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名人故居的进退两难
说到当前名人故居的话题,马上想到一个词儿:进退两难。
一边是历史巨人的故居被推土机一个个夷平,城市失去了自己这种灵魂性确凿的存在;一边却是一个个名人故居被作为旅游的景点与招牌“开发”出来,亮闪闪推到人们面前。可是,待走进这些重新“打造”的名人故居里,不过是一些老照片,陈年的家具什物,墙上挂着临时搞来的、往往与这些故居主人并无关系的老字画;空洞乏味,没有感觉。
造成这两种极端性问题的是没有认识到名人故居的真正价值;或者都是从实用和经济价值看待与对待名人故居。当认为名人故居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时,想也没想就一挥而去;当看到名人故居可以招引游人、赚得钱财时,便急急忙忙一通儿涂脂抹粉地推将出来。
名人故居的价值不是物质性的,而是精神性的。它们大多普普通通,看似平常,甚至狭小简陋,可是当我们得知一种曾经影响世人的精神或时代审美诞生其中,它就变得异样神奇,散发出夺目的光彩了;就像我们在巴黎近郊奥维尔那间不足七平方米的斜顶而昏暗的凡·高故居感受到的——那真是一种震撼!由此我们更坚定地认为:名人故居的真正意义是,在历史巨人这个特定的生命场中,将他们的精神影响后人。
所以说,名人故居的工作是致力体现一个个非凡的个性的精神与品质。
由于过去对名人故居认识有限,许多故居得不到保护而不复存在;偶有存留,时过境迁,故居主人留下的大量实物和细节也渐渐消失。一旦动手去建,难免把它们当作那种古村落的财主们的宅院热热闹闹布置一下,就推到旅游市场里了。
关键是要聘请专家。其实凡重要的历史名人,大都有学者专事研究其生平传记、性情习惯和事业历程。文化上的事,离开专家、离开文化的性质和规律就难免错误百出。当然,更关键的还是我们的“名人故居观”:到底想以故居建设来增强一个城市或地方的精神文化,还是只想用它牟利赚钱。
网址:冯骥才:名人故居的进退两难 http://c.mxgxt.com/news/view/1096287
相关内容
冯骥才:名人故居的进退两难回家的路·冯骥才作品春日朗诵会在宁波慈城举办
冯骥才《过年书》火热出炉
冯骥才:我的足迹非常清晰而绵密地留在了这份报纸上
春节“申遗”成功后做什么?冯骥才:让这一文化奇葩永久地开放
冯骥才点赞话剧《俗世奇人》,天津人艺明星版上海场3月开演
他是中华楷书状元:45岁练字,60岁独步书坛,冯骥才给他21字评价
冯骥才小说《俗世奇人》改编成津味话剧,刘敏涛领衔明星版
《黑神话:悟空》冯骥登上《新闻联播》
魏明伦去世|冯骥才、陈彦、沈铁梅、陈智林等悼念:作品长存,文坛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