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盛赞“东方美学教科书”,这部90多年前老电影将在北京重映!
被盛赞“东方美学教科书”,这部90多年前老电影将在北京重映!第15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于4月18日正式开幕。本届电影节的“致敬·修复”单元将展映《神女》《西北偏北》《流金岁月》《内陆帝国》等15部中外最新修复影片。此外,为了纪念中国电影走过120年,特别策划的“两甲子的喝彩:中国电影特展”中还将安排《劳工之爱情》《盘丝洞》等早期国片珍宝的4K修复版放映。
经典老片通过修复跨越时光,展现美的创造、鉴赏与传承。这些影片不仅让观众重温历史,还为市场带来新的观影热点,激活新的消费场景。例如,《神女》和《民警故事》的4K版是中国电影资料馆最新修复的作品。《神女》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作品,其修复过程复杂且精细。今年恰逢阮玲玉逝世90周年,该片的35毫米原始硝酸底片经过4K扫描及修复后,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首次亮相,赢得了广泛赞誉。《神女》被称为“铁盒里的文化大使”,是东方美学的经典之作。而《盘丝洞》则是现存最早改编自《西游记》的古装神怪片,曾在挪威国家图书馆寻获并归还我国,于2024年完成4K修复,并在本次电影节上进行世界首映。
老片修复背后,是修复师逐帧校准的匠心。修复过程包括物理修复、数字修复和艺术修复三个关键阶段。中国电影资料馆的专业修复师们首先对原始胶片进行清洗与修补,随后将其转化为数字格式,并在电脑上逐帧修复画面和声音。每部作品的修复都需要面对独特的挑战,如《神女》的原始硝酸底片需要在恒温恒湿环境中操作,以防止自燃。修复团队还需处理虚焦等问题,确保每一帧画面的细节得到精心调整。
修复老片不仅要修复其物理形态,更要呵护其灵魂。修复师们保留了胶片颗粒和轻微放映机噪声,让老电影保留历史的温度。例如,《民警故事》的修复过程中,团队优化了画面稳定性和光线处理,并增强了鸽哨等老北京特色的声音元素,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胡同。王峥表示,电影修复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需要团队协作,既要精通计算机和电影历史,又要掌握AI算法,理解电影的节奏和灵魂。
中国电影资料馆坚持“修旧如旧,尊重原创”的原则,每部影片修复前均需系统性地分析与考证。例如,《祝福》的修复过程中,团队遵循导演桑弧的理念,调整整体色彩,呈现悲剧的色调。黎涛介绍,中国老片修复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准,多部修复作品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认可。《盗马贼》4K修复版入选戛纳国际电影节的经典单元,标志着中国修复技术被国际艺术界认可。
电影节是修复影片连接观众的重要桥梁。今年北影节通过精心设计的展映层次和结构,打破观众对老片的刻板印象。除了大师名作的最新4K修复版本,还有非洲和伊朗女导演的作品,以及塔可夫斯基父子的影片。沙丹认为,修复老片能够激活产业动能,通过“修复影像+创作回溯”的模式,让老片从单向放映升级为互动交流,驱动票务、衍生品与版权交易的复合价值。当观众在影院与主创共情、与历史对话时,胶片记忆的活化不仅为文化消费注入新的活力,更补全了电影文化生态中稀缺的经典内容拼图。
网址:被盛赞“东方美学教科书”,这部90多年前老电影将在北京重映! http://c.mxgxt.com/news/view/1121110
相关内容
南京本土电影走进北京,让少年陶行知“对话”当代学子北京电影学院怎么样 好不好
第十届北影节展映300余部中外佳片,吴京担任电影节形象大使
《横道世之介》导演《鱼之子》将在北京电影节首映
2024国家大剧院国际歌剧电影展即将举行 14部佳作将在院线展映
豆瓣9.1电影《好东西》北京首映礼 邵艺辉钟楚曦章宇曾慕梅初冬送快乐
当京剧老电影遇上AI,北邮学生用新技术为京剧大师“换新颜”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盛大开幕,“中国电影消费年”正式启动
北京东方嘉艺影视传媒教育艺考专家谈如何练习即兴评述
电影《解密》首映,陈道明从影五十多年第一次“跑厅” —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