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其实发的都是“战争财”
“粉丝经济”其实发的都是“战争财”
2020年04月30日 12:06 来源:长春晚报
时隔两个月后现身微博的肖战,又被推上风口浪尖。为的是他最新数字单曲的“逆天”销售额——24小时突破7000万,一举超越了风头正盛的蔡徐坤和华晨宇,冲到了国内数字专辑销售总额第一的位置。
要说起粉丝能折腾,肖战的粉丝肯定是有一号。短短几个月就“帮助”肖战上了好几回热搜,把个炙手可热的小鲜肉弄得黑红黑红的。
最开始就是那次针对同人小说网站的举报,导致肖战被全网围攻,再加上肖战公关团队太差,这成了肖战事业的滑铁卢。
接下来,肖战粉丝又干了一件丢人的事儿,他们组织起来集体购买肖战代言的商品,把销量做上去,展示一下肖战的带货能力。本来这都是正常操作,接着粉丝们干了一件奇葩的事,退货。
这叫什么?通俗点儿说就是既想赚吆喝又不想花钱,严肃点说就是数据造假。你们当品牌方是傻的吗?被激怒的商家决定跟肖战解约。在粉丝的“帮助”下,他们偶像的事业雪上加霜。
然后就是这次数字单曲打榜事件了,在粉丝们的努力下,肖战的数字单曲一举冲上了榜首。正当我们惊叹于肖战的粉丝号召力的时候,一些粉丝内部聊天记录曝光,原来不是大量的肖战粉丝购买了唱片,而是肖战的每个粉丝都购买了大量的唱片。
这就完全是两回事了,前一种是号召力,而这后一种只能叫做割韭菜。我们来看看粉丝头头们的话术:“105张只是一只口红的钱,这很难吗?”“只买一两张,你和路人有什么区别?”“别用学生党当挡箭牌,300块钱你都拿不出来吗?”
基本上就是两种套路,一个是动之以情:关键时刻粉丝不掏钱,偶像就糊了。另一个则是言语羞辱:这点钱都拿不出来,你也配当粉丝?这又动情又羞辱的套路大家听着熟悉不?最近有个词很火,叫PUA,也就是精神控制。粉丝就在这种洗脑的状态下慷慨解囊,帮偶像冲上了榜首。
然而这事儿始终透着一种邪门的气息,总让人想起传销或是邪教什么的。然而在娱乐圈,我们美其名曰为“粉丝经济”。这种玩儿法的鼻祖要算是日本AKB48的创始人秋元康了。他组建了一个好几百人的女团,专门针对宅男市场。偶像多了,粉丝就被分流了,于是就有了竞争,争什么?传说中的C位。
AKB48每年都会搞一次投票活动,而女团成员今后是站在舞台中间还是边上取决于得到的票数。而这票可不是免费的,粉丝得买唱片,唱片买得越多票就越多。结果怎么样?狂热的粉丝为了偶像就会买一大堆同样的唱片。就像是肖战的粉丝购买了几百上千次同一首歌,这完全就是非理性消费。
我想这就是粉丝经济学的基本套路,而它的危害在于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产生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甚至连娱乐都谈不上了。它诱发出来的只有狂热、对立乃至于仇恨。粉丝们在这样的游戏里学会了党同伐异。就像一位媒体前辈评价的那样,粉丝经济其实发的都是战争财。
而在这种狂热和非理性的裹挟下,偶像也不可能全身而退。就像肖战,就已经遭遇了粉丝狂热的反噬。真应了那个笑话,粉丝对肖战说,就算哥哥与全世界为敌,我们也站在你这边!肖战反问,我为什么要与全世界为敌?粉丝回答说,我们帮你。
除了狂热之外,粉丝经济的另一大特征就是速朽。粉丝和偶像的关系就像一场精神恋爱。然而就像所有的恋爱一样,激情会褪去,多巴胺会减少,终于,热恋的感觉会消失。而这一轮追星也就结束了。这就是偶像明星与生俱来的困境,没有作品的他们更像是流星,一闪而过。
这种职业生涯短暂的特点,也就塑造了偶像明星和经济公司的营销模式。他们往往不考虑长远发展,而是在人气最旺的时候,尽全力把所有的流量都变现。所以经纪公司割韭菜的劲头无与伦比,既要榨干粉丝的钱包,也要榨干偶像的人气。
那如果偶像过气了怎么办?不要紧,再包装新一代偶像就够了。虽然每个偶像明星的职业生涯并不长,而且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但架不住一代代偶像前赴后继,让一茬茬年轻人陷入“热恋”,所以粉丝经济长盛不衰。郭敬明老师说:没有人能够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李卓)
12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网址:“粉丝经济”其实发的都是“战争财” http://c.mxgxt.com/news/view/1105036
相关内容
粉丝经济初思考:粉丝经济究竟是什么?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25粉丝经济市场规模 粉丝经济行业发展现前景研究
网红时代下的粉丝经济
实战:如何用社群玩转粉丝经济
从「楠朋友」商标争夺战:看粉丝经济如何催生百亿商业暗战
2024社群经济与粉丝经济运营总结
《偶像练习生》打响粉丝经济战
粉丝经济趋势如何?2023年中国粉丝经济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国内粉丝经济市场现况 国内粉丝经济市场发展
肖战携手李宁:财报背后的明星经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