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星座迷恋”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4-12-10 01:44

1、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关于大学生“星座迷恋”的社会心理学分析文/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陈越 内容提要:这是一篇关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的论文。文章以对大学 校园里时下流行的“星座迷恋”这一现象所进行的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和网上 访谈资料为基础,从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就“大学生是怎样接触到星象 学的?”、“为什么它可以在大学生中如此流行?”、“它是否真的到了另 人担忧的程度?”、“它会对大学生的行为产生什么影响?”、“大学生是否 认为这是一种现代迷信?”等问题做出了分析,并探求了这一现象的社会学和 社会心理学原因。相信本文对将来进一步了解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和行 为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2、。一、绪言 近年来,“星座决定命运”的说法在社会中流行开来,尤其是大学校园里 的青年学生,对此很是热衷。如果说中、小学生对它的“迷信”多半是由于他 们年龄尚小,世界观发展还不成熟的话,那么“星座迷恋”现象在大学生这一 高知识群体中的流行就不能不让人产生疑问了。可以发现,各大报纸和电视媒体对此都有过相关报道。可见,社会已经越 来越关心这个问题了。在一些青少年杂志上,“星座与命运”、“星座与性 格”等等,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的卖点。而在大学生中,各大高校的BBS上几乎都为“星座”开辟了专版,网络正以它特有的广度、深度和速度成为“星象 迷恋”现象最有力的传播者。作为一个学习社会学的大学生,我对“星象迷

3、恋”现象在大学生中流行的 关注,不仅出于好奇,而且出于责任。大学生是怎样接触到“星象学”的?为 什么它可以在大学生中如此流行?它是否真的到了另人担忧的程度?它会对大 学生的行为产生什么影响?大学生是否认为这是一种现代迷信?这些问题都是 本文试图去了解和探讨的。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网上访谈的方式对此现象做了调查,并试图就以上提 出的问题做出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分析。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星象学”的 态度是模糊的。就所谓调查整体来说,远没达到笃信的程度,而只是停留在娱 乐、消遣的程度上。所以,“星象迷恋”在大学生中的流行可以视作是这个特 殊群体的亚文化表现,而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因素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及

4、中国 的传统文化都在这个现象的形成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希望本文的结论可以为进 一步研究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和行为起到一定作用。二、关于本次调查的说明本次调查是 2001年 4 月进行的,分为问卷调查和网上访谈两部分。问卷调 查的调查对象是北大和清华的各 100 名在校本科生,采用宿舍发放问卷形式; 访谈是在网上进行的。所以,此次抽样是非概率抽样。调查假设几乎所有大学 生都上网。问卷调查在北大和清华各发放 100 份,发放考虑了文、理科学生的 比例和男女比例。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 176份,其中北大回收 100份,清华回 收 76 份。本次调查的不足之处是,问卷设计时间仓促,忽视了初试调查,有些

5、问题 是在同学们填写问卷的过程中才发现的;问卷发放的规模小,代表性差;网上 访谈内容比较零散。本次调查的问卷部分的数据的统计结果由 SP SS10.0软件支持。调查问卷及网上访谈内容见附录。、调查结果及相关分析北京大学 (100 份) 和清华大学 (76 份)47.4%理科: 52.6%大一: 32.1%大二: 11.7%大三: 11.7%大四: 44.5% 男: 59.1%女:40.9 %18岁 25 岁( 一) 样本的背景情况 (有效问卷 176 份)来源: 文科: 年级: 性别: 年龄: (二)统计结果分析与相关结论 由于问题中基本是定类和定序变量,因此统计用频次和众数分析,并对其 中一

6、些变量做了交叉汇总的统计。经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大体可以看出“星 象学”在被调查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情况和大学生对它的态度:“星象学”在大学生中影响广泛,但不深入。) ,接下来则是认为“星 在大学生中的巨大的绝大多数被调查者 (155 个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 88.1%)都知道自己是属于 哪一个星座的,可见它影响范围极广,在最后的主观题,“提到星座一词,你 所联想到的字眼有哪些?”一题中,经统计,被调查大学生所列出的字眼中, 与“预测及其内容”有关的占第一位,而且远远大于排在第二位的与“科学 的,天文学”有关的字眼。另人惊讶的是,排在第三位的是使人联想到与“动 画片和漫画书”有关的词 (其中大部

7、分都是大一的学生 座”与“迷信”有关的字眼,这再一次证实“星座预测” 影响。只有76 位被调查者选但在后面问到“你是否知道星座的最初用途?”时, 择的“占星术” ( 关于“星象说“:用十二星座来命名黄道十二宫,是古人对天 象的观察,也是对整个自然观察的重要一项,占星术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 所以星象说往往是客观的观察加上迷信的猜测和神秘的联想。只有到了近代, 天文学独立成为一门科学学科,情况才有了根本的转变。占星术和星象说所保 留的就只有原始迷信了。当前,海外的“星象学”以西方的天文学关于星座分 布与运行为依据,也很有影响。 ) ,占被调查者总数的 43.2%,因此,我们可以 说它的影响虽然范

8、围极广,但程度也相对较浅。当被问到“是否常去BBS星座版或星座网站浏览?”时,选择“几乎每次都去”的仅占2.3%,选择“不是每次都去,但常去”的占 17.6%,而选择“偶尔去”的占 80.1%,由此我们可以 说,被调查大学生大部分人都只是星座网站或版面的“过客”,而真正“痴 迷”此道者只占很小的比例。“最初接触”的途径比较集中于大众传媒和周围人的影响。 在回答“你最初是怎样接触到星座的?”这个问题时,75 位被调查者选择了“书刊杂志”,占总数的 42.6%,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听周围人 说起”,有 69 人,占总数的 39.2%,这两者之和为总数的 81.8%,可见,大部 分被调查者都

9、是由这两个途径接触到“星座”的,而选择“网络”和“电视” 的共占 13.1%,另外,选择“其他”的有大部分注明了是从“同学录”、“日 记本”和“漫画书”等地方最初接触到的,我们可以把他们也归为传播媒体。 那么,可以看出, 大众媒体和周围人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个人容易受所处群体 的亚文化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从众心理的体现。从众是在集体影响下放 弃个人意见而与大家保持一致的心理行为。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现象之所 以发生,主要是由于集体规范压力与信息压力对个人的作用造成的。集体规范 一旦形成,它就有迫使其成员去遵守的力量,集体规范的遵守与否是一个成员是否受集体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为了不被集

10、体所排斥,个人常常在集 体规范的压力面前出现从众现象。另外,从众的产生也常常与信息不详、情况 不明、把握性不大有关系,这就是所谓的信息压力。青年文化的流行有从众的 因素起作用。大学生对“星座预测”的准确性并不要求,其态度主要以娱乐为主;大 部分学生对于“星座预测是否是一种迷信”持模糊态度。网上访谈的结果也得出一致的结论。为了研究大学生对“星座预测”的态 我在清华BBS上发表了以下言论:“什么时代了,这种迷信的东西大家还 其实信星座跟迷信没有什么两样,为什么在大学里这么热呢?搞不懂 !”很短的时间内就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例如,“不信还不能看了?娱 乐娱乐啊”“呵呵,这里多是灌水文章,大家开心而已

11、”“你不觉得在这里大在问到“访问星座网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多选)”的时候,经过各选项 众数统计,在 157 份做了此题的问卷中,有 33人选择了“看看最近各方面运气 如何”,占 21%; 35 人选择“好奇”,占 22.3%; 91 人选择“消遣、娱乐”, 占 58%; 8 人选择“把它当成一种与同学交往的方式,联络同学”,占 4.5%, 可见,只有“消遣、娱乐”一项是同学们对待“星座网站和版面”的主要态 度, 度, 信! 啊! 家得到了联系吗?其实没说信不信的,我觉得也没什么迷信的,难道要大家没 什么娱乐的说? ”“你可以不信大家也不一定信反正闲着闹着玩呗” 所以,大可不必担心我们的大

12、学生迷信此道,从而会危害社会的进步,要 相信大学生的判断力。当询问到大学生对“星座预测准确与否”的态度时,49.1%的人认为“马马r日来是虎虎”,并且 58.5%的人觉得周围人也认为“马马虎虎”;认为“很准和比较 准”的共占 20.3%,觉得周围人也持此看法的占 22.2%;而认为“不太准和一点 都不准”的共占 30.6%,认为周围人也持同样看法的占 19.3%。可见,几乎一半 的人对星座预测的结果只是持一种中间态度,而这又进一步证明了大学生只是 把它作为一种娱乐。接下来是一道态度更强烈的询问题“你是否认为星座预测是一种迷信?” 从统计结果显示来看, 25.3%的人肯定的选择“是迷信”, 29

13、.3%的人肯定的选 择“不是迷信”,而其余的 45.4%的人则选择了“说不好”,可以看出,几乎 一半的人对“星座预测是否是一种迷信”持模糊态度。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大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 “迷信”的概念。 有社会心理学家认为“迷信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非理性的、 无根据的信念,其外化为迷信行为” 。社会心理学辞典中给出的迷信定 义为“在缺乏充分根据的情况下持有的某种观念或信念,有些权威人士把迷信 看作是人们最初企图理解解释不了的事物、解释复杂而混乱的世界的派生物; 其他学者,突出的如行为主义者,认为它是人们认识不了周围世界中自己的行 为和与之相继发生的事件二者间存在或不存在的因果

14、关系的自然结果。” 因 此,“星座预测”这种貌似有充分根据的现象是应该属于迷信的,而且其最初 的产生也是为了解释那些所谓的“超自然”现象。大学生对此之所以持一种 “模糊态度”主要是因为它从西方传入中国不久,并且是以客观的观察星空为 基础的,可以说是借科学做载体,同时,它又不同于我们中国一直在反对的封 建迷信,因此出现判断标准的混乱 ( 网上调查引起的一次争论也能代表很大一部 分人的态度。 ) ,而青年对其他异文化、新鲜事物的好奇也导致了对这种文化的 接纳和包容。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还没有确定下来,因此, 他们会追求一些可以确定的、能给他们保证的东西,所以,他们会去相信“星

15、座预测”。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性格、职业、季节、健康、爱情、天文学、财运这几 方面与星座有关的资料中,被调查大学生最想了解的前三项依次为性格 (46%)、 爱情 (26.1%) 、职业 (22.7%) 。在这个问题中,选项在设计上有意把有关“科 学”的选项与有关“星座预测”的选项相混杂,但被选出来的前三项都是与 “星座预测”有关的,这说明“星座预测”这一现象的流行目前虽不会在很深 的程度上影响大学生,但也决不能忽视,需要社会、学校加以正确的引导。这应该与大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性别差异在对待“星座预测”的态度上所产生的影响。 在调查过程中,我发现不少男生认为“关心星座”是女孩子才爱做的事 而且

16、还认为对“星座预测”比较相信的往往也都是女孩子。真的是这样 为了研究性别差异在此问题上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在统计中,我把“性情,吗?由于主观题“列出你所访问过的星座网站”的答案的多样化,所以我只做 了大概的统计,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最常在高校的 BBS上得到有关星座的信 息。别”作为控制变量,对“你认为星座预测是否准确?”“你是否认为星座预测 与迷信有关?”这两道题的数据做了交叉汇总的统计,结果发现男生和女生在 对待这两个问题上确实有着显著的不同。表 1 与表 2 分别列出了其统计结果:表 1:你认为星座预测是否准确? ( 控制性别变量 )( 略)表 1 的结果显示,选择“非常准确”的共 5 人

17、,其中 1 名男生 (20%) , 4 名 女生 (80%);选择“比较准确”的共 30 人,其中男生 9 人(30%),女生 21 人 (70%),而从男、女生各自的整体来看,选择前两项的男生(10 人) 占男生总体的 9.8%,而女生则有 25 人,占女生总体的 35.2%;而对“星座预测”的准确性 持中间态度和后两项态度的,男生共有 92 人,占男生总人数的 90.2%,而女生 则只有 46 人,占女生总人数的 64.8%,可见,两者差异是很显著的。这说明女 生比男生更易对“星座预测”感兴趣。表 2:你是否认为星座预测与迷信有关? ( 控制性别变量 )( 略)表 2 的结果显示,肯定地认

18、为“星座预测与迷信有关”的共有 44 人,其中 男生有 35 人(79.5%) ,女生 9 人(20.5%) ;肯定地认为“否”的共有 51 人,其 中男生 21 人(41.2%) ,女生 30 人(58.8%) 。从男、女生各自的整体来看,男生 中认为“是”的占 34%,认为“否”的占 20.4%,女生中认为“是”的则占 12. 7%,认为“否”的占 42.3%,可见,男生对“星座预测与迷信有关”持有比女 生更强烈的肯定态度,女生则持有更强烈的否定态度。四、探求“星座”文化现象的社会学与社会心理学原因 通过以上的统计结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星座”文化在大学生之中的流 行绝不是偶然的。它是具有

19、青年群体特有特点的一种文化现象,又受到个人心 理和社会心理、社会环境以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共同做用,才得以形成的。( 一) 青年群体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星座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流行。 观察“星座文化”可以发现,它基本上是青年人群体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 象,是属于青年人所独有的,极少发现有中老年人加入其中。 青年文化是现代 大工业社会的产物,是“青年在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时由其特殊的行为方式所体 现出的独特的价值判断、人格倾向、审美情趣及思考方式的概括” 。帕森斯最 先使用了“青年文化”这一概念,他认为:“ 青年文化是青年人共同分享的独 立的文化系统。一种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不负责任的青年文化与强调职责、

20、服 从和生产劳动的成人观念存在着冲突。青年文化强调放纵无羁的生活方式,抗 拒成年人对他们保佑的希望和约束。” 不难看出,帕森斯把青年文化定义为一 种放纵性的亚文化,而青年文化的本质并非放纵性,而是反叛性。青年是新生 的一代,比老一代思维活跃,对事物有新奇感,不愿墨守成规,总是以自己的 眼光看待传统和现代社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出与众不同的主张。青年文化 的叛逆性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其所具有的情绪性。青年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决 定了他们容易感情用事,这是青年非理性冲动的根源,反映在文化上,就是青 年文化的情绪性。这种文化上的情绪性的表现即为青年时尚的兴起。由于“星 座文化”在大学里十分流行,我们也可

21、以视其为一种大学生特有的“青年时 尚”。所谓青年时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青年群体普遍流行的某种生活规格 或样式。具体来说,就是指一个时期里相当多的人对特定的趣味、语言、思想 和习惯为等各种模型或标本的随从和追求,这种随从和追求本身是一个动态的 过程。青年时尚所蕴涵的文化,是一种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的价值观。青年 时尚之所以流行,与青年本身的主观条件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而对于个体来 说,心理因素往往起着决定的作用。日本社会心理学家荫山庄司说过:流行是青年人创造的。说明了青年本身 在时尚的制造与流行中的地位与作用。青年群体由于其生理与心理的固有特 征,对时尚有着本能的敏感、先天的爱好与急切的追求。

22、80 年代以来,转型时期的新旧两种体制、两种思想、两种观点的并存对峙 所形成的碰撞与摩擦日益剧烈,使这一代青年人未能从根本上摆脱“边缘人” 的地位,他们的社会化极其向成年人的过渡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和严峻的挑 战。青年时尚之所以快速流行,也是青年的从众模仿心理和个性表现心理因素 交错影响的结果。青年时尚能迎合青年的个性追求与自我实现的愿望。青年作 为身心尚不完全成熟的社会群体,特别急于模仿社会上或自己周围的人群中那 些正在流行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求得社会的认同,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 生活,获得安全感,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平衡。青年的从众模仿心理,即“求同 于人”的心理,是青年时尚流行的重要的心理条

23、件。这一点在前文“统计结果 分析”的 (2) 中也做了详细的论述。青年人的未确定性也决定了他们这一群体要追求确定的东西,这一群体的 特征是:大学生的地位是临时的,他们对新事物好奇、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前 途未卜、未来空白,在社会上还没有一个稳定的地位,这样的特征就决定了他 们对待“星座”文化的态度。由于在中国没有一个像在西方国家那样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而大学生这样 的青年,他们的心理正处在一个需要引导的时期,其社会地位的临时性决定了 他们处在“角色混淆”的阶段,对自身和社会充满了各个方面的困惑,所以, 他们希望确定性的东西,而“星座预测”则正好符合了他们在这个时期的特殊 的心理需求。康德曾经说过:

24、“我一定要给信仰留一块地盘”,这种心理上的 需求是人人都会有的,只是在个人一生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不同罢了。 ( 二 ) 对自身行为的合理化。前文中我们已经明确了迷信概念,根据“星座预测”的各方面的特征,可 以判定它应该属于一种现代迷信。这种超自然的神秘文化在人类思想的某个领 域始终保存,不分种族、不分国家,人人都或多或少有此需求。个人所受的教 育程度的多少只能对个体的迷信表现程度有所影响。人们之所以相信一些神秘 文化,也多是基于此种心理需求,即需要找些理由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对于 大学生群体,他们对与“星座预测”的或多或少的迷信,也有出于此原因的, 但同时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又在这个方面形

25、成了他们自己的特点。大学 生对为使自身行为合理化而相信“星座预测”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 型:遇到失败或挫折后,把自己行为合法化、合理化,以求得自我心理安 慰。对一些在生活中受到失败和挫折的人来说,迷信是他们精神安慰的鸦片, 是心理自我防御的需要。人由于社会规范的约束而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一些欲 望,由于社会条件的局限或本身能力的不足而行为失败,应当说是极其普遍 的。然而,人们并不愿意直接承认自己的失败或无能,于是,就具有了心理自 我防御机制。“合理化作用”便是这种机制的主要形式之一。所谓“合理化作用”,是 指当人的某种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或是某件事情没有做成功时,会自觉不自觉地 用某些“合理的理

26、由”为自己的失败或无能进行辩解,以求得心理的平衡。常 常听到有人在遭受挫折时感叹“自己运气不好”、“命里注定”,就是这种心 理防御机制在起作用,他们期待冥冥中有一个人所不能控制的所谓的“命运” 来把他们所受到的挫折找到合理合法的解释。把“星座”的预测与自己的理想相结合,用这些说法使自己为了实现理 想的行为找到一个合理化的依据,或者说,年轻的大学生是在为自己的梦想 (Dream)而努力,在这样一个寻梦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那些追求一些目标却又 信心不足的人来说,“星座预测”给了这类人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支撑和行为 依据。那么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这种行为在某种意义上又不完全是迷信,而 是一种自我实现、

27、自我预言、自我印证,它强化了目标意识,使个人会更努力 的朝他的理想迈进。由青年群体的特有的,在生活各个方面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这也是最 普遍的一种心态。青年大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学习、爱情、工作等各个方面均 还是个未知数,所以他们追求一些确定的东西,希望可以对自己的未来了解、 掌握。而青年人特有的好奇、追求新事物的行为也会在“星座预测”中找到其 合理的解释。( 三) 自我暗示导致一些人认为“星座预测”结果准确。 不可否认,在调查的过程中,有为数不是很少的人认为“星座预测”的结 果是准确的,而且在前面的数据分析中,控制性别变量以后得到的结果更加明 显:女生对其的相信程度大大高于男生。从社会心理学的

28、角度分析,之所以有一部分人认为这种预测是准确的,与 其自身的自我心理暗示是分不开的。就是说,在看了“星座预测”的分析后, 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它所带给个人的心理暗示,这种暗示可能会导致人在行 为时不自觉的按预测结果去做,于是人的行为的结果就与预测的结果相符了, 也就导致人们更加相信它,下一次还倾向于迷信行为的反复,而这类行为的一 再反就会导致人们越来越相信它,最后就会达到社会心理学中所说的态度改变 的“角色扮演”的效果。不可否认,在预测的结果与自身的经历偶有巧合时,我们会惊叹于结果的 准确,并形成强烈的心理刺激,使人记忆深刻。反之,当出现不准确的结果时,则人们会表现出很容易就忘记这样的结果的倾

29、向,这在社会心理学中也以 实验验证过。这也是一些人认为“它的预测是准确的”的原因吧!在前面的统 计分析中,女孩认为“星座预测”是“准”和“比较准”的比例大,可能是因 为女生认识问题较之男生更感性,更容易接受自我心理暗示所致。社会心理学 认为,当人们经常重复一种行为而又不断被肯定后,就更倾向于继续做下去。 那么可以说,女生整体中的这种倾向也会导致女生比男生更容易相信“星座预 测”的结果。( 四 ) 受中国传统文化心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尊天认命,可以说是中国的传统心态了。孔子曾经因为政治上、仕途上的 抱负难展而发出“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的感叹。随着孔子地位的不断提高, 他的话也越来越具有权威性和号召力,越来越有力的左右着传统社会中人们的 心态和人生。于是,“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也就慢慢成了人们尊认天命的信 条。这种影响力甚至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仍能强烈的感受到,中国人的人生 与生活,似乎已与“天”和“命”难解难分。(并且还是) “星座于是,大学

网址:关于大学生“星座迷恋”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http://c.mxgxt.com/news/view/113996

相关内容

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心理学与社会学分析
埃里希·弗罗姆:心理分析与社会哲学的融合者
青少年明星偶像崇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当代偶像崇拜现象的社会学分析.docx
大学生偶像崇拜心理原因剖析.doc
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心理原因剖析
十二星座恋爱分析公式十二星座爱情分析
中国心理学会社区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在贵阳召开
大学生体育明星崇拜的调查与分析
心理学专家分析12星座宝宝性格特点(超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