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演出市场,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成为了兼具文化意义和经济意义的活动之一,备受关注。
“看台前排五千块,后排‘山顶’两千四。买两张我给你便宜一百块。”乐视体育生态中心外,2016 周杰伦世界巡回演唱会北京站第一场还未开始,一个“黄牛”跟买不到票的粉丝搭讪。看粉丝有点儿犹豫,他连忙说:“要不你买 8 月 27 日周杰伦在大连的演唱会票吧,我给你打个折,夏天这么热,顺便去海边玩儿一趟多好。”周董在北京连唱三天,依然一票难求。每位歌手数万张票即刻售罄。
不止周杰伦,在2016年接下来的几个月中,BigBang、五月天、张学友、陈奕迅等几组大牌歌星接连在乐视体育生态中心或鸟巢这样的大场地开演唱会,而且除陈奕迅唱两场外,其余几位都将连唱三天,每人都有至少四五万张可售票,但这些演唱会门票在票务网站上均显示销售一空。
真正能买到票的铁粉下手都很早。自称五月天“迷妹”的网友“鱼粉酱”说,像她这样的歌迷都是在粉丝聚集的贴吧和微博获得消息。从要办演唱会前的风吹草动,到演出得到正式批文;从坊间流传的歌单,再到准确的开票信息,粉丝们全都精准掌握。“鱼粉酱”说,五月天演唱会开票当天,她准时在网上“蹲守”,为防止网站瘫痪,她还叫自己的闺蜜在另一家票务网站一起抢票。“两张!比抢到春运火车票还激动!”成功拿下门票,她马上在微博上炫耀一番。“现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发达,网友都喜欢在网上‘晒’,点对点的影响力更大。像陈奕迅、周杰伦、五月天这一类大牌歌星开演唱会甚至不用做宣传,靠粉丝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播就可以了。”罗盘文化总裁薛利平认为,这是典型的粉丝经济,而且这些歌星出道多年,不少听他们歌曲长大的歌迷已经工作,有了购买力,也愿意为他们掏腰包。大牌巨星才有此“魔力”,有了粉丝的买单,主办方也乐意把演唱会多办几场。作为陈奕迅演唱会的主办方,薛利平表示,连着办多场演唱会也可以节省成本。
正是靠着粉丝经济,包括近年来文化娱乐金融的出现,很多金融产业也瞄准了演唱会,他们认为,演唱会投资风险小于影视投资,这也成为文化金融新的业态形式。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文娱产业与金融业的融合,而是指在文娱资源资产化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架构体系、金融化过程与运作体系。
研究数据表示,演唱会的IP是单个艺人,确定性比较大。每个团体、歌星都有粉丝吧,粉丝数量大概可以统计出来,“比如Big Bang的项目只要粉丝有1%转化率就能盈利,转化率基本上可以算出来”。而人们的主力消费群体与消费习惯也正在改变,根据调查,BigBang演唱会投资收益远超传统信托项目,更重要的是80、90后出现,他们可能每月工资3000元,但愿意花1000块钱看一场BigBang的演唱会,消费习惯的改变也是粉丝经济飞速发展的重要推手。
当文娱遇上金融,资本的渗透加速大文娱行业爆发式增长,为文娱产业发展带来新玩法,助力内容产生、创新参与形式、促进业态联动。当金融遇上文娱,明确了资本投资方向,能够借势实现共赢。
(大众财富资管事业部原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