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产业原创活力不断提升 总规模超3470亿元(2)
依托智能化科技
产业在多领域突破发展
在不久前结束的上海第十二届音乐盛典咪咕汇上,5G、4K、AI、AR等“组团”亮相,许多爱好音乐的观众体验到了新玩法。据中国移动咪咕音乐CEO廖宇介绍,本届咪咕汇在线观看人次突破了1.8亿人次,在线观看人数接近七千万人,线上线下的融合推进、智能技术的支持,给音乐用户带来了全场景试听体验,也推动了音乐产业沉浸式娱乐体验的发展。
“依托智能化科技,传统音乐产业在很多领域实现突破式发展。例如演出公司通过大数据挖掘艺人、城市、观众关联,进而实现精准营销;智慧KTV通过在线预订、自助开房、电子会员卡等系统融合KTV传统业务,结合线上线下的融合管控,精准掌控消费者大数据。”赵志安表示,“智能化”将推动传统音乐产业生产方式、产品形态、商业模式等的全面变革,为传统音乐产业的转型升级、跨界融合与价值再造发挥关键作用。
提高音乐人收益
优化产业环境打磨精品
据《2018音乐人生存现况与版权认知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收入偏低、缺乏推广和遭遇侵权成为困扰音乐人的主要问题。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张丰艳表示:“在此前做的调研中,我们发现,音乐创作收益难以支撑音乐人的正常生活开支,音乐人的兼职率高达70%。约五成音乐人的音乐收益来源于音乐演出和音乐教育,这就导致许多创作型音乐人无法投入太多时间,造成音乐创作资源的浪费。另外,产业整体环境没能为音乐精品打磨提供良好的土壤,据业内人士介绍,一部上亿元制作成本的电影,在音乐投入方面常常只有三五十万元,制片方甚至会用宣发资源置换免费片头曲和片尾曲。音乐人不得不依靠走量的创作换取生活所需,难以投入时间精力,无法实现质量上的精雕细琢。”
对此,中国音乐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副理事长周亚平认为:“要想使音乐行业实现真正的繁荣,一定要信息对称。音乐人在与大平台合作的过程中并没有享受到对等的交易地位,多数音乐人无法获取作品使用的真实财务报告和清晰的传播数据。数据的不透明使音乐人无法判断作品的市场反馈。”
建立和完善健康、合理、透明的分配体系,是提高音乐创作质量的重要举措。张丰艳认为,应出台助力团结产业链各环节协同解决透明分配问题的政策法规,帮助音乐人实现其合理回报,营造鼓励创新和打磨精品的产业环境。只有让更多的音乐人能完全依靠音乐收入生活,获得周期性、稳定性的创作收入,才能使他们专心创作,为市场输送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
(记者 张进进 牛梦笛)
网址:中国音乐产业原创活力不断提升 总规模超3470亿元(2) http://c.mxgxt.com/news/view/1141077
相关内容
总规模已超3470亿元 中国音乐产业原创活力不断提升权威报告披露:去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已近五千亿元 — 新京报
报告:2017年中国“泛娱乐”产业总产值预计达4800亿元
2018年中国偶像产业市场规模及发展潜力分析
深圳福田时尚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 中国时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互联网+音乐行业发展态势 互联网+音乐产业规模分析
2022年中国艺人管理行业现状分析,娱乐产业不断壮大推动行业规模增长「图」
《2020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总报告》重磅发布
2025年中国文化娱乐行业市场发展规模与产业链分析
2025年中国MCN行业市场发展规模与产业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