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车展看均胜电子的“智造”突围,技术矩阵驱动更高估值想象
2025年上海车展,汽车零部件企业参展热情高涨,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
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浪潮中,一批来自中国的供应商正从小变大、从弱变强,成为最新技术的引领者。其中,均胜电子的技术展示会,更是震撼行业。
沉浸式智能座舱JoySpace+、域控制器、车路协同感知方案、机器人动力电池管理系统、轻量化机甲等近百项创新产品密集亮相,不仅展现了这家中国汽车零部件巨头的技术底蕴,更释放出其在智能化与全球化战略下的增长野心。2024年,公司营收突破558亿元,海外业务占比超60%,新增订单超800亿元。数据背后,一场从“大”到“强”的质变正在上演。
一、技术突破与产品矩阵,构建汽车智能与安全生态
过去二十年来,均胜电子一直引领汽车智能座舱的发展。此次全新沉浸式智能座舱——JoySpace+的发布,标志着其从传统硬件供应商向“体验定义者”的跃迁。
通过全球首创的多功能飞控旋钮、水晶自定义按键(支持用户个性化定义功能并实现“盲操”安全),以及光场屏技术(影院级视觉体验)和UWB数字钥匙等技术,JoySpace+智能座舱将多模态交互与安全技术深度融合,为用户打造出“沉浸式”的智能化、个性化驾乘体验。
面对汽车电子架构从分布式向集中式演进的趋势,均胜推出汽车“超级大脑”——nCCU-中央计算单元和汽车“超级小脑”——nZone-区域控制器。其中,中央计算单元可以提供覆盖智能座舱、组合辅助驾驶、中央网关等不同功能区域的跨域计算需求,区域控制器帮助汽车进化为智能生命体,有效减少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复杂性,优化汽车的整体性能与响应速度。
而在车路协同领域,均胜电子更是全球首批实现5G+V2X技术量产的企业,提供包含车路云一体、软硬件结合的系统级解决方案,多个V2X技术产品在车展亮相。其中,均胜电子nVision 3 Lite–V2X车路协同感知方案,已于2025年搭载在全新国产BMW 5系车型(530Li尊享型及i5 50L)。
上述成果表明,均胜电子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护城河进一步拓宽。而这一系列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其在域控制器领域的持续深耕。
2023年,均胜电子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产品nDrive M(基于地平线芯片)和nDrive H(基于高通芯片)已覆盖L0-L4全场景需求,差异化定位高端与性价比市场。通过多芯片合作模式,灵活适配不同价位车型,均胜电子有望在2025年域控制器市场,获取更多份额。
汽车智能化转型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挑战,汽车安全技术随之全面升级。作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供应商,为了应对辅助驾驶普及带来的潜在风险,均胜电子也在不断研发新的集成安全产品。
均胜电子的驾驶员监测系统(DMS)与集成离手检测功能的智能方向盘,可在汽车启用组合辅助驾驶功能时实时监测驾驶员状态。一旦检测到驾驶员出现如双手脱离方向盘等分心驾驶行为,系统会依据车辆的安全策略及时提供分级预警或多元化提醒措施,有效降低安全隐患,进一步守护行车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汽车智能生态还是安全产品,底层技术支撑源于均胜电子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深厚积累。截至2024年,公司全球专利累计超5000项,年均研发投入超30亿元,五年累计研发费用达170亿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二、第二增长曲线:机器人赛道的“降维打击”
均胜电子在2025年上海车展高调推出的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解决方案,不仅是其技术实力的集中展示,更标志着公司从“汽车Tier1”向“汽车+机器人双Tier1”的战略跃迁。
这一布局背后,是均胜电子基于汽车产业链积累的“降维打击”逻辑——通过技术同源、生态协同和供应链复用,快速切入机器人赛道,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机器人规模化量产的痛点之一,在于核心零部件的稳定性,而均胜电子凭借在汽车领域积累的车规级研发标准和量产经验,实现了技术迁移的降维优势。比如,其机器人动力电池管理系统(适配-20℃至60℃环境)、六维力传感器、全固态激光雷达等关键零部件,直接移植车规级可靠性标准,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除此之外,均胜电子还与智元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攻关机器人“大脑”(智能交互决策系统)和“小脑”(智能运动控制系统)等软硬件核心技术,并在25年已经实现核心零部件的送样。
均胜电子能在机器人赛道进行扩张,与其深度绑定全球化车企客户资源和供应链协同能力也密切相关。
汽车与机器人零部件的原材料重叠度超过60%。本届上海车展,已经有多家车企对外展示机器人产品,“造人”似乎已逐渐成为车企的共识。通过既有的合作关系,均胜电子凭借其量产能力、全球化研产布局,有望在后续优先获得订单。
均胜电子在机器人赛道的“降维打击”,本质是汽车产业链成熟度对新兴行业的赋能。通过技术迁移、生态协同与成本控制的三重杠杆,其不仅有望在万亿市场中分得红利,更可能重新定义全球机器人供应链的竞争规则。
如果战略执行到位,机器人的第二曲线或将成为均胜电子冲击千亿市值的关键引擎。
三、估值重塑:被低估的全球化龙头
在汽车智能化与机器人产业爆发的双重浪潮下,均胜电子正从“并购驱动”的规模扩张向“技术+市场”双轮驱动的精益增长转型。
尽管其2024年营收突破558亿元,但当前PE(TTM)仅20倍左右,显著低于智能驾驶与机器人领域可比公司。这一估值差距背后,既隐含市场对其整合风险的担忧,也为其提供了价值重估的机遇。
首先,Local for Local全球化布局构筑护城河。
均胜电子海外收入占比超60%的财务表现,印证了其独特的全球化竞争力。不同于多数中国供应商,均胜通过前瞻性并购整合,在欧洲、北美、东南亚以及中国等主要汽车市场建立"研-产-供-销"全链条闭环,形成了"欧洲工厂服务欧洲车企、北美基地配套北美客户、亚洲产能支撑中国品牌"的本地化运营模式。
这种Local for Local的布局,不仅能够在地缘政治影响加剧尤其是特朗普关税新政下,展现极强的抗风险能力,保持供应链韧性。2024年新增800亿元订单中,国际客户占比达60%以上,彰显全球头部车企对其技术实力的认可。
其次,技术溢价尚未完全兑现。
对比智能驾驶领域超过40倍的PE,均胜电子当前的市场估值明显低估了其技术储备厚度。公司手握的域控制器、V2X车路协同、800V高压等核心技术,均已通过车规级验证并进入量产爬坡期。
随着后续全新智能座舱JoySpace+、域控制器、5G+V2X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放量,营收增长的同时,毛利率也会进一步提升,对应估值弹性尚未被市场充分认知。
另外,现金流改善释放了财务弹性。
经历前期并购整合阵痛后,均胜电子经营质量显著提升。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激增78%至42亿元,资产负债率下降至56%,为2018年以来最优水平。
充沛的现金流不仅支撑年均30亿元研发投入,更赋予其战略腾挪空间:一方面通过匈牙利、墨西哥工厂扩建巩固欧洲、北美市场;另一方面设立机器人产业基金,加速生态圈布局。这种"技术投入-订单转化-现金回流"的正向循环,正在重塑其估值逻辑。
最后,双重产业周期叠加红利。
当前均胜同时站上智能汽车渗透率突破40%的产业拐点,以及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开启的历史机遇。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业务,有望在接下来贡献更多营收,同时机器人业务也有望借助车规级制造优势,在3-5年内有望突破数十亿的规模。
更关键的是,汽车电子与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协同,将带来15%-20%的边际成本下降,这种"1+1>2"的乘数效应同样没有被现有估值反映。
四、总结
脑袋想不到的东西,眼睛永远看不到。
站在产业坐标系审视,均胜电子已形成"汽车智能化主航道+机器人新赛道+全球化压舱石"的三维增长模型。随着800亿订单逐步兑现及机器人业务放量,均胜电子的营收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毛利率和收益率等指标也有望持续提升。
当市场真正认识到这家隐形冠军从"中国制造"向"全球智造"的质变,一场估值体系的重构不可避免,这也或将催生下一个千亿级中国智造巨头。
网址:从上海车展看均胜电子的“智造”突围,技术矩阵驱动更高估值想象 http://c.mxgxt.com/news/view/1096862
相关内容
Arm 技术驱动安全智能出行,明星车型闪耀上海车展2025上海车展打卡:鸿蒙智行展台成“顶流”
极氪科技集团:双品牌协同驱动销量增长与技术突破,加速全球化布局
“向上 向未来” 星途携高端新能源豪华阵容亮相2024广州车展
星途携旗下最强新能源产品矩阵亮相2024北京车展
“向上 向未来”,星途携高端新能源豪华阵容亮相2024广州车展
上海车展震撼来袭!捷途全明星阵容亮相,旅行者星际卫士成最大亮点
一年布局三款全新车型,EXEED星途SUV家族全矩阵闪耀广州车展万起
云计算价值影响力矩阵
2025年电商主播专业化:技术赋能下的跨境突围与新消费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