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热的电视剧《都挺好》和获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电影《何以为家》,再次掀起“原生家庭”这一主题的讨论热潮。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孩子从出生到对事物有一定认知的这段时间,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父母及家人是唯一的陪伴对象。将来成长为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习惯和价值观,如何为人处事……都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将这样的生长环境称为——原生家庭。
《都挺好》宣传海报
《何以为家》宣传海报
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从幼儿到成年,在原生家庭中养成的一些行为习惯,都会在日常生活、社交中展现出来,或者做出与原生家庭中完全相悖的行为。不论好坏,原生家庭都足以影响人的一生。
成长需要关爱
原生家庭中,幼儿的交往对象一般都是父母。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向父母表达不同的感受和需求,学习不同的社会交往方式。孩子3岁左右,仍旧对外界缺乏安全感,同时在自我认同方面需要建立自信心,此时父母的表现极为重要。
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让幼儿体验交往的乐趣,学会分享、合作、共情等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为未来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交行为奠定基础。 父母适当的鼓励和赞扬以及在孩子犯错时正确的处理方式,能够使孩子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或犯错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并且做出正确的补救方式,良好地处理负面情绪。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用心,又不过度干涉孩子,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建立和打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至关重要。为孩子成年后组成家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家也会成为孩子遇挫时第一时间想到的避风港。由此可见,父母正确、用心地教育、陪伴孩子成长,打造一个好的原生家庭使孩子终生受益。
养育不是伤害
和谐的原生家庭打造优秀的孩子,而坏的原生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更加明显。
幼儿在一定阶段表达欲望非常强烈,父母在与孩子通过语言沟通时,冷漠、语言暴力甚至拒绝沟通,都会给孩子造成伤害,不利于形成幼儿需要的社会交往环境,阻碍了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甚至封闭自己的内心,亲子关系也逐渐疏远。
否定孩子,打击孩子自信心也是错误的行为。在孩子需要鼓励或者犯错误惴惴不安时,父母的错误表现使孩子产生焦虑,逐渐养成自卑的性格。害怕犯错,做事前容易产生消极的想法,遇事退缩。 父母不能以身作则,却强行要求孩子,如果做不到就大声呵斥、粗暴地打骂孩子。面对霸道的父母,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内心压抑,表达能力也受到限制。 家长对孩子漠不关心,不肯花费时间陪伴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形成冷漠的性格,对家庭的概念模糊;在面对别人的好意时,出现回避、无措的情况。不好的原生家庭有足以强大到摧毁一个孩子的能量,更可怖的是有一些父母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将单一的物质条件认定为“好”的成长环境,忽略孩子“心”的成长环境。
结语
学会如何做称职、优秀的父母,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可能是我们毕生的课题。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又往往容易被忽略。父母有时会使用错误的方式对待孩子却不自知,优渥的物质条件堆积起来的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而充满爱的家庭一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首先自己要成为那样的人。从这一刻起,与孩子共同成长,不断修复和完善自己,打造一个幸福的原生家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