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文学的现状与短板

发布时间:2024-12-10 00:03

  今年3月,中国作协启动了《中国百位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工程,计划用三五年时间,出版100部传记。中国作协为此提出了130位文化名人供作者选择。然而,截至8月6日,尚有48位文化名人无人认领,包括韩非、王勃、孟浩然、温庭筠、马致远、吴承恩、郭沫若、茅盾、老舍等。(8月14日《深圳商报》)

  国家级的文化工程意义不可谓不重大,稿酬不可谓不优厚,但为何40多位文化名人的传记无人认领,这个现象颇值得思考。

  说到传记文学写作,我们有必要看看当下的创作现状。最近一轮传记文学的兴起,差不多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才逐渐形成气候的,不仅出版了大量的作品,而且《名人传记》、《人物春秋》、《传记文学》等一批刊物也办得有声有色。但传记文学繁荣的背后,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是碎片化,传记主要是取其一点,而难见全貌;二是故事化,往往就一点加工成故事,评述被刻意回避了;三是戏说化,捕风捉影,添油加醋,看似有趣,实则已偏离史实;四是庸俗化,反其道而行之,大写八卦谣言,美丑混淆;五是商业化,商业名人、娱乐名人、体坛明星、政界名人,什么人的传记好卖就出什么,乔布斯、比尔·盖茨、李嘉诚、普京等,版本都不少于七八种。

  当下的传记文学最缺乏的,一是历史的立体感,传记文学是报告文学的一种,基础要求就是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突出传主的个性特征。但当下的传记,缺乏深入地挖掘史料,要么泛泛而谈,要么平铺直叙,使得传主形象单薄无立体感。二是现实的厚重感,传记文学也是史学的一种,需要以史观今,作家需要通过文学的笔触,解决对传主公正、全面与富有穿透力的评价问题。但当下的传记,要么作家没有能力给出应有的评价,要么作家选择了刻意回避,使得传记除了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之外,现实价值十分缺乏。

  正是注意到了当下传记文学的现状与短板,对《中国百位文化名人传记》的写作,中国作协要求“首先史学主线必须真实,不能戏说;另外要有强烈的文学性,符合文学创作的要求”。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要求极高。热衷传记写作的畅销书作家,姑且不论有没有相应的史学底蕴和哲学思维,在当下浮躁的商业社会,要让他沉下心来以创作经典的态度去创作一部文化名人传记,兴趣难免不高。坐在书房研究文化的学者,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现实科研压力与八股论文思维的惯性下,还有多少文学的笔触和想象的思维,也值得怀疑。而且不少学者似乎只看得见职称、课题等现实功利,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意识不强,应征传记写作的积极性自然也不会太高。

  窃以为,要解决文化名人传主无人认领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传记文学写作的一些短板,惟有如此,《中国百位文化名人传记》工程才能够顺利实施,最终推出的名人传记也才能成为传世之作。

网址:传记文学的现状与短板 http://c.mxgxt.com/news/view/112109

相关内容

传记文学的现状与短板
呈现中国当代文学丰饶的风貌,张莉主编短篇小说散文年选出版
让文学与现实同频共振(以文立心 与光同行 2024当代文学颁奖盛典)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第一人,现状如何?
李公明︱一周书记:人与虫子的微观文化史与……社会学
《增广贤文传世智慧》: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融
“霸总短剧”人人喊打?匪我思存“一针见血”:骂网络文学的风,现在吹到了短剧上
呈现历史文明 看传统文化“苏式”表达
在“集”与“传”之间展示文化的共通性与连续性
独家对话张执浩:用现代笔触传承古典诗魂 | 顶端文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