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控明星子女参加真人秀节目

发布时间:2025-05-11 23:26

新华社 发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下发通知,将从节目数量、节目内容、播出时间等方面对真人秀节目进行引导调控,原则上不允许再制作播出明星子女参与的真人秀节目。

这份《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未成年人参与真人秀节目,不得借真人秀节目炒作包装明星,也不得在娱乐访谈、娱乐报道等节目中宣传炒作明星子女,防止包装造“星”、一夜成名。

一些地方卫视表示,目前已对涉及的节目进行了相应调整,《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明星亲子真人秀将不再制作播出。

据统计,2015年,全国卫视频道有100余档综艺节目播出,其广告市场份额也超过百亿元,其中不乏一些儿童真人秀节目。

“星二代”:光环掩盖不住“成长的烦恼”

探究近年来“星二代”霸屏现象,业内人士分析,早些年,明星们更加注重对子女的隐私保护,较少在公众面前暴露孩子的信息,但随着明星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开创性地在屏幕上展现明星子女的生活状况,极大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出现了跟风现象。

“大多数观众本着对明星父母们的窥视心理收看节目,却无意间被节目中的萌娃所吸引,从而对其产生认同、向往的情感。”对于亲子类真人秀的火暴,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马晓妍分析,节目中的儿童形象成为带有观众情感印记的消费符号,随着“星二代”曝光度的增加,逐渐成为公众“围观”的对象。

然而,成名无疑是把双刃剑,过早地进入公众的视线,虽然获得了名利,但孩子们无意识的言行和隐私却被曝光,甚至遭受非议。如有的被指“太成熟、心机重”,有的被指“霸道、蛮横”……这种贴标签式的评价,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乃至身心健康。

不仅如此,面对汹涌而来的社会舆论,“星二代”逐渐了解到怎样才会博得关注,怎样才会赢得掌声,其心理也在这一过程中被逐渐异化。

在《爸爸去哪儿》中,有的孩子在第一次面对摄像机镜头时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但几期过后便晓得要穿白西装“耍帅”;3岁的小孩拿着狗尾巴草分发给摄影师,说:“谁给我拍得好,我给谁奖励。”

儿童心理咨询师侯丽霞表示,家长对孩子的培养要根据孩子的特质决定,看孩子是否适合并且喜欢走什么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正好与孩子的特点相符合,对孩子来说就是好事,而如果仅仅是父母单方面的意愿,就可能对孩子的身心不利。”

“真人秀”:“井喷”背后的资本大战

自湖南卫视引进了韩国亲子类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后,国内掀起一股儿童参与真人秀节目的热潮,《爸爸回来了》《我不是明星》《人生第一次》等类似节目热播,满屏真人秀看似是明星之间的比拼和竞技,其背后却是一场利用粉丝经济的资本大战。

“《爸爸去哪儿》将我们带入了‘投资巨大、烧钱比拼’的时代。”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亚洲电视研发中心总监吴闻博说,一些明星选手片酬可比1到2部小成本电影。

著名演员葛优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真人秀的市场威力令他吃惊,薪酬确实高,比拍电影挣钱又多又快,但为了市场和收视率,会对艺人过度消费。

随着真人秀对明星吞吐量日益增大,明星身价也直线上升。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综艺节目的一线明星身价几乎都达千万元,电视台和制作公司都称自己是“为明星们打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追求收视和利润,节目做宣传时也会利用明星子女的曝光“博眼球”进行炒作。

“星二代”霸屏也让“星爸星妈”看到了“凭子贵”的另一种可能。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一位参与者,因会带孩子、会做饭的形象深入人心,身价在两个月间飙升近百倍;有的“星二代”与父母一同现身一档综艺节目时,出场费已是父母的总和……

“在消费主义语境下,观众通过消费以实现明星经济价值与形象符号价值的结合,至此儿童成为明星,也成为被消费的商品。”马晓妍说。

“限童令”:剑指包装造星一夜成名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限童令”无疑给明星亲子真人秀浇了一盆冷水,“星二代”霸屏时代或将由此终结。

总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将通过黄金时段节目备案、各类评奖评优等管理机制进行引导调控,对于优秀的真人秀节目大力扶持,对于缺少价值和意义的真人秀节目加以抑制。

对此,乐正传媒研发咨询总监彭侃认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政策一般是针对数量比较多、市场风气不正的节目做出限制。“显然,明星大肆借助真人秀培育星二代并不在鼓励范围内。”

专家指出,“限童令”并非要限制“星二代”的未来发展,也并非取消孩子成长的平台,而是为了确保孩子拥有正确的价值引导。“限童令”既是对名人子女的保护,也是对电视机前的儿童的保护。

从事综艺节目投资的叶榕投资创始人黄历表示,从长远来看,真人秀节目“限童令”会对综艺节目起到正确的引导及匡扶作用,也为尚未成年的孩子撑起了一把“保护伞”。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真人秀节目在追求高收视率的同时,还应搭载更多价值内容,注入更深远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中国电视节目未来的发展应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电视节目应成长为文化产品,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吴闻博说。

新闻延伸

限童令与 新《广告法》遥相呼应

其实,给跟风严重的明星亲子真人秀降火的呼声早已不绝于耳。2015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要求真人秀节目关注普通群众,避免过度明星化,摒弃“靠明星博收视”的错误认识,纠正单纯依赖明星的倾向,不能把节目变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不能助长高片酬、高成本的不良风气;同时提出,“真人秀节目应注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尽量减少未成年人参与,对少数有未成年人参与的节目要坚决杜绝商业化、成人化和过度娱乐化的不良倾向以及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现象。”在政策引导下,真人秀节目数量明显减少。

同年9月起实施的新广告法也做出明确规定:“不得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

《爸爸去哪儿》制作人开玩《战斗吧男神》

4月15日,江苏卫视在扬州举办2016年春季推广会,当天该卫视强势介绍了接下来几个季度的大剧和王牌综艺节目,原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金牌制作人谢涤葵现身。谢涤葵此次将携手江苏卫视,带来其单飞之后的全新力作《战斗吧男神》。当天现身的谢涤葵表示,“节目暂定于第三季度周五档,邀请到六位超高颜值、超高人气的实力男神和最强鲜肉组成男神战队,斗智斗勇,为最后的荣誉战斗。”关于大家最受关注的阵容,谢涤葵仅爆料,“一定是有新鲜感有神秘感的明星大咖。”

《爸爸去哪儿》两节目停播传损失50亿元

虽然广电总局网站尚未刊出“通知”全文,各家卫视也声称没收到公文,但电视台内部及制作单位已有动作。知情人士表示,湖南卫视预计7月播出的《爸爸去哪儿》第4季、浙江卫视5月播出的《爸爸回来了》第3季,都曾试图以改版、加入素人亲子等方式争取生存空间,但“通知”明令不能再制作由明星子女子参加的真人秀,2个节目被迫喊停。

节目喊停,电视台内伤严重。《爸爸去哪儿》第4季去年在湖南卫视招商会上,冠名权及广告费拍出15亿元天价;浙江卫视没有公布《爸爸回来了》第3季在招商会的表现,但比照第2季,广告费应不少于5亿元。

除冠名及广告外,节目版权、衍生品等线上线下全产业链损失更高,2个节目停播,粗估蒸发50亿元。

(深圳晚报综合新华社、扬子晚报、新浪娱乐报道)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网址:严控明星子女参加真人秀节目 http://c.mxgxt.com/news/view/1131103

相关内容

将严控明星子女参加真人秀
广电总局:严控明星子女参加真人秀
国家广电总局:严控明星子女参加真人秀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严控明星子女参加真人秀
明星子女参加真人秀遭严控 能否终结一夜成名神话?
严控综艺嘉宾片酬!严控明星子女参与综艺节目!大批明星凉了
北京:将严控偶像养成类节目、影视明星子女参与的综艺娱乐和真人
北京市广电局:严控偶像养成类节目和明星真人秀
广电总局下发通知:严控综艺嘉宾片酬、明星子女参与综艺节目
总局严控明星子女真人秀 “爸爸”都停播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