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喊着‘我爱中国’,私下骂着‘中国人蠢货’”
近日,一段新加坡籍女星李凯馨的辱华录音被曝光,她嘲讽‘来中国只为捞钱’,甚至嚣张放话‘红不红无所谓’。更魔幻的是,这位‘糊咖’刚在古装剧《赴山海》里压番女一号,戏份多到被网友怒喷‘带资进组’,连夜被剧组光速除名。
网友深挖发现,李凯馨的操作堪称娱乐圈“特权教科书”——一个咖位不及女一号古力娜扎的艺人,戏份竟多出一倍。剧组被调侃“姓李不姓古”的同时,录音中那句“来中国就图钱”的轻蔑,彻底撕开了某些外籍艺人的虚伪面具。
李凯馨辱华
有剧组工作人员匿名爆料,某些外籍艺人享受着“超国民待遇”:片酬虚高、助理成群、台词靠配音。讽刺的是,李凯馨此前在采访中假笑称“我爱中国美食”的视频被翻出,弹幕刷屏“奥斯卡欠你个小金人”——戏里戏外,皆是演技。
正如范思哲将港澳标为“国家”后,杨幂果断解约,蔡徐坤却火速接盘;李凯馨事件也暴露了同样的问题:资本一边消费爱国情怀,一边纵容底线试探。
当《人民日报》痛批张哲瀚“伤害民族感情”时,行业却在上演“封杀—洗白—复出”的黑色幽默——经纪公司偷换艺人国籍重塑人设,平台对辱华品牌“冷处理”后继续合作。
“根治乱象不能止于热搜。 广电总局2023年已明确要求‘严禁违法失德艺人转移阵地复出’,但李凯馨事件证明:只要资本仍把爱国当生意、平台依旧为流量装聋作哑,今天的‘光速除名’只会是下一个‘双面人’的登场预告。当行业规则沦为‘看人下菜碟’的生意经,或许只有让纵容者付出比艺人封杀更惨痛的代价,才能真正守住‘中国人不骗中国人’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