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靓颖出道17年演唱ost统计以及关于ost的漫侃

发布时间:2025-05-11 09:43

出道17年演唱ost共计62首,其中百万收藏9首。

统计中不包括原本是专辑曲,后来被买去贴片的作品。

若表中有错误或遗漏,敬请指出

—————以上是数据——————

以下是漫侃:(所有发言均代表楼主个人立场,不能代表小组立场,更不代表凉粉群体立场)

话题一、张靓颖走的是ost路线吗?

许多年之后,面对乐坛式微、歌手们普遍开始接ost以维持生计和热度的局面,张靓颖女士会回想起2006年春天接到电视剧《神雕侠侣》主题曲《天下无双》演唱邀约的那个下午。

如果唱ost这件事情真的值得被拿来单独讨论的话,这就是她演唱ost生涯的开始了。

同年又收到了冯小刚导演的邀约。据说是冯导在《夜宴》片场的竹林里听了张靓颖唱昆曲《牡丹亭》后,才拍板决定让她来演唱该片的主题曲《我用所有报答爱》。这首歌获第12届HK金紫荆奖-最佳电影歌曲奖和第26届金象奖-最佳原创歌曲奖提名。2008年,《画心》让华谊音乐赚得盆满钵满,这首歌获得第28届金象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

可能是这三首歌给大众留下了一个“张靓颖唱很多影视剧歌曲”或者“张靓颖唱影视剧歌曲很厉害/很红”的印象。粉丝骄傲的点也在于,能在这么年轻、出道这么短的时间内拿下三部大制作,并且表现很不错。毋须讳言,签约华谊音乐后,张靓颖的资源挺好的,这三首歌的制作班底,不仅现在很难复刻,就在当时也是稀缺的优质资源。但是这三首歌,随便给到任何一个当时的或现在的流行歌手,都能唱吗?恐怕未必。所以,和资源同样重要的,是“能力”。如果当时冯小刚听完了张靓颖的演唱选择别人,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如果这三首歌真的给到别人唱了,也不见得就能唱出这样的效果。

不过,这意味着张靓颖走所谓“ost路线”吗?其实我不知道ost路线具体指什么,是说一个歌手主要靠唱ost保持热度还是怎样。我们就来看看张靓颖2005年出道之后每年都在干些什么好了:

2006年发了首张个人专辑ep里面收录三首歌,9月发了一首英文单曲,10月推出首张专辑《the one》。2007年发第二张专辑《update》,同年推出第二张ep里面收录三首歌。这些早期作品里不乏现在音源表现依然很好的歌,比如《我们说好的》。还开了两场演唱会,其中一场体育馆。2008年两场演唱会,其中一场体育馆。2009年发行第三张录音室专辑,在东京开音乐鉴赏会,上奥普拉talk show,还开了一场演唱会。2010第四张录音室专辑,又一轮巡演开了4场。2011年第五张专辑,继续巡演8场。2012年第六张专辑,2013年歇了一年,2014年第七张专辑,2015年巡演7场。后面的事我就不说了反正大家也都知道。2018年全球巡演9场。2019英文专辑发行。

起码在出道前十年,所谓艺人的“上升期”,张靓颖几乎能保证每年一张新专辑,每两年一轮新巡演。和这些一比,每年一两首ost?好像不太值得专门拿来说。

哪怕就是现在,在她出道的第17年,我们用2014年之后才兴起的某些音乐app数据来衡量她的音源成绩(她2014年之后就没有发过中文专辑了),也会发现,她23首百万收藏里,9首是ost,而8首是专辑曲目。所以,ost充其量是张靓颖事业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重点。张靓颖作为一个歌手是不“偏科”的。

话题二、张靓颖唱的ost算多吗?每年的演唱数量及其分析。

出道17年唱了60首ost,平均一年3.5首,这个平均数,现在随便找一个歌手,基本都能超越之。当然,在同期出道艺人当中确实不算少,但也不算多。

2014年以前,除了10年接的多了些,其余年份基本是一年一首ost。从2014年之后,骤然增多了。原因:1.上了《歌手》后热度升高,邀约增加。2.《终于等到你》大红的效应。3.少城发展的需要。其中理由3我认为是很重要的。2016年6月少城建立了燃音乐厂牌,这个厂牌起码早两年就开始酝酿了,与很多影视剧ip有合作,表中的《思美人》《鬼吹灯》《将夜》都是,甚至《鬼吹灯》的ost本来不是张靓颖唱而是旗下艺人唱,她因为喜欢,自己拿来唱了。我们看2015-2018年演唱的ost,明显的感觉是不怎么挑ip大小,主要在冲数量,以及尝试各种风格。这个阶段的另一些ost,就是表上英文字母出现的高频区,源于“闯美”路线,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产生很多“实验品”,少城老板当然不会闲着,通通拿去卖钱。(分家前还专门发了张ost荟萃的《领衔主演》)。

2018年分家后,明显可以感觉到,接的ost数量下来了,这个张珍本人亲口说过,并且表明接ost之前会认真筛选。

话题三、ost的音源成绩及其思辨

首先要说,这个近年才出现的流媒指数,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也不能说明一切,尤其是对张珍这样出道将近20年的艺人来说。粉丝不要被这个数据pua了。

《我用所有报答爱》收藏才10w,所以这是无效ost?显然不是。音源数据万倍于它的作品,未必能达到它的质量和艺术性。所以数据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但是,通过音源统计,可以看出一个问题,张珍分家(2018年)之后唱的ost,从数据上来说,基本没有火的。其实不光ost,其他歌也没有火的。

首先肯定有大环境的原因了。这几年的形势是,一年难爆几首歌,还都是抖歌和ost。新出来的歌手越来越多,大家都在唱ost并看重之,市场就那么点大,唱红一首歌当然比以前难多了。

其次我认为有运气的问题在。一个歌手总有一段时间歌运好一点,一段时间差一点在,整体来说是运气守恒的。如果这么想的话,似乎有理由期待张珍之后的歌运会慢慢好起来。

还有一点,就要说到路人盘的流失了。这也是很多凉粉这两年常常提到的一个“话术”。路人盘这种东西,说不清道不明,肯定没有特别明晰的衡量指标了。所以我只能举个栗子。前段时候和薛歌手合唱的《可》,发行后流媒成绩非常客观。在很多凉粉表示没见过世面之余,也有一些凉会说“张靓颖以前也这样”。也这样吗?于是我去搜了搜:

好像确实是这样。六七年之后凉粉突然就变得“没见过世面”了,这之中,某种意义上确实有“路人盘”的消耗。怎么消耗的?其实有多方面综合的原因,包括艺人的曝光度、团队宣发的力量、团队获取资源的能力等等,甚至可能这些才是主要原因,音乐本身反而是次要的。但仅从音乐本身来说,可能是因为张珍这几年唱的风格各异的ost like《顺流而下》,出的千奇百怪的单曲like《越爱》《我要的》,并不符合大多数听众的口味,在一次次点进去听歌发现不符合口味的失望退出后,就消耗了一定的路人盘。

话题四、唱ost的好处及问题,唱ost与发专辑的关系是什么?

对于张靓颖来说,唱ost的好处:

1.早年优质ost资源积累口碑,打好基础。

2.中期耳熟能详的ost如《终于等到你》《只是没有如果》增加国民度。

3.在中文专辑发不出来的日子里,帮助维持曝光。

4.对她个人来说,在ost中可以尝试不同曲风,代入不同情绪。算是一种音乐风格的探索和试验吧。

要注意的问题:

1.风格太杂。唱各种各样的ost对于ns本人来说是尝试,是好事,但对于树立“音乐人设”来说是阻碍。音乐人设不是艺术人格,没有那么高大上,它指的就是这个歌手擅长唱哪种歌,偏向于哪种风格。比如有人偏流行律动,有人就是唱大众情歌,有人擅长古风。2014年前大家对ns的既定印象就是都市抒情女声,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在挣脱这个固定印象,问题是挣脱原来的风格后,能不能到别的领域夺取受众,如果在哪个领域都没有做到极致,那么后果可能就是无法获得固定听众。

2.横向上,风格太杂,是ns一个人的问题。同一风格内,作品同质化,是整个乐坛的问题,ns作为目前乐坛的组成人员,自然也无法幸免。比如古偶ost,听来听去都差不多,就导致审美疲劳,而如果连续两三首歌都达不到预期,就消耗路人口碑,这些都不是ns个人的问题,是共性的问题。

最近几年挺奇怪的。以前提到唱ost,大家的态度要么不太关注,要么比较赞赏,这两年突然出现“唱ost低人一等”的论断(或者说一种隐形的鄙视链),以至于歌手粉丝提到ost好像都遮遮掩掩一惊一乍的,某种程度上,本贴也是对这种论断的“应激反应”。

我觉得,现在ost这个市场本身是有问题的,但唱ost的歌手无需、也没能力对此负责。其实大家现在围绕一首ost的讨论很单一,就是看它红不红,因为其他没什么可分析了,什么叫“ost流水线”,意味着它已经产业化、批量生产了,这样的情形下,歌曲质量很难保证,上限就那么高了。哪怕最后能红的作品,充其量是流水线里比较精美,或者说比较符合大众口味的产品。

但话又说话来,现在的音乐市场,非ost的歌曲,质量也未必高到哪去,这种情况下, 就不要有什么音乐类型之间的“鄙视链”了。

对于非创作歌手来说,ost和歌手自己发的单曲/专辑曲,如果说有区别,它们之间并不是质量的区分,而是主动权掌握在谁那里、为谁服务的问题。ost是什么?是先有了这首歌,然后找人来唱。还是那句话,ost是为影视剧服务的。(当然也有很多ost是先定了歌手再写的,不过定歌手的时候主要考虑的也是歌手风格/声线/影响力搭不搭剧)。而一个歌手主动做音乐的时候,ta会考虑到是:最近倾向哪方面的风格,有哪方面的想法。然后找制作人来聊,共同制作,或者按自己的想法去收歌。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即使别人来操刀制作,也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唱ost和发单曲,某种意义上就是试穿成衣和量体裁衣的区别。成衣不一定差,量身定制的歌符合歌手本人的审美,但不一定能获得别人的共鸣。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做专辑肯定比唱ost更费时,需要歌手投入更多的心力,也更能表达歌手本人的意愿、偏好、态度、感受。这也就是一些歌迷会更期待专辑的原因。歌迷和ost之间,还隔着一层影视剧,歌迷和歌手本人发行的单曲/专辑之间,是无限贴近的,歌迷可以从这些音乐里直观地体会到歌手的表达。专辑这个形式或许已经是“过时”的了,但歌手的表达仍很重要。所以我认为,ost和专辑/单曲虽没有高下之分,但仍是不可相互替代的。

先到这里

大家有任何想法也可以在楼内畅所欲言,但是注意,不提别的歌手。

网址:张靓颖出道17年演唱ost统计以及关于ost的漫侃 http://c.mxgxt.com/news/view/1118541

相关内容

张靓颖念无双OST咫尺一眼
《珠帘玉幕》ost大赏:刘宇宁悲怆,张靓颖深情…
张紫宁担任韩综ost演唱者
为何周深能成为OST专业户?张艺谋的评价,道出了周深背后的努力
刘宇宁以前的OST都是谁演唱的呢?
港媒评内地四大女唱将 张靓颖谭维维张碧晨等入选
对话OST创作人吴俊成:引领韩流的点金手
刘宇宁为自己演唱OST 整个泪崩~《愿光》
金在中演唱《私生活》OST,声音很好听
张碧晨今年发布的两首OST…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