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12月17日电(郭天奇)刚刚在浙江杭州盛大落幕的2024汇丰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呈现了令人赞叹的场面,尤其是国羽队伍创下三冠佳绩和“雅思”组合的精彩告别,更让人铭记。这场赛事的观众席被填满,半决赛上座率超过90%,决赛更是高达95%,在为期五天的比赛中,近9万观众涌入场馆,形成了热烈氛围。
近年来,随着体育赛事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观众不再满足于“看热闹”,而转向了“喜欢看”和“看得懂”的层面。此次年终总决赛的火爆景象,恰是体育消费观念变化的一个缩影。12月11日,世界羽联世界巡回赛总决赛在杭州奥体中心拉开帷幕。比赛中,当国羽选手出场时,现场的欢呼声如潮水般强烈,特别是来自中国台北的周天成等港台运动员同样受到热情的支持,这体现了“主场优势”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赛事的高规格吸引了众多观众,决赛票价最低680元,最高2280元。以往,许多人可能会质疑,线上可免费观看的赛事,何需花费上千元现场观看?如今却出现了很多观众认为,现场观看顶级对决实属“物超所值”。
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背后,原因多方面:首先,国内涌现的众多运动明星以个人魅力吸引大量民众。例如,国羽男单明星石宇奇在此次总决赛上受到了热烈追捧,许多球迷专程来到现场为他加油。
另一方面,即将于杭州举办的女排世俱杯赛事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明星球员朱婷的参赛消息更是大幅推动了门票销售,多个比赛日的票务已显示“缺货”。这种“明星效应”为体育赛事消费带来了强劲动力。
同时,诸如奥运会、冬奥会及亚运会等大型赛事的影响也持续发酵,形成了“长尾效应”。2024年,浙江将继续迎来一系列体育活动,诸如宁波羽毛球亚锦赛和杭州网球公开赛等活动的门票一经发售便迅速抢购一空,CBA和中超等国内联赛同样享受到了观众热情的提升。
在杭州亚运会的影响下,杭州市民的赛事参与热情持续攀升,观赛已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实际上,体育消费观念的演变也与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例如,2024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杭州地区GDP达15215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1485元。这种经济状况不仅为举办重要赛事提供了保障,还使得市民有能力为休闲消费付出金钱,热烈的比赛氛围和精彩的现场体验成为他们消费的优先选择。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推广,体育消费的场景愈发多样化。周末时,各大羽毛球、篮球场地总是趋于饱和,而线上线下的“户外风”也愈演愈烈。如攀岩和桨板等“小众运动”在社交平台上风靡一时。
在近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被引为明年的重点工作,这无疑将进一步推动热度不断提升的赛事经济,释放国内需求、拓宽体育消费场景的潜能。展望未来,“体育+”的发展将有更多想象空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