构的领地之中。

在数字化的免费劳动中将偶像推向榜单的前排,争取到大众的关注和资本的青睐。

其三,网络粉丝社群作为粉丝代表对组织外部进行互动和交往,展现粉丝作为一个集体的态度和行为。

偶像、粉丝、媒体三者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偶像身处娱乐工业之中,与媒体的关联紧密,网络粉丝社群是偶像和粉丝力量的代表通过媒体应援活动与媒体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同时网络粉丝社群也承担着与偶像所在公司或工作室的沟通与交流,维护偶像与粉丝的权益。

此外,在社会参与方面,粉丝社群以整体形象开展线下应援活动,以具体的行动展现粉丝的社会价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新媒介的网络粉丝社群,对外自我形象再生产的意义是什么? http://c.mxgxt.com/news/view/1090451

相关内容

新媒介的网络粉丝社群,对外自我形象再生产的意义是什么?
泛娱乐时代下,新型粉丝群体的自我形象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偶像明星粉丝的网络社群文化研究
从偶像的角度出发,分析粉丝进行自我形象的动因是什么?
什么是粉丝社群?为什么要运营社群?
媒介建构理论下粉丝追星行为探析基于微博平台多个粉丝社群的网络民族志研究.pptx
凤皇社:网络粉丝社群组织与传播模式
大众媒体下的粉丝群体,应该如何塑造良好的粉丝形象?
“网红”的媒介形象塑造研究
粉丝怎么用社群维护偶像的形象?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