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伟携《舞蹈风暴》明星舞者在沪首演《融》:前所未有,颠覆想象

发布时间:2025-05-10 23:55

黄浦江畔,曾经的上海水泥厂老厂房,变身西岸穹顶艺术中心,艺术家沈伟的最新作品——浸入式整体艺术现场《融》6月11日晚在这里全球首演。时长一小时的展演,分展览、影像、表演三个部分,融合绘画、摄影、文字、物件、影像、声音、装置以及舞蹈等多重媒介,带来一场感官盛宴。在2826平方米的圆形空间里,观众可以自由走动和探索,甚至可以走到37位舞者面前,听他们呼吸的起伏,看汗滴如何滑落。

《融》将于6月11日至20日展演10场。这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全新艺术品牌ARTRA“自定艺”的重磅项目,也是西岸文化艺术季2021“西岸梦中心”特别单元的开篇巨献。“‍‍这是目前国内‍‍最好的作品,没有之一。”《舞蹈风暴》选手朱凤伟如此评价,“‍‍它不单单是一个舞蹈作品,更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艺术品。”

独一无二的艺术表达

去年结束舞蹈竞技节目《舞蹈风暴2》的录制后,沈伟接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的邀约,开始了《融》的构思。预计到这将是一部宏大而复杂的作品,原本打算回巴黎的他,转道海南陵水的一个小镇,闭关5个月,心无旁骛地创作这部作品。过去一个月,他在上海与制作团队共同打磨、合成,终于呈现在观众眼前。

展演现场 赖鑫琳摄

当你踏进穹顶那一刻,“融”的旅程就已经开启。整个空间由上俯瞰,外圆内方。在沈伟看来,《融》是一次以未来为导向的关于新艺术形式的创造与探索,通过《融》,他把“整体艺术”的概念带进了国内观众的视野中。“我相信,‍‍这是全世界都没见过的,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沈伟说。

展演的第一部分是视觉展览,名为“万物皆有灵”。64个展台中放着沈伟的16幅绘画作品、16幅摄影作品、16件文字作品、16个由中草药脱胎而成的嗅觉装置。

第二部分是艺术短片,名为“一切且相连”。观众可以面对四面“天幕”,观看沈伟创作与剪辑的影像作品。这些影像中有沈伟在2010年拍摄于纽约的片段,也有今年5月在上海拍摄的片段。沈伟带领舞者们在纽约和上海两地的地标性建筑、广场、地铁站、博物馆前“快闪”,人与人不期而遇,人与城市融为一体。“疫情之后,希望能重新思考人和人的关联,人与社会的关系。”沈伟说。

展演现场 祝琳摄

“天幕”升起,进入第三部分多媒体现场表演,名为“天地人为合”。37位舞者在64个光影构成的方格里苏醒,周围有12个大型装置。舞者们身上沾满颜料,在各自的方格中用身体作画。这是沈伟的标志性手法,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画卷》中就有使用。

一个小时的时间,沉浸式的观摩带给观众全方位的感官冲击。而穿梭其间的观众,也“融”成了这场盛大表演的一部分。

每一场展演都不可复制

《舞蹈风暴2》冠军谢欣,此次带领谢欣舞蹈团所有演员参演了《融》。她还记得,相聚的第一天,沈伟就跟大家说:“一起做个游戏吧”。在《舞蹈风暴》,沈伟发现了一批优秀的舞者,但也发现了中国舞者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训练的方式单一。在《融》里,他倾囊相授,希望带着他们打开身体、拓宽思维,与国际接轨。

一开始,舞者们在排练厅集训,每天8小时。过去几天,他们到西岸穹顶艺术中心进行最后的合成。下午五点开始热身,然后是反复的合成和修改,结束时往往已经到深夜十二点。“沈伟老师非常认真,在每个方面都力求完美。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讲,都是《融》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如此宏大的艺术品当中‍‍不断地‍‍用身体去表达。‍”‍‍朱凤伟说。

展演现场 赖鑫琳摄

一连十天的十场展演,每一场都不尽相同、不可复制。沈伟希望,“观众不要带着过去旧的思维方式来,而是‍‍听凭感官和直觉的引领,独立思考。”

作为《融》的全球首演地,西岸穹顶艺术中心正从当年的上海水泥厂预均化库,变成“多元文化搅拌器”。西岸大剧院、西岸艺术中心南馆等核心载体也将于明年陆续亮相,未来的“西岸梦中心”将持续打造黄浦江岸线上文化浓度最高的区域。

网址:沈伟携《舞蹈风暴》明星舞者在沪首演《融》:前所未有,颠覆想象 http://c.mxgxt.com/news/view/1109433

相关内容

选秀明星参加《舞蹈风暴》连通过甄选都很困难
新制播技术和新舞蹈技术在《舞蹈风暴》实现了双向合流
舞林风暴全国青少年舞蹈大赛总决赛亮相津城
2024巅峰起舞全明星舞蹈GALA起舞南山之巅
电影《龙卷风》曝“神秘风暴”预告片 暑期灾难大片颠覆想象
舞林风暴全国青少年舞蹈大赛总决赛惊艳亮相津城
舞蹈如何破圈,唤醒新视觉时代审美共情(唐白晶)
沈伟
2024首届正在国际舞蹈节官宣 主题为「不留于此刻」
凤凰涅槃,这个夏天未曾眨眼,颠覆了所有想象,你做到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