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红:“三大乐系”理论渊源求索
ddot;音乐舞蹈卷》中的“王光祈”一条,称王光祈“提出了把世界各地区的乐制,分为‘中国乐系’(五声体系)、‘希腊乐系’(七声体系)和‘波斯阿拉伯乐系’(四分之三音体系)3大体系的理论”[8](第663页);冯文慈、俞玉滋合作的《我国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王光祈》一文,称赞王氏“开创性地提出把‘世界乐系’分为三大类,即中国、希腊、波斯阿拉伯乐系的见解”[9](第5页),并强调了王氏对“三大乐系”的首创性。还有许多学者持相同意见[4],此处不一一举例。似乎“三大乐系”理论为“王氏首创”的说法,乃为学界的普遍共识。不过,据笔者所知,目前除“王氏首创”一说外,还存在其他几种不同观点。
在董维松、沈洽合编的《民族音乐学译文集》中,曾收录了日本民族音乐学家岸边成雄的《比较音乐学的业绩与方法》一文。此文论及比较音乐学在“文化圈的设立”取得的成就时说道:
比较音乐学具有结论性的一个成果就是在世界上设定了文化圈。在比较音乐学的初
期,霍恩博斯特尔(Erich Moritz von Hornbostel,笔者注)试着根据音体系和乐器的共同点,考虑到世界的史前时代和历史时代,设定出三大音乐体系――中国系、波斯·阿拉伯系、希腊系。这三大系又流传到很广阔的范围。 [2](第275页)。
从这篇文章提到的“三大音乐体系”或“三大系”之称谓,以及它包含的三个乐系名称来看,应与王光祈所论的“三大乐系”相同,不过却被称作由霍恩博斯特设定的成果(本文对此说简称为“霍氏设定”)。这种说法随着20年代80年代初国外民族音乐学引入,对国内相关问题的认识产生影响。
80年代中期,国内学者俞人豪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引用了上述观点和相关文字。这篇题为《王光祈与比较音乐学的柏林学派》的文章,全面而详细地论述了王氏与德国柏林学派之间的学术渊源关系,把“三大乐系”的研究作为比较音乐学用文化圈理论解释乐律传播和乐系分布的例证,并认为王氏的研究是把“音乐文化圈理论大大地加以了发展” [18]。从此文的结论来看,作者既肯定了霍、王二人对“三大乐系”的研究,也把他们的研究视为比较音乐学时期音乐文化圈理论的阶段性成果,并着重强调了二者理论的渊源关系。
此后,上种观点在缪天瑞主编的《音乐百科词典》里得到进一步明确。如《音乐百科词典》相关条目的释文中称,霍恩博斯特“曾把全世界音乐在乐制上分为3大体系,即中国体系、希腊体系和波斯-阿拉伯体系”[3](第275页)、“最早提出三大体系”[3](第54页);王光祈对三大乐系的研究是“在霍恩博斯特尔提出的世界三大体系的基础上,加以补充”[3](第616页);等等。这在前文述及的两种说法外,又产生了“霍氏设定、王氏发展”的一种见解。
除上述说法外,当前也还存有一种观点,称“三大乐系”乃是霍恩博斯特尔和萨克斯二人的学术成果(本文简称为“霍、萨创立”)。如下文两段文字:
“研究文化的地理分布,或者说用文化地理学方法研究音乐,素为各时期民族音乐学家所特别重视,(如早期的霍恩博斯特尔和萨克斯的‘音乐文化圈’方法和‘三大乐系’的概念……)”。[19](第345页)
“……从比较音乐学角度看,他(指王光祈,笔者注)的研究仅仅运用了埃利斯的音分制和霍恩博斯特尔-萨克斯(Curt Sachs,笔者注)的世界三大乐系。” [20]
后文除把“三大乐系”视作霍、萨二人成果外,也称王氏的
返回首页©2025 中国艺术人类学网——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主办,China Art Anthropology Institute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
网址:李延红:“三大乐系”理论渊源求索 http://c.mxgxt.com/news/view/1141089
相关内容
揭秘韩红与李延亮的情感历程:青梅竹马的爱与音乐的追求李延亮,李延亮韩红
李密与李渊:一段历史渊源与复杂的关系
蒋琬与报恩寺的渊源
李杜文章与安徽天柱山的历史渊源
李延亮吸的什么香烟 李延亮眼睛怎么了
张与中国茶文化的深厚渊源:探索著名影星与茶树的不解之缘
《诚与真: 陶渊明考论》|作者刘奕解读
赵传李宗盛怎么认识的?揭秘二人之间究竟有何渊源?
韩红和李延亮,时隔38年重逢:爱与音乐的交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