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勾勒2021年中国影视地形图 见证影像历史的书写

发布时间:2025-05-12 02:44

作者:张明浩

2021年,中国影视产业风云变幻,起伏不定,对诸多影视企业发展而言,是考验的一年,也是发展的一年。总体而言,中国影视依旧在蹒跚、起落、蜿蜒中砥砺前行。在此之间产生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影视剧,她们的成功之道与不足之处为影视行业的可持续性生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照。在此背景下,由陈旭光教授、范志忠教授主持编写的《中国电影蓝皮书2022》《中国电视剧蓝皮书2022》(以下统称《蓝皮书》)以旨在见证影像历史的书写方式来进行时代纪念。

一、案例选择:大众思维与艺术思维的融合与“折中”

书写大众史、见证大众文化变迁,是《蓝皮书》立书的重要主旨之纬。在浩如烟海的案例之中,蓝皮书力图从大众选择纬度呈现大众的审美趣味。此次案例选择,历经一个月有余,充分重视普通剧迷/影迷喜好、高校学生喜好等大众审美,且融合专家从艺术性、科学性、影响性、代表性等几纬度的专业考量。此次蓝皮书的案例选择于2022年1月19日晚截止,由73.95万影/剧迷、数百名北大/浙大影视专业学生代表、五十位国内知名影视专家的三轮依次票选,由北京大学影视戏剧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1905电影网、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培文联合合作进行数据整合、投票设计等。

在此基础上,该书以点带面,在完整勾勒2021年中国影视地形图的同时坚持整体意识、大局意识、行业意识、问题意识的写作观念与切实务实的理论建构,深入文本、细致分析,为中国影视的今后发展提供了类似哈佛案例式的蓝本,更成为当代影像中国的历史见证,为今后学界、业界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也为当代以至后世留下了一份“立此存照”的时代记录。

结合大众选择进行案例分析更能够在一定纬度上为今后电影产业史学研究提供参考,因为一定程度而言,《蓝皮书》提供了“大众审美可见化”的纬度,并代表着年度“影响力”。于此而言,《蓝皮书》不仅是当下写照,更是“历史档案”。

二、研究理念:整体意识、问题意识、“分而治之”

正如陈旭光教授在《存在与发言》一书中所强调的“任何研究都要试图探究‘为何’”,同样,《蓝皮书》亦体现出陈旭光教授、范志忠教授从探究“为何”出发的问题意识、整体意识及“分而治之”的写作观念。

纵观《蓝皮书》总体布局,从2021年整体影视现况分析、梳理到影响力作品个案研究,层层递进、相得益彰,既可以使读者在导论中对中国影视整体格局与年度总况了然于心,又可以使读者在个案分析中对“影响力影视剧”的成败有全面、立体、深入的认识。在《电影蓝皮书》中,陈旭光教授分析了2021年中国电影的产业新变,着重探讨了诸多产业新趋势,如短视频营销、游生代导演新潮、新主流电影多元发展、想象力消费类电影蓄势待发等。在《电视剧蓝皮书》中,范志忠教授亦描摹了2021年电视剧的创作转型与文化变迁,在中国电视剧“史诗”书写的创新式表达、中国电视剧英雄的新书写探索及叙事转型、中国网络剧新审美趋向等纬度进行了探讨。

细读《蓝皮书》的案例分析,我们亦可以从中看到编者执笔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整体意识及“美美与共”的写作方式。《蓝皮书》的写作特点与方式是从艺术(剧作、结构等)、美学、文化、产业(投资、营销、运营)等方面对年度影响力影视进行剖析式解读与案例分析,写作重点是探究年度影响力影视剧“为何”以综合而成了年度影响力前列,其写作的重要意图是给剧作者、产业工作者及影视研究学者们以某种可能的借鉴。纵而观之,其案例分析呈现出从整体出发、从论到点、全面深入、立体呈现、多元解读的样式。值得强调的是,编者从理论到产业、从工业到美学,最后加之全案整合性评估,不仅保证了《蓝皮书》的易读性,亦保证了其学术性与专业性。

关注案例的时代价值、创新意义与拓展之道,一直是影视蓝皮书写作的重要原则。例如笔者在分析《雄狮少年》时,便是立足近年来中国动画电影注重“神话”IP改编等发展现状,进而指出《雄狮少年》对当下动画电影发展的一种“现实向转向”的意义与价值。再比如《1921》案例,也是作者关注到《1921》对“献礼片”的创新与突破。此外,《后疫情时代新主流电影的创作突围——<穿过寒冬拥抱你>分析》《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的类型实验、影游融合与项目运作——<扬名立万>分析》《情感的突围:悲情故事的喜剧化表达——<你好,李焕英>分析》《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突围——<山海情>分析》《新时代国家英雄的多维书写——<功勋>分析》《两性题材与现实主义创作的新突破——<小敏家>分析》《新媒体语境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破圈”之路——<大浪淘沙>分析》等案例分析,都是按此逻辑——将文本放置于“历史”“时代”“影视变迁史”“影像文化史”等纬度进行“现实观照”,以展现这些影像的时代价值与创新价值。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蓝皮书》无论是在总体书目大纲布局方面,还是在撰写案例分析的框架建构上,亦或是在针对不同影视作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的研究方法上......都呈现出此书从行业整体把控、从具体问题出发、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整体研究意识。

三、研究归旨:“服务影视”与“影视理论创新”并行

致力于在产业制作纬度为今后影视创作提供经验,是《蓝皮书》重要的宗旨。《蓝皮书》每个案例分析都囊括了成就与不足两个方面的价值维度,并且引入了主创人员的第一手访谈资料。这些访谈涉及影片立项、制片、创意、宣发等多方面内容,夯实了判断的客观性与有效性,进而促使研究结果针对性更强、准确性更高、分析的也更透彻。这为影视行业的专家学者、创作者、鉴赏者、批评家等人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材料。

关注于影视理论的建构及本土理论的“理论批评实践”是《蓝皮书》重要的特色。比如在此次《中国电视剧蓝皮书》之中,我们既能够发现对职场女性题材剧理论的校验,又可以发现职场剧之中“理想与权力”二元思维中折中创作的工业美学式思维。

此次蓝皮书写作还关注到当下影视的“伦理学表达”问题,集中探讨了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的“伦理学”理论转向问题,并以案例进行了现象分析与理论批评实践。如《我和我的父辈》进行了一种“忆父”叙事与“父辈”形象的群落书写,《你好,李焕英》则在温情喜剧中对“母女”亲缘进行了叙事重构,《穿过寒冬拥抱你》则是一种温暖现实主义中“陌生人”伦理的语境建构,而《我的姐姐》呈现出一种女性视角下“姐弟”关系话语的结构性言说创作特征。

显然,这一组文章从社会的各个纬度对叙事伦理学进行了初步搭建,并在一定纬度上扩展了工业美学伦理的伦理学纬度,建构了几组(如母子、母女、追忆家人、陌生人叙事、兄弟叙事)重要的伦理学叙事研究方法与纬度。

总之,《中国电影蓝皮书2022》与《中国电视剧蓝皮书2022》建构了2021年中国电影/电视剧行业的生态地形图,极具学术研究价值。两本书在案例分析中,立足工业与美学并行、艺术与商业同步、娱乐与思想交汇、人文与科学融合的价值判断方式与研究导向,体现了“服务影视”“促进影视行业可持续性发展与质量提升”为落脚点的人文主义价值取向。在中国影视行业不断前进、争影视高峰的当下,《蓝皮书》的学术价值、实践价值、研究价值及启发性、案例式、理论建构式意义将会在中国影视的发展中历久弥新。

著名传播学学者曼纽尔•卡斯特曾在自己学术研究总结之中写道,“我们置身新的世界,我们需要新的理解,能够对此理解的建构过程有微薄贡献,乃是我唯一的雄心,也是在我能力所及之处,驱使我继续工作的真正动机。”今天,我们从《中国电影蓝皮书》《中国电视剧蓝皮书》之中,也能够看到丛书主编陈旭光教授、范志忠教授力图在为中国影视当代文化贡献自己力量的殷切希望,也能够看到丛书作者们在此方面的探索与努力。

网址:完整勾勒2021年中国影视地形图 见证影像历史的书写 http://c.mxgxt.com/news/view/1134428

相关内容

从文本到影像,《我的阿勒泰》如何转写游牧生活
电影探索:中国早期电影公司与机构的历史描述,看完长见识了!
十位“女神”勾勒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影视业发展
8本经典历史人物传记,每一本都可能影响你的一生
《中国电影人口述历史丛书》出版进展:《她的光影:女导演访谈录(下)》
一部勾勒人生 一部正视历史 河南文坛再添两部力作
茅奖作家王旭峰:以茶为线 书写百年历史|封面书评·专访
刘亦菲写真尽展女人味 精致勾勒完美身材
《哈利勒·纪伯伦:他的生活和世界》:极具历史现实感的传记写作
答辩·《银幕之外》︱周晨书:重新想象世界电影版图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