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访谈录》:时代变了
2024-08-10 16:11:23 已编辑 海南
被称为“国师”的张艺谋,无论是从摄影、导演、歌舞,任何一个角度都曾趣得过耀眼的成绩。他旗下的“谋女郎”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也都在影视领域成为了领军人物。或许他自己并不喜欢一个词汇叫“造星”,但事实上,他自己确实在造星。
曾任《南方周末》的高级记者张英对张艺谋做了跟踪采访,然后我们就有了第一人称角度的《张艺谋访谈录》,这本书几乎还原了张艺谋本人对自己、对自己的评论、以及对自己的职业给出的回复。
他说自己比较低调,是一个执着于坚持的人,不太被外界干扰,一直坚持往前跑,然后撞上了大运。张艺谋的第一次大运是从他给当时任电影部门的领导写信,然后得到了一个去学习的机会,从此走上了电影的道路。
但是执着肯定是他最明显的特色,比如他对演员去五官的要求就是要非常适合他的镜头,所以在他的电影主演中,女主角有着类似的脸,当然也只是脸类似而已。笔者去丽江旅游的时候看过“印象丽江”,在高山之巅,借用天然的地势优势,培训当地少数民族,根据当历史开发的歌舞故事,非常的感人,后来又去看过他的“印象西湖”和“印象大红袍”都很好。灯光、舞蹈都非常由张艺谋的标签,比如说,唯美、整齐、梦幻。
在作者张英的眼中,张艺谋是一个非常朴实的人,当问及他对自己电影中的颜色有什么看法,他说自己对颜色并无明确的标准,也觉得外界对自己运用颜色的评论都是个人看法。他电影中的颜色都是按照自己对剧本、镜头的理解来进行使用,并没有特比的去想什么特定的内容。
属于主观创作。
嗯,就是每个人对人生和颜色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放在导演的语境里面,颜色也是一种语言。至于观众的解读,大家都是互相尊重。
最近几年,张艺谋的片子更多的侧重于现实题材,比如《第二十条》,名字很简单,当初还以为是有20条什么规则呢,结果电影里讲的是法律第二十条的解读和运用,这个很有意思。有种被普法的感觉,首先法律任何一条的确定都是经过千万筛选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个别条文一定会和现实情况发生冲突,所以,法官们在执行和解读的过程中,出现很多冲突,这部电影让很多观众看的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改变的过程。我们以为毫无改变的背后,其实有很多专业的人已经在做激烈的讨论和尝试了。
对于导演来说,无论是商业片还是文艺片,无非就是想通过一个故事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或者希望能通过一个故事形式来唤醒人们心中的某种情感、认知和批判。
社会是在不断反思中进步的,感谢不同领域里优秀的人,让我们感知生活,感恩生命。
有关键情节透露
网址:《张艺谋访谈录》:时代变了 http://c.mxgxt.com/news/view/1130348
相关内容
电影、国家与跨文化研究的可能:从张艺谋谈起——文棣(Wendy Larson)教授访谈录《中国电影人访谈录》:透过电影人命运看时代风流
《影响——中国电影人访谈录》:透过电影人命运看时代风流
人物访谈:张艺谋——语不惊人死不休
访谈类节目 记录主持和嘉宾的时代
人物访谈节目《杨澜访谈录》栏目解读
杨澜访谈录EPUB,杨澜访谈录MOBI,杨澜访谈录AZW3,杨澜访谈录PDF
张艺谋谈与巩俐关系:我们现在是“哥们”
王家卫访谈录 pdf epub mobi
新媒体时代访谈类节目新模式探析——以《十三邀》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