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演技不行,却被捧成“老戏骨”,这几位演员,演什么都一个样

发布时间:2025-05-12 13:40

咱们这娱乐圈的风向,变得可真快。前几年,屏幕上挤满了脸蛋漂亮的“小鲜肉”,不管会不会演戏,只要有人气,那就是资源管够。观众们看腻了,喊着要看真本事。好嘛,风水轮流转,“小鲜肉”们稍微往后站了站,“老戏骨”们迎来了春天。可,这帮被捧上神坛的老前辈,个个都名副其实吗?是不是有些人的“戏骨”招牌,水分有点大,演来演去,好像就那么一两招?这事儿,咱得掰扯掰扯。

观众盼星星盼月亮,总算盼来了演技派的春天,结果呢?刚把“小鲜肉”请下“神坛”,却发现请上来的某些“老戏骨”,好像也不是那么“香”。这边厢是大家欢呼“演技回来了”,那边厢就有人嘀咕“怎么又是他/她这套表情?”就拿那位“皇帝专业户”张铁林来说吧,一提起来,你脑子里是不是立马就有画面了?瞪眼睛、吹胡子、挺着肚子指点江山,末了再来一串标志性的“哈~哈~哈~”。这套路,从《还珠格格》用到《铁齿铜牙纪晓岚》,再到别的剧,简直是复制粘贴。你这到底是演技精湛,还是只会这一招鲜?先别急着下定论,这水深着呢。

这“一招鲜吃遍天”的,还不止张铁林一位。再看看“不老女神”赵雅芝,当年一个“白素贞”,美得倾国倾城,成了多少人的童年记忆。按资历,叫声前辈绝对应该。可要论“戏骨”,就得打个问号了。你仔细回想下,从早年的冯程程到后来的白娘子,是不是总透着一股端庄优雅、柔情似水的气质?没错,她演的角色大多设定如此,可表演方式也似乎定格了说话颔首晃头,抬手必是兰花指,永远一副温婉贤淑、与世无争的模样。美是真美,但看多了,总觉得像活在画里,少了点人间烟火气。后来在《上阳赋》里演个配角,那举手投足,还是让人一秒穿越回《新白娘子传奇》。这就有点尴尬了,老百姓嘴里的“一个角色吃一辈子”,可能就是这个意思吧。还有那位“总裁爹专业户”张晨光,自带儒雅老板气质,演起有钱人的爹那是得心应手。可演多了,从《欢乐颂》到《都挺好》再到《星辰大海》,好像除了西装革履、语重心长,就没啥新花样了。观众看着都快审美疲劳了。

话也不能说得太绝对。毕竟这些演员,都曾带给我们经典的角色和美好的回忆。张铁林老师的皇阿玛,确实给《还珠》增添了不少欢乐;赵雅芝老师的白素贞,至今无人能超越其仙气。张晨光老师,他那份沉稳的气度,也确实很符合某些特定角色的需求。也许,不是他们不想变,而是市场或者说观众的“刻板印象”把他们框住了?就像提到张铁林,导演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皇帝;提到赵雅芝,就是端庄典雅的夫人。演员被定型,有时也挺无奈。再比如张凯丽老师,一部《渴望》让她成了“国民媳妇”刘慧芳的代名词,这是多大的成功!但后来,或许是为了突破,或许是习惯使然,她在很多剧里扮演的妈妈、婆婆角色,总显得情绪特别饱满,甚至有点“用力过猛”。说话手舞足蹈,表情大开大合,整个表演充满了舞台剧式的张力。在《人世间》这样一部好剧里,跟宋春丽、萨日娜这些同样演妈的实力派一比,她那种外放的表演方式,就显得有点突兀,甚至被网友评价为“吵闹”。这让人觉得,她似乎还停留在《渴望》那个年代的表演模式里,虽然有功底,但离“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好像还差了点火候。包括张晨光老师后来直播带货,被网友骂到哭,也让人看到演员光环背后的不易和压力。是不是我们对他们的要求太苛刻了?

就在我们试图理解和体谅的时候,有些现象又让人觉得,这“锅”不能全让市场和观众背。看看黄磊老师,曾经的文艺男神,演活了徐志摩的多情与才气。可自从他在综艺里以“黄小厨”、“神算子”形象深入人心后,演戏就好像变了味儿。大家还记得那部被群嘲的《深夜食堂》吗?本该是神秘又睿智的老板,被他演得平平无奇,甚至有点“爹味儿”。后来演的生活剧,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说话的腔调、脸上的表情,都带着浓浓的“黄磊”个人印记,而不是角色本身。最近客串个小角色,也被指表演平淡,没能给剧加分。这综艺感太强,反噬了演员本职,实在可惜。还有靳东,凭借《伪装者》里的大哥“明楼”圈粉无数,演技备受认可。但那之后,他就一头扎进了“精英人设”的海洋,无法自拔。演的角色,十个有八个是西装革履、指点江山的行业翘楚、人生导师。演来演去,发型一丝不苟,说话永远端着架子,表情变化微乎其微。几部剧连着不看剧名都分不清谁是谁。连金星都忍不住公开喊话,劝他戏路别走窄了。结果呢?他还挺不乐意,发文回怼。这就有点让人失望了,演员接受批评,才能进步嘛。更绝的是王耀庆,有人统计过,他演“有钱人”的次数,比靳东还多!简直成了影视剧里的“首席财务官”。观众都开玩笑说“王耀庆一出场,BGM就该是印钞机的声音。”他自己解释说演的是不同职业,有新鲜感。可观众看到的,就是换汤不换药,一样的派头,一样的表演方式。他演谁,都像王耀庆自己。还有像刘涛、刘敏涛这些中生代女演员,也时常陷入“演什么都像自己”的争议中。这股风气,好像越来越普遍了。

现在的情况就是,观众对这种“套路化”表演的吐槽声越来越大;这些演员凭借着过往的声誉和观众基础,依然戏约不断,活跃在屏幕上。似乎市场并没有因为这些争议就完全抛弃他们。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演员们似乎没有足够强的动力去突破舒适区,尝试更多元、更有挑战性的角色;而制作方可能也乐于用这些“安全牌”,毕竟他们有知名度,能带来一定的收视保障。我们看到了“皇帝”还在瞪眼,“女神”还在端庄,“总裁”还在谈生意,“精英”还在说教。问题似乎不仅仅出在演员身上,整个行业生态,从剧本创作到导演选角,是不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是不是缺乏真正能激发老演员潜能的好本子、好角色?或者我们对于“老戏骨”的定义,是不是一开始就有点模糊和宽泛了?真正的“老戏骨”,应该是像王劲松老师那样,演啥像啥,换个角色就跟换了个人似的,正派反派、富贵贫贱都能驾驭自如,这才叫“剧抛脸”啊。可现在,能达到这个标准的,似乎越来越少了。粉丝们还在维护自家偶像,说“经典永恒”,批评者则认为这是“不思进取”。双方的分歧越来越大,想要看到这些被质疑的“老戏骨”们真正实现演技上的蜕变和突破,好像越来越难了。

说来说去,这些“老戏骨”们可真是太“厉害”了!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自己的表演风格,这种“专注”和“执着”,简直令人“叹为观止”。能把一种角色演到极致,演到全国人民一看到他就想到那个角色,这也是一种本事嘛,对不对?咱们观众就别太挑剔了,要求人家变来变去的多累啊。再说了,人家被叫做“老戏骨”,那肯定是德高望重,经验丰富,怎么可能演不好戏呢?肯定是咱们观众不懂欣赏,或者要求太高了。你看他们演皇帝永远霸气,演女神永远优雅,演总裁永远多金,多稳定,多让人放心!这种“稳定输出”,难道不值得我们“称赞”吗?至于说什么“千篇一律”、“毫无突破”,那都是外行话。人家那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体系,懂不懂?真为这些“大师”们的“艺术坚守”鼓掌!

这些被咱们念叨的“老戏骨”,人家把一种类型演成了金字招牌,观众一看就知道是他/她,这算不算一种巨大的成功和个人特色?还是作为演员,就必须得像孙悟空一样七十二变,演啥像啥,否则就是“不敬业”、“吃老本”?这到底是演员的“舒适区陷阱”,还是人家功成名就后的“风格化选择”?这事儿,你怎么看?评论区里聊聊呗!

网址:明明演技不行,却被捧成“老戏骨”,这几位演员,演什么都一个样 http://c.mxgxt.com/news/view/1144596

相关内容

被捧成“老戏骨”的八位明星,只长年纪不长演技,演什么都一个样
演技一般,演啥都一样的5明星,却被捧成“老戏骨”,不尴尬吗?
明明演技一般,却被吹捧“老戏骨”,年纪大不等于演技好
这5位演员被捧为“老戏骨”,但他们的演技真的不过如此
演技尴尬却被捧为“老戏骨”,这五位明星真相令人唏嘘
演技平平却被捧成“老戏骨”,不是年纪大就等于演技好
明明演技超烂,却被吹上天的4位老戏骨,网友:光长年纪不长演技
被称为为老戏骨的6位明星,演技却有争议,来看看都有谁?
这些明星演技一般却被吹成戏骨,网友: 全是粉丝的功劳
明明演技差,却被捧成“老戏骨”,这5位演员还能猖狂多久?

随便看看